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红色娘子军》电影一经上映,迅速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世人皆说巾帼不让须眉,威震一时的百名女性组成的部队,就是女英雄的真实写照。
这支存在了500多天的红色娘子军队伍,创造了众多的战场奇迹。
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
1931年,在乐会县党组织的领导下,103名女青年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的一员,也就是后来的红色娘子军。
起初,报名参加红色娘子军的大约有700人,最终留下来的只有100多人,是女兵中的佼佼者。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贫困家庭,也正因如此,红色娘子军的成员们更加懂得抗争的意义。
乐会县的操场上,响彻女战士们参军入伍的铮铮誓言,那时没有人想到,这支队伍,最终竟发展成一支王牌部队。
红色娘子军刚刚成立时,只不过是一支负责红军部队后勤保障以及宣传的普通队伍。战争时期物资、弹药紧缺,组织上便没有为红色娘子军配备枪支,女战士们甚至没有统一的服装。
红色娘子军成立2个月后,战争形势日益严峻起来。部队兵力短缺,政府遂发出号召:“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一起并肩战斗。”
红色娘子军中的100多名女青年,心中保家卫国的愿望愈加强烈,她们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同男人一样冲锋陷阵。这支即将缔造奇迹的红色娘子军,正式投入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
红色娘子军分为三个排,其中庞琼花担任连长,王时香任指导员,而一、二、三排的排长,则分别由冯增敏、庞学、黄墩英担任。
红色娘子军部队集结完毕,正式的训练随之开始。在此之前,大多数女兵都没有拿过钢枪,她们在基础训练中也受尽了磨难。
敬礼、立正、举枪、射击,甚至是与敌人拼刺刀,女兵们都做得一板一眼,严谨而认真。纵使训练艰苦,每一个红色娘子军眼中的坚定却从未消失。
组织上为她们配发了统一的制服:短裤、列宁帽、大襟衣以及一条子弹袋。同时还发了一个袖章,上面写着“女子军”三个字。此前姑娘们一直留着短发,为了作战方便,她们自发将头发剪短,摘掉了耳环等首饰,打扮地与男兵并无差别。
听闻红军成立了红色娘子军,国民党曾经对此嗤之以鼻:一群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能起到什么作用?国民党没有想到,女兵们参与的第一场战斗,就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娘子军成立后不久,便迎来了第一场战斗。1931年6月,琼崖军区决定剿灭由陈贵苑领导的国民党部队,红色娘子军同样接到了上级的任务,在沙帽岭附近埋伏,协助红军主力打击敌人。
国民党部队行至沙帽岭附近,早已埋伏在此处的红色娘子军一齐冲出,向着敌人发起攻击。陈贵苑及其手下看到红色娘子军时震惊不已,随后轻蔑地说:“兄弟们,这是一帮女的,谁捉到就归谁!”
看到红军竟然派出女兵,国民党军队原本认为势在必得,随即放松了警惕。
陈贵苑下令追赶,红色娘子军们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后退,制造出恐慌的假象。女兵们“节节败退”,不久后就退到了一个树林。此时埋伏在此处的红军主力杀出,国民党显然没预料有埋伏,瞬间慌乱起来。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军就已经将国民党部队尽数剿灭。
后来,红色娘子军相继参加了火烧文市炮楼等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这些战斗力强悍的女兵,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女战士,就连国民党提及红色娘子军,都忍不住瑟缩起来:“这群女人,真敢打,真能打!”
红色娘子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部队领导曾经回忆:一次红色娘子军同其他的男兵部队一起进行作战任务,战斗结束后,组织上清点每个连队击毙敌人的具体人数。不论怎样评判,红色娘子军所在的连队,贡献都是第一名。
红色娘子军的名气越来越响亮,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不久后,红色娘子军从一个连扩充到两个连,全连人数增加到140人。作为最出色的辅助部队,红色娘子军协助红军主力攻下了乐会、万宁等多个据点,她们作战英勇,视死如归,令敌人闻风丧胆。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0岁,成立500天,参与对敌抗战50次的部队,已经成为了红军的制胜法宝。
成立500多天后,不幸分崩离析
1932年,国民党第一集团军警卫旅集结了3000人,向我军的琼崖苏区进行了疯狂的进攻。敌我实力相差悬殊,我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几乎面临着被全歼的风险。最终,组织上下令主力部队撤离。为了掩护红军大部队,红色娘子军和红一营负责拖住敌人,争取时间。
此次作战,国民党几乎倾巢出动,他们带着重机枪等武器,向马鞍岭发起冲锋。红色娘子军负责在马鞍岭伏击敌人,一瞬间两军短兵相接,战况异常激烈。
遗憾的是,我军兵力不足,弹药短缺,与敌人周旋半天之后,红色娘子军就已经面临着弹药不足的危机。红色娘子军坚决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连长下令:“即使子弹用光,也要将最后一颗留给自己,绝不做俘虏!”
正在这时,上级传来命令:红军大部队已经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红色娘子军可以撤离。然而此时敌人已经攻上了马鞍岭,红色娘子军已经来不及撤退,只能用身上仅有的武器与敌人抗争。
红色娘子军的一排二班8名女兵留下来断后,即使已经没有子弹,她们依旧以枪壳作为武器,与敌人近身肉搏,同归于尽。最终,8名女兵因为势单力薄,全部战死。
1932年8月10日,国民党再次派出5个营的兵力,向红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红色娘子军第二连奉命在文魁岭一带阻击敌人,战斗激烈,我军伤亡惨重。此次作战,琼崖红军元气大伤,红色娘子军二连的大部分女兵被敌人杀害。
红军逃到山中,国民党大部队形成了包围圈,计划将红军困死在山中。敌人在山林中开辟出一条道路,随即放火烧杀,形势一度危急起来。
11月,上级发布命令,红色娘子军分散撤离。自此,成立500多天的红色娘子军被迫解散,她们或者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壮烈牺牲,或者流落民间,寻找着组织。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这支特殊的队伍的事迹后,称其为“世界革命的典范”。
解散后,她们过着怎样的人生?
- 连长庞琼花
在哥哥的影响下,庞琼花16岁参加琼崖当地的土地革命,不久后进入少年先锋队,成为了革命队伍中赫赫有名的“小战士”。因自小家中贫穷,庞琼花的父母为她定下与李家的婚约。
然而庞琼花革命理想崇高,便拒绝了李家提出的缔结婚姻的请求。1930年,庞琼花正式加入红军队伍。庞琼花表现优异,不久后便获得了红三团首长的赏识,并在1931年成为红色娘子军中的一员。由于庞琼花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上级遂任命其为连长。
红色娘子军自成立以来,庞琼花一直负责连队的领导工作。1931年的纱帽岭伏击战役,庞琼花与其他红军一起制定了诱敌深入的战争策略,成功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红色娘子军声名大振,连长庞琼花也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1932年,母瑞山遭到围剿,红色娘子军解散。庞琼花虽然撤离战场,却在归家途中不幸被敌人逮捕,遭到了严刑拷打。
敌人试图从庞琼花口中,获得我党的重要机密。庞琼花誓死不从,纵使敌人对她施以极刑,庞琼花心中对革命的理想也从未改变。
就这样,庞琼花在监狱中度过了整整5年的时间。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庞琼花得以释放。回到家乡后,庞琼花嫁给王汉文,婚后对方也十分宠爱她。
彼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踏遍华夏大地,庞琼花的家乡也遭到了日本人的入侵。王汉文在当地德高望重,为了控制整个村庄,日本人挟持了王汉文,要求其担任维持会会长。
王汉文抵死不从,日本人气急败坏,残忍将其杀害。庞琼花悲痛欲绝,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线变得更加活跃 。
1942年,庞琼花在战场上与一名日本军官正面相遇,军官见庞琼花英姿飒爽,对其一见钟情。
军官在全城搜捕庞琼花,万般无奈之下,庞琼花只能躲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遗憾的是,庞琼花最终还是泄露了行踪,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
- 连长冯增敏
在红色娘子军100多名女战士中,冯增敏是年纪最小的一个。1928年,共产党员冯增兴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
奄奄一息之际,冯增兴告诉妹妹冯增敏:“家里还藏有两支枪,反动派虽然杀了我,却还有你!”冯增敏回到家中,找到了两支枪。带着复仇的信念,冯增敏加入革命队伍。
1931年,冯增敏加入红色娘子军,担任一排排长。纱帽岭战役中,冯增敏与其他100多名女战士共同伏击国民党,拔除阳江据点、魁岭保卫战等战役,均有冯增敏的英勇表现。
1932年,冯增敏在战争中不幸被俘虏,她拒不泄露我党机密,受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1937年冬天,冯增敏被释放,迅速投身于革命运动。
在战斗中,冯增敏与一名红军战士相识,二人结为夫妻。遗憾的是,冯增敏的丈夫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女儿尚且年幼,冯增敏只能将其寄养在朋友家中,随后继续前往一线战场。
革命胜利后,冯增敏继续担任博鳌人民公社副社长、琼海县妇联主任等职位,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1958年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亲赠她一支全自动步枪和子弹100发。
1971年,冯增敏在归乡途中突发肠梗阻。冯增敏所在的村子地处偏僻,加之洪灾泛滥,人们无法找到外出渡船,冯增敏未得到及时医治,不幸离世。
- 排长黄墩英
1931年,黄墩英担任红色娘子军三排排长。她率领其他女战士参与了马鞍岭阻击战等一系列战斗,成为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2年冬,黄墩英历经艰难,躲过了敌人的重重封锁,终于回到了家乡。黄墩英匆忙推开家门,却已经人去楼空。原来,黄墩英参加红色娘子军后,母亲遭到了敌人的大肆搜捕,为了躲避敌人,母亲前往其他村子躲避。
第二天,黄墩英找到了母亲,母女二人相见,哭得泣不成声。正在这时,一名村民匆匆赶来:“快跑!敌人追上来了!”母亲将黄墩英带到山上,找到一处山洞隐藏起来。
躲藏在山洞的黄墩英,回忆起从前红色娘子军的战斗经历,不禁流下了眼泪。擅长宣传工作,在军中颇有威望的庞学莲、善于政治工作的一连指导员王时香,如今是否安全?
黄墩英陷入了思索,却被一阵犬吠惊醒。她快步走到洞口,发现了敌军的身影。黄墩英大惊,迅速躲藏到旁观的灌木丛中,却不想被一条恶犬发现。
黄墩英位置暴露,敌人遂开枪射击。黄墩英也拔出手枪,先将恶犬击倒,随后向着追击她的敌人连开三枪,敌人倒在了血泊之中。
黄墩英迅速逃离,更多的敌人听到了枪声围堵上来,此时黄墩英的子弹已经用尽,纵使她拼尽全力,却还是被敌人抓捕。黄墩英被投入国民党监狱,在那里遇到了战友冯增敏、王时香、庞学莲等8名连级干部。
在狱中,国民党旅长陈汉光亲自审讯她。他故作怜惜地说:“墩英,你青春如花,前程美好,只要你把你所知道的全部说出来,我汉光保你享受荣华富贵。”
墩英大义凛然,不为所动:“你派手下杀我父亲,杀我亲妹,还杀我其他姐妹的亲人,这一笔笔的血债,我都记着。你别想得美,你去死吧!”
敌人对她施以辣椒水、吊刑等各种酷刑,黄墩英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折磨,却始终没有屈服。1937年冬,国共合作形成高潮来临,黄墩英和冯增敏等女战士被释放,继续为民族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 红军战士王运梅
王运梅是红色娘子军中年龄最大的战士,加入革命队伍中时,王运梅已经是一名母亲。红色娘子军解散后,王运梅回归家庭。
后来,王运梅的丈夫前往马来西亚从事商贸活动,王运梅孤身一人留在家中。遗憾的是,王运梅的丈夫在马来西亚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庭,然而王运梅却始终无法遗忘。她将丈夫的照片挂在自己的床头,终身未嫁。
2013年,红色娘子军最长寿的女战士王运梅去世,享年104岁。自此,那段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最终落下帷幕。
红色精神,历久弥新
红色娘子军传奇犹在,因为种种原因,并未被世人所知,沉寂了20年的时间。直至1956年,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在此过程中,海南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刘文韶功不可没。
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刘文韶决定深入挖掘琼崖军区曾经的历史。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刘文韶意外发现了一本名为《琼崖纵队战史》,其中记录的,正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事。
“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有120人。”短短几句话,便概括了红色娘子军的500天,自此,有关红色娘子军再无记载。
刘文韶辗转多地,询问众多革命老兵,终于找到了当年的幸存者冯增敏。刘文韶说明来意,冯增敏笑着说:“我就是当年女子军连的连长!”刘文韶激动异常,两个人攀谈起来。
在与冯增敏的交谈过程中,刘文韶获得了一手资料。与此同时,刘文韶根据女战士提供的信息,继续挨家挨户走访,串联起了红色娘子军的整个战斗过程。
满怀创作激情的刘文韶花费了几天时间,完成了3万多字的报告,将其命名为《红色娘子军》。1957年,《红色娘子军》被刊登在《解放军文艺》上,500多天的波澜壮阔,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场巾帼不让须眉的战斗,让更多人走进历史。正如刘文韶所说:“红色娘子军英名永存,红色娘子军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