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米饭。
恒大的瓜已经大得快要吃不下了。
今天国家统计局刚出面回应恒大相关问题,说还需观察。
另一边,马上又有消息爆出恒大负债1.97万亿,相当于去年全年广东省GDP的五分之一,全国GDP的五十分之一。
以郑爽208万的日薪来算,她得从周朝干到现在...

而许老板本人,据悉昨天已经乘坐私人飞机紧急入京。
期间还不忘发个公告怪罪媒体影响他们卖房,欠债的锅不说完全推卸,至少也是个“事不关己吧”。

大米饭看到这些消息时,第一反应是恒大全国各地的办公室又要被堵了。
为什么说「又」呢。
这几天,恒大理财受害者围堵恒大办公楼维权的新闻已经见惯不怪。
有在办公室打地铺的,有堵经理室大门的。
更有甚者,专门打飞的跑到许老板老家的山坟前,扬言恒大要是再不还钱就把许家的坟头给掀了。
一连串操作可能也真的惊到了恒大各个高管领导。
于是13号晚上恒大发布紧急声明否认破产。

这条声明虽不像「强心针」般让人为之一振,但也作为「镇静剂」安抚了部分人焦躁的心——
「我们虽然没钱,但绝不破产。」
那些打了三天地铺的,在经理室哭天抢地的,在许家坟前蠢蠢欲动的受害者们,短暂地放下了紧握的拳头。
原本以为恒大会在发布声明后,再做点什么来“提提神”;
但现实是啥也没有。
今天各种消息传出后,受害者们又要握起拳头来了。
很多吃瓜人不理解他们到底受了恒大什么冤屈,以至于要做出挖坟这种晦气的“下下策”。
大米饭简单解释下。
多年前恒大搞了个理财公司叫「恒大财富」。
跟一般的理财产品不同,恒大财富旗下的产品收益特别高,以2017年恒大内部的「超收宝」为例:
预期年化收益率近25%,即使下调后也有8%到12%。

这数字离谱在哪里呢。
相当于你花一万多买入一部iPhone13,第二年苹果白送你一块最新款iWatch手表...
不知道的以为这是在搞什么慈善。
稍微懂点理财的都知道这种产品是万万不能碰的,随时血本无归。
但恒大不仅让别人碰,还让自家人碰。
他们先是由高层带头大量买入,以此为产品背书,让其他员工相信这产品绝对没问题。
至于那些不相信的,恒大内部还有硬手段。
新产品推出后,各地区各部门全部都会被下达指标,每人必须完成X元业绩,做不到的就扣钱。
无奈之下许多低层员工只能自己买,甚至发动亲朋好友都来买,甚至没钱的员工恒大还专门安排他们贷款买。
大米饭身边就有人被在恒大上班的朋友游说过,很多都是拿出全副身家“支持”公司业务的。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维权的人几乎都是恒大的员工。
如果他们买的是正经理财产品,那还好。
可惜恒大财富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正经玩意,说白了就是恒大集团用来聚拢资金的圈钱工具。
恒大的目的,是圈钱还债。
很多人都知道,地产企业有钱不是自己有钱,钱都是借来的。
有从银行贷款用来发展产业的,比如贷款买地皮;
有吸引其他企业融资用来上市的,比如「房深深」;
其他的还有发给供应商的商票、信托公司借款、表外负债等等。
那些年的恒大,每年光是利息支出就超过一千亿。
恒大靠这些借来的钱,大搞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和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模式疯狂圈钱扩张,搞所谓“多元化”。
简单来说就是想“钱生钱”,最典型的就是什么恒大汽车、恒大冰泉和恒腾网络等等。
而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扑街了。
扑街的原因有国家政策变动,有自己把自己玩脱,但最重要的是“扑”到尽头的恒大发现钱渐渐烧光了。
那这些投资者的钱到底能拿回么?
大米饭给他们算了笔账。
在今天爆出的1.97万亿债务中,占比最高的肯定是银行贷款,也就是国有资产。
这意味着这笔债必须要还,而且必须先还。
除非许老板真的打定主意下半辈子要在牢里度过吧。
其次是欠信托公司、供应商和其他不在恒大总部账上的“暗账”,堆叠起来占第二个大头。
很多信托公司或大企业的供应商都设有专门追债的部门,就是为了处理像现在一样的情况。
虽然现在是法治社会他们不敢乱来。
但认真追起债来的企业,能闹出的动静绝对比堵门甚至挖山坟要大得多。
说白了,恒大也不敢得罪他们。
剩下的就是那些拿着全家老小过活的钱,一股脑全扔进恒大财富的个人债权人了。
可以说他们是恒大唯一敢对付的人。
恒大其实在上周就开过会,共计提出了两个兑付方案,最新的方案分简单来说有三种:
1、现金分期27个月(两年半)兑付;
2、实物资产兑付,比如住宅、公寓、写字楼等;
3、冲抵购房尾款兑付,冲抵认购恒大楼盘的尾款;
看着挺合理,实际呢?
要么苦等两年半,每个月“小鸡啄米”,还得担心两年半后「恒大集团」还是否健在;
要么拿下价值未必相当的资产,变相为恒大“接烂盘”;
要么就更过分,被迫吞下恒大潜在的烂尾楼不说,对那些投资仅十来万的人来说还无端端给恒大送钱;
如此兑付,当然没人答应。
但也并非所有买了恒大理财产品的「员工」都收不回本——恒大财富董事长杜总就是例外。
杜总曾经投入上千万购买恒大的高端理财产品。
按理说现在他应该才是堵在恒大总部骂街的那个,但上门追债的人却是指着他的鼻子骂“傻x”。
但原来杜总早在五月份就提前兑付了所有款项。
他的好朋友,恒大财富另一名高管唐总在七月提前兑付了一百万本金。
据说,许老板的太太丁女士同样在这次暴雷前,提早兑付了自己投入的2300万本金。
杜总在面对逼问时说,自己是“家里有急事”所以能提前兑付。
这理由也未免太牵强了些。
还不如直接把「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这句台词念出来来得痛快。
其实恒大并不是地产界第一个这么干的。
两年前三盛宏业的理财产品,提出了14%的年收益率,成功在自家员工身上割走了8个亿。
然而产品最终暴雷,员工血本无归至于连工资都拿不到。
但三盛宏业老板的亲妹妹,也是企业执行董事,却可以连同多位高管在众目睽睽之下提前兑付了3000万本金。
有了前车之鉴,恒大的口碑彻底崩塌。
如今房子卖不动不说,股价还跌个没完,落魄得四处变卖产业——恒大冰泉卖出去了,恒大汽车和几块地皮也在找接盘。
最差的情况是,他们手中的几大公司股权都要尽数抛光。
要填近两万亿的坑,谈何容易。

另一边,恒大也手握着无数家庭的命运。
作为曾经的中国地产一哥,其实有点「大而不能倒」的意味,国家也不会允许类似破产的情况出现。
最近在传有国企会接盘恒大业务,原因就是这个。
尽管如此,大米饭依然不看好个人债权人能拿回他们为恒大“拓展版图”而投入的身家。
原因很简单。
用业绩评定和高层带头,施压员工购买一个自己根本不熟悉的高风险理财产品,暴雷后不管不顾;
这个操作实在太像古代的「包办婚姻」了。
投资人就像女子,恒大就是那个遭人恨的媒婆,而杜总这样的高管无异于风流丈夫。
甚至还给你安排个抛妻弃子。
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媒婆会对出嫁后的「糟糠之妻」负责。
陈世美如果活到今天,都得叫恒大的领导一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