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476期。第三野战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统帅主要是“陈粟”两位首长。这两人私交很好,但在战争年代也有过一些争执。理论上粟总只是副司令员,辅佐陈老总的角色,但实际分工方面却有主席的亲自指示:粟司令负责军事作战事务,陈老总进行总体领导。换句话说,粟总的指挥权是中央授予的。为什么野战军的副司令,实际的军权却要超过正职司令员呢?从陈、粟之间3次鲜为人知的争论,就能够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次争论,是在1946年的内外线作战之争上。当时粟司令指挥华中野战军,手上只有三万多部队,他认为面对国军进犯,应该在内线比较成熟的苏中根据地痛打国民党军,取得胜利之后再做下一步动作,战局会相对比较有利。而山东野战军(此时华野尚未合并)的陈老总态度更激进一些,坚持提出外线作战为主,到国民党军的地盘上去打,打烂了也不可惜,两人争执不下。
主席并没有为他们做出明确的决定,结果粟司令打出了著名的七战七捷,消灭五万多国民党军。而陈老总则亲自指挥山东部队,在泗县遭到重创损兵数千人,这一阶段山东野战军打的败仗较多。这一次内外线作战之争,显然是粟司令的看法更符合实际,也更高明一些。主席虽没有点陈老总的名,但是在给各战区发的电报中,要求大家多向粟司令学习,研究怎么在解放战争初期获得生存空间。联想起之前两人的争执,不难看出伟人其中的意图。
第二次争论,则是在守卫两淮期间。粟司令建议陈老总把山野主力放于两淮地区,提防薛岳所部的攻击。但陈老总不听,把主力部队安排在了北线的沭阳,防止回山东的路被切断。结果敌人的行动果真应了粟总的担心,集中兵力进攻两淮地区,最终两淮丢失。这次失败后,陈老总自己发电报向中央认错,并且向主席表扬了军事指挥能力出众的粟司令,提出以后打仗要多向他学习。其实到这个时候,两人的军事判断能力基本已见高下,但接下来还是意外地发生了第三次争论。
第三次,就是在两淮丢失之后。国民党军分别进攻涟水和鲁南,陈老总认为这将严重威胁山东根据地,于是想把部队带到鲁南,同时要求粟总华中部队也一起转移。但粟司令不同意,他认为应该把华中和山东两大部队集中起来,在涟水地区与蒋军作战。陈老总表示,如果华中部队不支持,那么两军就各打各的。结果这一次,主席终于给出了明确的论断,批评了陈老总,并且指示按照粟司令的方案执行。也正是在此之后,主席对于合并后的华东野战军(三野)军事指挥权问题给出了明确指示:由副司令员粟总负责战役指挥。不久后便连续出现了宿北和鲁南两次大捷,该战区形势明显好转,直到后期痛打蒋军解放华东。
其实在军事层面,要说谁的见解总是对的,并不够客观,也不是唯物主义的看法。但是就过往的战史来看,我军在军事判断和指挥方面能够超过粟司令的将帅,确实是凤毛麟角。从这个角度上看,粟总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军事领域的奇才。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