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红军由来
1927年11月13日,鄂豫皖地区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在众多开国将军中,直接参加黄麻起义的有25位,其中包括2位大将:徐海东和王树声,5位上将:许世友、陈再道、王建安、周纯全、王宏坤。
更有数百位开国将军是因为在这次起义影响下参加红军(比如开国上将韩先楚)。
因此,这次起义是仅次于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起义。
鲜为人知的是,红军之所以叫红军,其实就源于这次起义。
当黄麻起义军攻克黄安县城后,县城有名的书法家吴兰陔先生(董必武表叔)即兴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
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
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就是这副对联,首先提出了红军之名,红军之名来源于此。
从此,红军之名不胫而走,为广大将士所接受。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广州起义部队打出的旗号就是工农红军。
1928年5月25日,中央军委颁布《军事工作大纲》,大纲明确规定:
“割据区内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这个大纲颁布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1930年,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依旧简称红军。
02、红军番号
在红军军史上,拥有军级番号的红军总共有70支
由于当时红军部队发展形势变幻无常,中央军委对各军的序列和番号没有做统一规定,各根据地之间联系不畅等种种原因,各地工农红军番号设置重复现象非常普遍。
70支红军共有从红1军到红35军35个番号。
在这35个番号中,同一番号只用一次的有:红2军、7军、16军、17军、18军、23军、24军、25军、31军、33军、34军、35军,共计12个番号12支红军;
同一番号共用两次的有:红1军、5军、10军、13军、14军、22军、26军、27军、28军、29军、30军、32军,共计12个番号24支红军;
同一番号共用三次的有:红3军、4军、8军、9军、11军、12军、15军、19军、20军、21军,共计10个番号30支红军;
同一番号共用四次的有:红6军,共1个番号4支红军。
上述可知,红军历史上番号用得最多的不是红1军,也不是大名鼎鼎的红4军,而是红6军。
这4支红6军,全部都是英雄部队。
03、红6军
以组建先后时间为序,四支红6军如下。
第一支是长阳红6军。
1929年7月,鄂西长阳红6军,军长李勋,副军长陈寿山,参谋长李子骏。
下辖第1师(师长刘良臣),第2师(师长陈子清),全军共约3000人。
第二支是赣西南红6军。
1930年1月,红军独立2、3、4、5团和游击队组成的赣西南红6军,军长黄公略,政委刘士奇,参谋长陈奇涵,政治部主任毛泽覃。
下辖第1纵队(纵队司令员柯武东),第2纵队(纵队司令员罗炳辉),第3纵队(纵队司令员刘作述),全军共约2600人。
1930年7月,赣西南红6军改为红3军,编入红一军团。
第三支是鄂西红6军。
1930年2月,鄂西独立第1、2纵队改编的红6军,军长孙德清,政委周逸群。
下辖第1纵队(纵队司令员段德昌兼副军长,政委王鹤),第2纵队(纵队司令员段玉林,政委许光达),第3纵队,全军共约8000人。
1930年7月,鄂西红6军与贺龙率领的红2军(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参谋长张应南)在湖北公安会师,两军合编为红二军团。
第四支是洪湖红6军,1931年1月,段德昌率红6军一个团返回洪湖,与红2军留下的部分伤员重组红6军,在洪湖地区继续坚持革命,因此又称为洪湖红6军。由段德昌任军长。
04、四位军长
一、李勋
长阳红6军军长李勋,是长阳当地的土家族,1899年出生,曾就读于宜昌商业学校,毕业后回家乡当小学教员。
1925年,李勋弃笔从戎,成为当地一个民团的团总,后来考入河南建国军军官学校。
1926年,李勋从军校毕业后,赴广州, 在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成为毛泽东的学生。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光荣入党,不久参加北伐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李勋在第43军军事政治讲习所任副教育长, 从事秘密兵运工作。
1928年11月,李勋任长阴县保卫团副团总,开始组织起义。
1929年7月, 李勋率所掌握的保卫团举行西湾起义。
起义后,起义部队改编为红6军,李勋任军长。
同年8月,李勋率部向鹤峰转移同贺龙部第四军会师,结果在资丘遭遇敌人埋伏,被敌人以优势兵力重重包围,长阳红6军近乎全军覆没,70多位军中干部壮烈牺牲,这是红军历史上非常壮烈的一幕。
李勋率部突围后,率余部在乌邸日关与当地神兵会合,成立红6军38团。
这年9月底,李勋亲率16人返回长阳,准备发动当地神兵首领起义,结果不幸被叛徒杀害,壮烈牺牲,年仅30岁。
以李勋的资历,如果他活到1955年大授衔,很有可能是大将。
二、黄公略
赣西南红6军军长黄公略,原名汉魂,湖南湘乡人,1898年1月24日出生。
黄公略的父亲是一个私塾先生,他自幼随父亲学习。
1914年,黄公略学业有成后,曾子承父业,回乡担任私塾先生。
1915年,17岁的黄公略参加护法运动,在湘军排长,开启自己的军事生涯。
1916年,黄公略就读于湖南陆军讲武堂,和彭德怀是同学,两人就此结识,成为亲密的战友。
1923年8月,黄公略从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第2师3旅6团任副连长、连长。
1926年7月,黄公略参加北伐战争,任第2师第30团少校团副。
1927年1月,黄公略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三期生。
同年黄公略参加广州起义,秘密入党。
1928年3月,黄公略回湖南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随营学校副校长、第3团3营营长。
当时黄公略的同学彭德怀任第1团团长。
当时,彭德怀和黄公略在军中发展了党支部,成立了随营学校,吸收军中热血青年,彭绍辉踊跃参加,成为学校骨干。
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人领导第5师800多将士,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
7月24日,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13师。
彭德怀任红5军军长兼第13师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邓萍任军参谋长,黄公略任红5军13师4团党代表,红5军军委委员。
10月,红5军与平江、浏阳一带游击队合编为3个纵队。
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第一、三纵队到井冈山与红4军会合,改为红军第五纵队;
第二纵队由黄公略指挥,留驻湘鄂赣边坚持游击斗争。
1929年8月,彭德怀率红5军重返平浏地区,与黄公略会师。
9月,两军重新组成红5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政委,黄公略任副军长,邓萍任参谋长,吴溉之任政治部主任。
在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初期,蒋介石将中央红军称为“朱、毛、彭、黄”。
黄公略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并称,足见其作用有多大。
1930年1月,黄公略调任红6军军长。
7月,红6军与红3军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直接由毛泽东、朱德指挥。
而后,黄公略任红3军军长。
黄公略率部参加了第一次到第三次“反围剿”,逐渐成为中央红军独当一面的大将,与林彪、彭德怀、伍中豪并称毛泽东四骁将。
尤其是在第二次“反围剿”黄公略巧妙地将阻击战演变为伏击战,神兵天降,突然打乱敌38师指挥系统,敌军顿时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敌38师大部分被歼,师长公秉藩仅以身免。
黄公略率军从天而降的英姿,给在白云山观察战斗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特意送了黄公略一个外号——“飞将军”,毛泽东名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词中的飞将军指的就是黄公略。
1930年6月,毛泽东率领红4军从闽西向长沙进军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黄公略由此成为36位军事家中入毛泽东诗词中最多的一位。
黄公略身经百战,从来没有带伤挂彩,可是他却倒在一次普通的行军途中。
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歼灭敌第52师。
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黄公略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为了掩护救援部队,黄公略从安全的隐蔽处一跃而起,指挥射击吸引敌机,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黄公略牺牲后,毛泽东在追悼大会上为其题写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1994年8月,黄公略入选36位军事家,他是36位军事家中牺牲最早的一位。
如果他没有牺牲,活到1955年授衔,极有可能是元帅军衔,真是令人扼腕。
三、孙德清
鄂西红6军军长孙德清,原名孙以悰, 安徽寿县人,1904年出生。
1924年5月,孙德清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同年光荣入党。
北伐战争时期,孙德清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1营营长,第四军25师75团团长。
1927年8月,孙德清参加南昌起义,任第11军(军长叶挺)25师(师长周士第)75团团长。
1929年10月,孙德清奉命到湖北洪湖地区,组建红6军,任红6军军长。
1930年7月,孙德清任红二军团参谋长兼第2军军长。
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湘鄂西红3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柳直荀,孙德清还兼任第7师师长。
孙德清是贺龙麾下悍将,贺龙对其敬重有加。
1932年,孙德清不幸遇难,年仅28岁。
以孙德清的资历,如果他能活到1955年开国授衔,很有可能获得大将。
四、段德昌
洪湖红6军军长段德昌,湖南南县人,1904年出生,段德昌是黄埔军校四期生。
北伐战争期间,段德昌曾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5师政治部秘书、第2师政治部秘书长,20军(军长贺龙)3师2团党代表。
1927年8月,段德昌参加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后,段德昌转入鄂西一带农村,从事农民运动,领导公安县年关暴动。
段德昌是彭德怀入党介绍人。
1928年6月起,段德昌任鄂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代总队长。
1930年2月,红6军成立后,段德昌任副军长,孙德清任军长,周逸群任政委,段德昌任副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许光达任参谋长。
不久因病离职,由旷继勋接任。
而后,段德昌他接替旷继勋任红6军第三任军长。
1930年12月初,段德昌被调任湘鄂西联县政府赤色警卫队总队长,不久重组红6军,任军长。
19313月以后,红6军改编为红3军(军长贺龙)第9师,段德昌任师长。
段德昌是贺龙麾下著名的常胜将军,深得红军上下敬佩。
人送外号“火龙将军”,而“水龙将军”就是贺龙,
1933年5月1日,段德昌被夏曦错杀,年仅29岁。
1952年,毛泽东签发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书,证书上的名字就是段德昌。
1955年开国大授衔,开国大将许光达悲痛地表示,如果段德昌不牺牲,他就是元帅。
当许光达去问老上司贺龙,如果段德昌不死会授什么军衔。
贺龙略加思索,回答道:“可能是大将。”
1980年,樊哲祥少将曾说:“段德昌是一个常胜将军,我跟他当过随从参谋。他只比我大两岁,如果不被夏曦杀掉,可能是元帅,许光达是他手下的师长,也是大将嘛。
1989年11月30日,段德昌入选36位军事家。
结语、
以上就是红6军4位首任军长的生平简历,革命斗争异常艰辛,红6军4位首任军长全部壮烈牺牲。
如果,他们不牺牲,很有可能都成为大将,甚至有可能成为元帅。
革命胜利不易,这盛世繁华,都是革命先烈用性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