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封绝密的电报被曝光了,电报的内容大致为:
毛岸英于11月25日上午11时左右,被联合国军队的轰炸机投掷的燃烧弹烧死。
这个消息被伟人得知后,高龄57的他,晚年却经历了丧子之痛。十分突然,也十分悲痛。

1950年11月,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向中央军委发了一封绝密电报。这个电报内容不多,短短的几百字,彭德怀愣是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写完。因为彭德怀十分伤心,写信期间更换了无数次纸,多次哽咽在喉。
当发电报的时候,电报员看到内容,也是中断数次并流下了感慨的泪水。年仅28岁的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牺牲了。
想要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伟人毛主席,但是又不知怎么开口。为此,中央军委召开了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告诉伟人?该由谁来告诉伟人?
最后大会决定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周总理。周总理面对此状况也是十分为难,面对毛岸英的死,他不敢面对毛主席,但在一番纠结之后,还是决定将这个消息告诉伟人,他有权知道。
毛岸英的死震惊了全世界的人民,没人会想到毛主席会把自己年仅28岁的儿子送去朝鲜当志愿者。在当时,朝鲜战争并不被大家看好了,但是毛岸英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

毛岸英出生于战乱年代,1922年在湖南长沙出生了。身为毛泽东的儿子,在出生后和父亲的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当时的毛泽东正领导长沙、安源等地的工人进行运动,大革命也正在进行中。由于见面的机会少,毛岸英对自己父亲的形象一直停留在高高大大的形象,一直忙于大事。
1927年,蒋介石发动一场反革命政变,大力捕杀共产党人。身为共产党员的杨开慧不幸被抓,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还有毛岸龙跟着母亲杨开慧一起进入了监狱,小小年纪就历经坎坷。
杨开慧身为中国共产党员,被蒋介石抓到后,威逼利诱、鞭打虐待,最终杨开慧壮烈牺牲了!
目睹了敌人的凶残,毛岸英决心参加革命,立志要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
由于战争的残酷,接到毛岸英等人的毛泽民将他们兄弟三人送到了地下党同志们办的幼儿园,让他们平安并可以学习知识。
本来相濡以沫的三个兄弟,但是,刚来上海没多久,毛岸英的弟弟毛岸龙就去世了。剩下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两个人互相照顾。
在幼儿园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受到了很好的照顾。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让毛岸英看上去好像已经平静了,已经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的顾顺章叛变,又一次改变了他的生活。
1931年,顾顺章叛变了。我方地下党受到了严重打击,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不得已只能将大同幼儿园解散。从此,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又开始无处可去了,并随时会遇到反动派抓捕自己。
不过幸运的是,后来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遇到了“红色牧师”董健吾先生。董健吾先生看到两个年幼的孩子无处可去,便把两个人带回了家中收养。
国内的革命形势日趋复杂,斗争仍在继续。董健吾为了让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可以过上平安无忧的生活,于是委托原来东北军的将领李杜将军将毛岸英兄弟二人送到了苏联的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
在儿童院的日子,比在外面要幸福多了。在这里,毛岸英和弟弟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多年的流浪生活,以及对共产主义战士们英雄事迹的了解,让毛岸英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信念,一直坚持就会变成信仰!参加革命就是毛岸英心中最高的信仰。
心怀国家的毛岸英在儿童院认真接受教育,表现优异,1939年,他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了共青团国际儿童院的支部书记。就这样,在毛岸英的努力之下,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1941年,苏联的卫国战争爆发了,在这种情况下,对心中早就想参加革命的毛岸英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机会。所以,毛岸英主动要求参战。
但是,中苏共产党有过约定,不能让中国的孩子服兵役。所以,一开始,毛岸英的申请并没有批准。
毛岸英是一个执着且固执的人,看到上级领导没有批准自己的申请,心中有些失落。但是毛岸英没有就此放弃希望,他一再坚持向上级申请,并找到了苏军总政治部的副主任。
最终,毛岸英的申请被通过了,但是,毛岸英必须先去军校进行学习。
来到军校后的毛岸英是带着信仰的,他知道,只要自己顺利毕业,就可以参加革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在军校的学习生活中,毛岸英加倍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在军校顺利毕业了,并且被授予了苏联红军中尉军衔,还加入了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党。后来找机会回国转为了中国共产党。
在军队的毛岸英表现突出,后来被选中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进行深造。
1946年,苏联共产党派遣了一批医护人员前往中国的延安地区。毛岸英借此机会,才回到分离多年的祖国。
毛岸英在苏军中表现优越,被领导十分重视。在回国之前,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还亲自接见了他,还赠予了一支枪给毛岸英。
在回国的途中,毛岸英心中十分欢喜,也是十分激动!阔别多年,也要与自己的父亲相见了,心中的喜悦是掩盖不住的。下了飞机之后,毛泽东亲自接见了苏联医护人员和毛岸英。
毛泽东当时已经不在当年那个高高大大英朗魁梧的作战英雄,他现在身体羸弱,抱病在身。
但是,知道毛岸英要随苏联医护人员一起回国来延安,毛泽东的心里也是十分兴奋的,迫不及待的想看儿子一眼。
分隔多年的父子,终于在延安见面了。上一次见面,毛岸英还是一个追着父亲要糖的小孩子,现在一看,已经变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战士。
父子两个人的变化实在是大,正是因为战火连天,才让他们如此重负。

到了延安之后,毛泽东让毛岸英跟着食堂吃大锅饭,跟着当时解放区劳动模范吴满有学习种田。
这些在外人看来不能理解,但是毛岸英非常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并不怨恨父亲。他知道父亲此举是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意志,不搞特殊也让毛岸英与众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没过多久,解放战争到来了。毛岸英面对如此境况,当然是勇敢地往前冲。
他主动申请参加战斗,但是遭到了中央军委的一致反对,只是让毛岸英做一些解放区的土改和宣传工作。毛岸英只能是服从上级的安排,一直在基层工作着。可是那份随时原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心意却从未放下。
在中华人民不屈不挠、顽强反抗的局势下,解放战争终于结束了。解放战争之后,毛岸英一直在基层工作,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曾担任工厂的党委副书记,并负责工人们的思想建设工作。
1949年,新中国终于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也意味着战争革命的结束,我国即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在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在党组织的撮合下,毛岸英和烈士刘谦初的女儿刘思齐成亲了。
后来,毛岸英担任了北京机器总厂的党总支副书记,决心要在工厂奉献长达十年的工作。

好日子没多久,又开始了不得已的战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
朝鲜战争中,朝鲜军队的顽强反抗,终究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敌军势力实在是强大,双方力量悬殊,不久就会招架不住。眼看邻国朝鲜遭难,我泱泱大国岂有坐视不管的道理?

面对列强的无耻行径,我国军队自然是不能容忍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中央领导层,在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后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出兵朝鲜的决策,并决定发动全国人民群众,准备组建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支援。
当时的毛岸英还在任职北京机器总厂的党总支副书记,一切的调动安排都要听上级的指挥。
但是接到党中央发动人民群众前往朝鲜的命令时,他心中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参加这次志愿军活动,到前线去为守护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想要参加志愿军,必须向上级提交申请。就算是提交上申请,上级会不会批准自己呢?又是一个未知数。这样一来,让毛岸英心中十分纠结。
毛岸英找到了父亲毛泽东,向父亲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父亲,我想参加志愿军去支援朝鲜,外国列强侵我国土,坏我主权,我不能坐视不管。”
毛泽东听到毛岸英的想法之后,心中十分欣慰,觉得自己的儿子长大了,面对战争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
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不是没有考虑到儿子的安危,但国事当头,每个青年都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看到儿子如此行为,身为一代伟人的毛主席自然是支持儿子的!
于是,毛泽东再一次与彭德怀商议出兵朝鲜的细节的时候,便顺便将彭德怀留下吃饭了,并找来了毛岸英作陪。
午饭期间,三人谈笑风生。彭德怀问到毛岸英的工作时,毛岸英闭口不提在北京总机器局的事情,反而说道:“最近发动人民群众支持志愿军的工作进展的十分顺利。”彭德怀听到这些,十分高兴。
随后,毛岸英见状,便向彭德怀叔叔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自己也想要参加志愿军支援朝鲜的想法。
听到这些,彭德怀顺势询问了毛泽东的看法。但是伟人只是说道:“你们叔侄之间的事情你们两个人商量,我一概不管。”
听到伟人这样说,彭德怀也明白了,他知道毛泽东对毛岸英的这个想法是支持的,于是接受了毛岸英的请求,并称毛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号志愿兵。
看到彭德怀将军同意了自己的申请,毛岸英心中十分激动,因为他的报国梦想有了实现的机会。
一段时间之后,毛岸英随着彭德怀飞到沈阳,并协助彭德怀将东北的边防军改编为志愿军。
1950年,毛岸英正式跟随志愿军总司令部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由于毛岸英从小在苏联长大,于是志愿军总司令部命他担任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并被党委委派为党支部书记。
毛岸英身份比较特殊,在毛岸英的坚持下,党对他的身份进行了保密。志愿军除了高级领导外,其余人都不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
党委想要对他进行特殊照顾,但是毛岸英委婉拒绝了。他想和志愿军们一起同吃同住,不需要被特殊照顾。所以,国内也就没有几个人知道毛岸英参加了志愿军。
10月25日,彭德怀指挥志愿军发动了第一次战役,仅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成功夺回了温井。第一次战役虽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那样,但也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初步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局势。
在第一次战役的成功基础上,志愿军很快开始规划了第二次战役的作战计划。在做好准备之后,得到了军委同意之后迅速开启了第二次战役。
但是,第二次战役并没有像第一次战役那样顺利,悲剧发生了。

11月25日,志愿军面对联合国军的猛烈攻势,决定在黄昏时刻发动总攻击。
上午的时候,志愿军总部已经到了一处非常安全的山洞,但是此时,毛岸英并没有在队伍里,而是在原来司令总部和其他两个战友整理着文件。
上午11时,毛岸英所在的木屋上空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听到声音的毛岸英,立即意识到是敌军来袭了。急忙和屋内的几个人跑出去隐蔽起来,就在飞机刚刚飞过,他们又赶紧跑回了木屋抢救机密文件。
可就在这时,又一组敌军轰炸机飞过,对毛岸英等人所在的木屋进行了轰炸。只有两名参谋跑了出来,毛岸英和另一位战友被火海吞噬了。
就这样,毛岸英牺牲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彭德怀心情十分复杂。他强忍着悲痛拿起电报纸走进了房间。
志愿军们在屋外都能听到彭德怀将军强忍着的哭声,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毛岸英就是伟人毛泽东的儿子。一直到第二次战役结束后,他们才知道,那个和他们每天同吃同住的战友竟然是国家主席的儿子。
彭德怀伤心地写着电报,写道: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这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彭德怀将军写着这百余字的电报写了一个多小时。在中央军委决定将这个消息由周总理转达伟人的时候,周总理抚平了心情,红着眼眶进了伟人的房间。
毛泽东看到周总理红着眼睛进来,就已经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但是没想到这个消息是关于自己的儿子毛岸英的。
主席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手足无措。一会要抽烟,一会把烟扔在了一旁。
但是,大家都知道,伟人心中的痛比我们还要深,他眼中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自己的亲生儿子牺牲了,做父亲的怎么会毫不动容呢?

毛泽东对于毛岸英的牺牲,只是做了平淡的回复:
“打仗嘛,总是会有人牺牲的,只不过牺牲的是他而已。中国那么多的战士,他们的牺牲都是光荣的,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做一件大事来办。他是我的儿子,也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国家需要,他就要首当其冲为国家分忧解难,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都是他该做的!”
毛岸英从出生到牺牲总共陪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屈指可数,可是没有相处多久就天人永别了。
毛岸英早年历经辛苦,好不容易回到国家,可以留在父亲身边了。但是国家的命运被遏制,毛岸英不得不继续参加革命,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最终牺牲在了朝鲜战争中。

毛岸英是英雄,这是不可否认的。他的英雄气节,他的爱国情怀,他的革命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岸英的墓至今仍在朝鲜境内,成为了中国与朝鲜友好交往的见证。毛岸英不只是中国伟人的儿子,他更是支援朝鲜志愿军的一号志愿兵,更是我们永远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