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传统底色:视死如归
精神诠释
42年前,在铁岭市柴河沿村102国道旁,发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次警匪枪战——柴河沿战役。战斗中,5名人民警察和1名法警壮烈牺牲,他们被当时的辽宁省革命委员会追授为革命烈士。
如今,柴河沿战役已过去42年。时代在变,但柴河沿战役六勇士的无畏精神仍在铁岭、在辽宁公安队伍中接续传承。铁岭公安人在英烈精神引领激励下,始终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命案发案率和刑事案件立案数逐年下降。
典型语录
作为烈士的后代,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老一辈的付出和嘱托。一代又一代的奋斗,一定会让辽宁公安事业蒸蒸日上。
——烈士遗属

不忍回顾
在枪林弹雨中惨烈对决
1979年7月14日凌晨,铁岭地区公安局会议室内气氛异常,所有参加会议人员面色严峻,如同窗外阴沉沉的天空。根据辽宁省公安局(时称)的通报,有两男一女3名持枪犯罪嫌疑人携带两支全自动步枪、5000发子弹杀人后潜逃到铁岭境内,铁岭地区公安局迅速成立指挥部,组成5个追捕组,分赴重点地段全力进行堵截抓捕。
这3名嫌疑人来自辽阳市东京陵公社新城大队,一个是凌某某,是该大队民兵军械员,曾在部队任校枪员;一个是徐某某,是该大队电机厂工人,曾任打猎队队长;另一个叫王某,是一名女社员。他们因对征用土地不满,前天合伙从大队枪库中盗出4支全自动步枪,并让村里司机穆某某开解放卡车拉他们去找大队干部行凶。穆某某胆小不去,被徐、凌两人开枪打死,穆某某的尸体连同600多发子弹和一支全自动步枪埋在苞米地中,3人开车流窜到铁岭境内。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无疑是一起骇人听闻的特大刑事案件。面对心肠狠、枪法准的嫌疑人,铁岭警方没有半点畏惧,警察们争先恐后地报名要求参加围捕行动。
政治处副主任徐金发与刘永礼争执起来。老徐说你手中材料没处理完,得我去。
小刘说你年龄大,我年轻,得我去。
27岁的老徐说自己经历过战争,在抗美援朝时被沙子埋了3天3夜都没死。信访接待员尚琦理由充足地说他当过兵,有经验,必须参加。尚琦原打算当天到沈阳办事,听说有任务便决定推迟到明天。
望着各不相让请缨参战的警察,局领导感动了,只好应允他们的请求并率先垂范同大家一起出发了。警方一共组成5个追捕组,分别奔赴重点地段堵截。与此同时,铁岭、开原、昌图等县公安局也迅速控制了车站及交通要道。
当天9时,指挥部接到"在铁岭县平顶堡公社地运所大队发现了目标行踪"的重要情报,追捕组迅速向地运所大队集结。
当地供销社营业员说大约20分钟以前,有两个男的背着枪,还有一个女的,在供销社买了3两粮票饼干和一把木梳,朝哈大公路方向走去。
有人补充说两个男的是年轻小伙子,女的大高个儿,上身穿蓝色工作服。
群众反映的情况与通报追捕的犯罪嫌疑人特征完全相符。集结的警力马上兵分两路,一路进柴河沿村逐户搜查,一路顺着哈大公路沿途追捕。
云越积越厚,雨越下越大。当时正是农忙季节,许多在水田拔草的社员们,都坐在公路两侧的树下避着雨。
吉普车在雨中行驶着。地区治安处侦查员周晓民透过车窗看到一个年轻女人,孤零零地站在一棵树下,她头顶花手绢,双手掐着腰,个头细高身穿蓝工作服。
周晓民连忙喊停车。警车还没停稳,周晓民、牛景奎就迅速跳下车,直奔那个人。
“你是干什么的?”
“干活儿的。”女人有些慌恐地说。
“家在哪里?”
“就……就在那儿。”女人一指附近的村庄。
在她扭头的一刹那,周晓民发现了女人头上顶着的花手绢下盘着长辫子,这与通报中的那名女嫌疑人一致。
抓住疑点不放,经过短暂讯问,她就是嫌疑人王某。
“那两个人呢?”
“刚才我上厕所了,他们在哪我不知道。”
两名男性嫌疑人不会走得太远。局长陶凌飞部署一个小组继续审问犯罪嫌疑人王某,其余警力沿公路、铁路两侧搜索,不让嫌疑人越过铁路。铁路那面是一片片青纱帐。
各小组在滂沱大雨中分头行动。
9时30分,地区公安局四处副处长朱德俊带领追捕组,沿公路东侧靠路旁树丛搜索前进,朱德俊是江苏南通人,六十年代初来到东北,当他们行至距捕获犯罪嫌疑犯王某约200米处时,突然发现两名男性嫌疑人呼地从茂密的槐树丛中站起来,端起枪开始扫射。
由于嫌疑人有丰富的军事训练经验和射击功底,两支自动步枪的速射火力形成了瓢泼弹雨,向所有暴露在其视野的警察罩去。
朱德俊走在最前面,他发现情况刚要射击,可是晚了一步,嫌疑人抢先开了枪。朱德俊感到天空大地在旋转,摇摇晃晃地跌倒在公路东侧。他忍着剧痛举起压满子弹的手枪,准备再次射击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当场壮烈牺牲。
"快卧倒!"政治处副主任徐金发也在此时发现了嫌疑人,他急忙用手将身边的战友周晓民按倒。正当他举枪射击时,被嫌疑人横扫过来的子弹击中倒下,身受重伤。
正在公路东侧搜索的侦查员王树柏,几乎在同时也被嫌疑人击中,倒在了公路上。
枪声,不停的枪声。
所有的警力循着枪声从各个方向朝这里集结。几分钟后,一个前沿阵地在公路对侧形成,在外围则形成一个强大的包围圈。
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有3位好民警倒下了。大家眼擒热泪,悲痛万分。
在这种情况下,局长陶凌飞一面指挥侦查员疏散隐蔽,一面指令不要误伤田间劳动的群众。为靠前指挥,在公路西侧一个机房内成立临时指挥部,同时由精兵组成一个突击组。
凶恶的嫌疑人占据公路东侧有利地形地物,躲在不易被观的槐树丛里,凭借公路早就停放的一台手扶拖拉机作防御墙,时而南、时而北,疯狂实施火力压制。
雨,继续下个不停。
在对敌只有二三十米远对峙战中,警方分组相互掩护,向嫌疑人射击。两名嫌疑人藏身在不易观察的槐树丛中,占据着地形优势,敌暗我明,手枪射击难以奏效,指挥部从军分区立即调来两箱手榴弹。警方一边用手枪射击,一边用手榴弹压制。
一场短兵相接的激战就这样发生了,连公路旁的树叶都被打得纷纷落地。
公安信访接待员尚琦,这位一年前从部队复员的战士,凭借过硬的军事本领,向嫌疑人打出一排排的子弹,投出一颗颗手榴弹。在战斗中,侦查员突然发现他穿的浅色衬衣目标太明显,很容易将自己暴露给对方。
"你先撤下去,换一换衣服!"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哪有时间换衣服?不打赢他们,我决不下去!"
尚琦打得勇敢,目标暴露得也明显,他在探身投弹的一刹那,被子弹击中头部,带着遗憾倒在了前沿阵地。
警犬训导员李长华带着警犬也在前沿阵地中。由于对方躲在树丛里,警方单发子弹很难打中他们。指挥部从军分区调来两箱手榴弹。李长华机敏地撤出前沿,匍匐着从指挥部运回弹药。
战斗继续进行着,正当李长华振臂投弹时,不幸被嫌疑人的子弹打中,他牺牲时,右手小指上还紧紧地套着一手榴弹的弹环。当时28岁的李长华正准备婚事,婚期定在8月1日。
在对敌只有二、三十米远对峙战中,嫌疑人的弹着点基本和公路面在一个高度上,一抬头,就有中弹的危险。这对于那些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在激烈的枪战中,已经有5名警察倒下了。朱德俊、徐金发、王树柏倒在公路上,尚琦、李长华倒在前沿阵地里。战斗中大家发现徐金发从血泊中醒过来。一定要救活他!一道道火舌喷出枪口,前沿阵地加强了火力。
地区强劳大队管教黄宝忠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摸上公路,一点一点地靠近徐金发。黄宝忠想把徐金发拖过来,没有成功。法医柴东升、侦查员郭润轩这时也摸了上来,在他们两人的帮助下,黄宝忠俯卧在地上奋力地把老徐拖在自己的背上匍匐退下。
老徐被救下来,但他的伤势很严重,急需送医院救治。
车呢?现场那辆吉普车,早就停在嫌疑人火力封锁圈内的公路上。怎么办,黄宝忠又一次摸上公路,匍匐到吉普车下,随后钻进吉普车内。他冒着被扫射的危险,将车发动着,徐金发就这样被送往医院。然而,徐金发终因伤势过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正在火车上的铁岭地区法院警察单兴忠,听说柴河沿附近正在围捕逃犯,出于职业的责任感,便从平顶堡站下车,由于离事发地很远车辆就已禁止通行,他走了一段路摸上前沿阵地,投入战斗。他带的是一支"王八盒子",打了一枪后就卡壳了,在他弯腰取弹壳时,一颗子弹打在他的腰部。他在医院临牺牲前还不停地问犯罪嫌疑人抓到没有。
突击组的弹药已是越来越少,没有强大的火力就无法压住嫌疑人,也无法歼灭他们。前沿阵地与指挥部之间是一片开阔地,中间横有一条输水渠。到指挥部取弹药,必须在嫌疑人的火力下越过开阔地并涉过一米深的水渠。他们既是战斗员,又是运输员,在这样的地形下,黄宝忠五进五出,柴东升四进四出,不少侦查员冒着生命危险,往返指挥部与前沿阵地之间。
3点半左右,从开原来了几位解放军战士,带来一挺机枪和一箱手榴弹。一名战士没有经验,拿起一颗手榴弹就扔了出去,正好打在树干上反弹过来,手榴弹在地上哧哧冒着白烟,周晓民急忙抓起,刚扔出去就在空中炸响了,避免了一起重大人员伤亡。
为了避免更大伤亡,铁岭地区公安局请示上级,调动了重型武器和增援力量。
前沿阵地的警察交替掩护,越战越勇,一排排子弹,一颗颗手榴弹带着正义呼啸着朝嫌疑人飞去。
恐惧,一种非言语所能表达的恐惧,从头顶的天空、四周的野地,从身边每一个角落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向那两名嫌疑人包围过来。两名嫌疑人感到他们就象网中的鱼儿,任凭怎么扑腾、挣扎,也无法逃脱。
下午4时许,在猛烈的火力攻击下,嫌疑人凌某某铤而走险,他踉踉跄跄地跳上公路妄图逃命。就在他跳上公路的一霎那,北线立即射出一阵密集的子弹,嫌疑人凌某某在正义的枪声中当即毙命。
嫌疑人凌某某一死,另一名嫌疑人徐某某如同没了魂一般,他也窜上公路妄图最后一搏。还没等他站稳脚跟,就被手榴弹炸死。在清理现场时发现,嫌疑人的尸体旁还有一大堆子弹没打完。
经过一天的战斗,新中国公安史上最惨烈的一次警匪枪战终于以警方的胜利而告终。

单兴忠

王树柏

李长华

尚琦

徐金发

朱德俊
永远铭记
化悲痛为前行力量
这场惨烈的战斗结束后,没有人忍心把噩耗告诉那6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老朱呢?看见俺家老朱没?"
当时在公安局负责后勤装备的民警曹淑华沉痛地为牺牲的几位战友准备崭新的警服用来料理后事。但她却在归来的队伍中再也找不到丈夫的身影,她慌张地逢人便问。她家的"老朱"就是在战斗中第一个倒下的朱德俊。
此次战役中牺牲的5名人民警察、1名法警被当时的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1979年7月24日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烈士的骨灰安葬在铁岭市龙首山革命烈士陵园。
柴河沿战役6位英烈家庭的后代,传承着亲人用鲜血讲述的光荣与梦想。至今,已先后有18人加入铁岭公安队伍,1人加入法院队伍,都工作在一线岗位。


赓续传承
将英烈精神发扬光大
柴河沿战役6名英烈用鲜血铭刻下的忠诚与信念,成为英烈后代以及铁岭公安的精神灯塔。
1985年,昌图刑警冯小东在追捕杀人嫌疑人时英勇牺牲;1983年,铁法民警王涛因秉公执法遭多名歹徒围攻,奋力搏斗终倒在血泊之中;1992年,铁岭刑警李江平在围捕持刀杀人嫌疑人的战斗中,永远倒下;1998年,银州民警杨柏奇盘查歹徒时,被歹徒用尖刀刺进前胸;2019年,铁岭民警陈强被歹徒持刀突袭,为保护战友、群众,陈强殊死搏斗直至停止呼吸……一代代民警在精神丰碑的指引下前行。
来源:“警事”微信公众号、辽宁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