在我国的抗战史上,空军力量的建设和发展壮大是最后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然而当时,我国积贫积弱已久 ,在航空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为了应对敌军的飞机作战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一批批优秀的航空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在培养航空人才的过程中,祖国做过很多的尝试,最成功的的莫过于中央航空学校的建立。这个从军事航空培训班发展起来的航空专业学校后来成为了培养航空人才的摇篮。学校的第一批毕业生在战争里相继牺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战局逐步扭转,英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一、觉醒航空意识
1921的时候,中国就已经高瞻远瞩地意识到航空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1924年9月,孙中山先生在党的帮助下建立了广东航空学校,党选派了一批进步青年和合适的党员考入该校学习。1925年将航空学校的种子学员继续派往苏联进修各种航空技术。
在1925年到1935年期间,党多次选派学员赴苏联学习航空知识或从苏联留学生中直接改派到苏联空军飞行航校、地勤航校及苏联第三航空学校学习。此后,党也一直关注着航空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发展壮大航空人才的储备队伍。
航空意识的觉醒是我们抗战胜利的重要转折,正因为有了建设强大空军的理念,才有后来我们应对敌军时的底气。此外,空军的建设也大大鼓舞和提高了我方战士的士气,让战士们的抗战激情更加饱满和热烈。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都大大提升了我军的实力和水平。
二、孕育英才:中央航空学校
1928年11月1笕桥中央航校在中央军校航空队的基础上建成。1930年,笕桥中央航校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到1931年,航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央航空学校正式成立,成为航空人才的摇篮。
中央航校设立之初由蒋介石兼任校长、聘请美国人作为顾问并向美国购买各种型号的飞机作教学用材。这个学校的学生分为学生班和本科班,学生班面向高中以上学历的18到24适龄青年招生。本科是通过士兵教育的考核才能进入。
当时航空学校的设立让很多有学之士看到了一条爱国救国的道路。很多有知识、有家室、有抱负的青年纷纷报名考入航空学校学习知识,为壮大祖国的航空力量而努力奋斗。
三、毕业班飞行员的悲壮事迹
在一张黑白的毕业照上,照片中44个人被打上了白色十字架,这意味着画上十字架的人已经离开人世、壮烈牺牲。这是一张悲伤的合照,也是民国空军航校十二期毕业学员悲壮历史的载体。在毕业不到半年是时间里,他们全员壮烈牺牲。当时这批学员的平均年龄仅23岁。
在这一批爱国救国的空军学院里,大多数是家世背景很好的有识青年。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的发展壮大和在抗日战争中反击,他们勤学苦练、不畏艰险。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第一代飞行员开始真正地走进战场与敌军厮杀。在严峻的战事较量下,毕业班的学员相继壮烈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空军学员勇猛而坚定,无一人向敌军投降。
沈崇诲就是其中一个学员,他是高官之后,从小就爱学习和看书,对精忠报国的名人故事都很了解,他身上的民族大义也正是在前人的激励及对现实的感受下慢慢形成的。沈崇诲小学就在严格的军事学校就读,这样的独立生活和军事化教育锻炼了他坚定勇敢的性格。
中学毕业后,沈崇诲考入清华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在大学期间他深深感受到了国家疲弱给人们带来的苦痛,国仇家恨让他迫切想要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途径。所以1932年沈崇诲毕业后当即报考中央航校。
他认为发展壮大我国的航空事业是当前强国的必经之路且极为迫切。沈崇诲最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中央航校毕业并留校任教。卢沟桥事变后他主动请缨上阵杀敌。
1937年,沈崇诲奉命开着战机轰炸敌舰不慎被敌军击中。他仍坚持开着战机向敌人的军舰冲去,在敌人的军舰爆炸之时他的生命也就此定格,时年26岁。
在这个毕业班里,还有一个被人们称为“中国红武士”的王牌飞行员刘粹。他在1937年曾用两个月时间击落11架敌机,敌军视他为噩梦。然而天妒英才,这个优秀的飞行员却因为事故牺牲了。
1937年10月26日,刘粹在黑夜中为了给僚机指明降落方向使用了唯一的照明弹。后来刘粹无法及时趁照明灯灭前降落只能摸黑迫降,最终飞机撞上魁星楼,他因此牺牲了。当时刘粹只有24岁。
在第一批毕业的学员中,陈怀民也是非常优秀的,他曾经被美国的教官称为中国最优秀的飞行员。1937年,陈怀民所在的第35中队杀入日军的纱厂军械库执行轰炸任务,陈怀民勇猛对战敌军,对方四散而逃。日方舰队队长还因此剖腹自杀。
1938年4月29日,在与日军的对战中,陈怀民被5架战机合围困住。危急之际,陈怀民无所畏惧地操纵战机180度翻转与敌人的战机相撞。在撞击的时候,陈怀民被弹出座位坠入长江而亡,这时陈怀民22岁。
空军第一批毕业班的优秀人才和壮烈的事迹还有很多,每一个空军学员们都怀揣着报国的理想和热情在蓝天里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这些年轻飞行员的牺牲让人惋惜和哀叹,他们的献身精神与爱国信念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后来的青年们。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四、结语
生活在和平而安稳的现在,我们或许很难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恶劣。然而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在了解历史的时候,学习他们的民族精神和勇敢的气概。唯有永葆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心,我们才能志存高远,拥有无穷的动力让自己积极进步。
这些战争的历程仿佛已经过了很久,但其实并没有真的远去。和平与安稳是需要强大的祖国实力来支撑的,只有我们中华儿女凝心聚力去努力建设更富强的祖国,才能让我们的后人也享有和平的幸福。所以即使没有战争,我们也应该保持建设祖国的热情并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