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过去的战争,好像那些大人物们都睿智、聪明,一切都心中有数的样子;实际上,今天看来,很多时候,大人物们就是在拼运气,表面上装着“一切尽在掌握”,实际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比如二战后期,苏联红军暴打盘踞我东三省的“关东军”,就是典型这样的局面。苏联对关东军的进攻是在1945年8月9日开始的,指挥这场战役的是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为了迷惑日军,华西列夫斯基还化名为“瓦西里耶夫上将”,搞得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谁。
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战役”前,一直由植田谦吉大将指挥,这是个参加过日俄战争的老头,在日俄战争中还断了条腿。诺门坎战役,关东军惨败后,他因为太过激进,被拿下了,换上对中国局势特别了解的梅津美治郎大将;1944年7月,梅津美治郎回日本任军部的参谋总长,接替他的是山田乙三大将,这也是“关东军”最后一个司令,也是最倒霉的司令,他做了苏联的俘虏。
一、日本人因为苏联的进攻不会很快到来
二战打到1945年,胜负已经没有什么悬念,苏联不断往东部运兵,各种态势都表明:东线将有大战。但是让日本人疑惑的有两点:一是苏联将以什么样的借口废除“中立条约”,二是苏联将在什么时候发起进攻。
1945年4月5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通知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苏联将不会延长“日苏中立条约”。这就是说,苏联会随时向日本发起进攻。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至此,苏联对日参战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日军大本营研究:八月份明显是雨季,不适合进攻,苏联应该利用有利于机械化运动的季节进攻,那就在九、十月份;到了十一月份,天气变冷,到处都下雪,也不合适。所以,日本人乐观地认为:苏联可能不急于在1945年发起进攻,可能会拖到第二年。
而日军的战略已经围绕着“本土决战”进行。大本营给关东军的命令是:可以放弃绝大部分关东地区,但是一定要坚守东北与朝鲜交界地,给本土做坚强屏障。为此,关东军在东北构筑了大量工事,尤其是中国东北与朝鲜交界的通化附近,修建的都是坚固的复廊工事他们好像做着打持久战的准备。
但令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头痛的是:兵员和武器。由于太平洋战场需要,军部不断从关东军调走部队,他只能在东北不断征兵;但是兵员本就不足,好不容易弄来的兵,武器又配不上。到1945年7月份,关东军好不容易拉起二十四个师团,总兵力七十五万,但是有十几万人没有武器。
1945年7月17日,波茨坦会议召开,会议发表一个重要宣言,劝告日本无条件投降,声明:如果日本还不投降,盟军将给予日本本土最后的、完全的、毁灭性的打击。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大将知道苏联将会进攻关东军,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准备是不足的,只能暗暗祈祷:苏联近期不会发起进攻。如果到第二年,他就能把部队整合好,武器配备全。
二、杜鲁门的得意刺激了斯大林,他下决心提前打日本
斯大林并不急于进攻日本,他要拿这个和英国、美国讨价还价;当苏联在流血和德国拼命时,英国、美国也不着急开辟新的战场;当苏联快要取胜的时候,美国、英国才发起诺曼底登陆,抢着和苏联争夺打败德国的胜利果实。
实际上英国和美国也做了预估:德国投降后,如果苏联不参战,美国彻底打败日本,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并且还要付出巨大的伤亡。而斯大林在雅尔塔给的答复是:只要英美军事援助到位,苏联可以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发起对日进攻。
“如果苏联这么做,能大量减少美国士兵的伤亡和金钱的损失,那么苏联得到远东的利益,美国是支持的。”罗斯福说完自己的意见后不久就死了,接替他的是杜鲁门。
1945年7月16日,波茨坦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杜鲁门接到国内报告:原子弹已经试验成功。听到这个消息,杜鲁门就像小孩子考试得了满分一样,兴奋无比,他在波茨坦会议召开期间,忍着不告诉苏联人这个消息。一直到会议快结束,他终于忍不住了,拉着翻译到斯大林那里说:元帅同志,你知道吗?我们造出了威力无比的大炸弹。
斯大林当然知道美国在鼓捣原子弹,苏联其实也在研究。没想到美国成功了,斯大林装着不经意地说:那好啊,可以用到日本了。其实斯大林真实的考虑是:美国如果用大炸弹把日本打败了,苏联就没法要打败日本的好处。所以,他当即和华西列夫斯基联系,要他尽快发起对日攻击。
1945年7月30日,《波茨坦宣言》发表后的第四天,苏联启动了对日本进攻程序,华西列夫斯基被正式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所有远东红军皆归他一体指挥。而日本这时还在幻想能通过谈判结束战争,他们甚至希望苏联帮助斡旋,但是所以的迹象都给人一个感觉:日本压根没有把《波茨坦宣言》放在眼里。
有了原子弹就想用的杜鲁门等不及了,1945年8月6日,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被投向广岛,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紧接着第二天,美国又向广岛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斯大林得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判断就是:日本马上要投降了。他赶紧向华西列夫斯基下令:8月9日,发起对日本的进攻。
三、华西列夫斯基采用闪电战的打法
1945年8月9日零点刚过,苏联红军的轰炸机就对关东军驻牡丹江第一方面军长春的关东军司令部进行了轰炸。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当时正在大连,听到苏联轰炸的消息,他一下子就懵了。因为关东军的部署他是清楚的:边境地区主要兵力很少,重炮部队还在边境线后方,所有的安排都是以苏联在九月份发动进攻进行的。也就是说,这时候苏联发起进攻,边境线是没有什么强的抵抗力。
8月9日天一亮,苏联又派出约350架轰炸机,在大批战斗机的护航下,对关东军的各种目标进行更加深入的轰炸,日军损失惨重,地面运输几乎瘫痪。轰炸结束后,苏联发现没有关东军飞机升空截击,原来日本为了本土决战,把空军全部调回本土了。这下苏军航空兵们在空中就没有任何阻碍了制空权完全在苏军手里。
地面战斗没什么好写的,苏联红军三路齐发,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到8月14日,苏军已经扫清大部分障碍,开始向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方向发起进攻。在这短短几天里,有七万日军被击毙,还有一些都被围困在早期建筑的地下工事和一些堡垒里。
8月14日晚,关东军总部接到大本营电报,要他们在15日注意收听广播,将有重大事项。第二天下午,关东军司令部里挤满了人,大家听到的是日本天皇亲自宣布的“停战诏书”。英国和美国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立刻张罗进行受降;斯大林并不高兴这个消息,因为远东的军事行动刚展开,还没有达到他要的战果,现在停止了,将来再想谈判争夺远东就难了。
老毛子实在太贪婪了,他们想独占中国东北利益,而英美这时基本没有兴趣管。于是苏联人吓唬蒋介石集团:最好赶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不然,中国共产党打过来,一切就泡汤了。国民党怕的也是这一点,他们就这么稀里糊涂签订了所谓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个条约太过恶劣,基本把东北作为苏联特殊利益的场所,大连地位是“自由港”,还有外蒙问题。总之,这是个很耻辱的条约,中国国民党政府作为二战战胜国居然签订这样的东西,可见他们的无耻、虚弱、外强中干。
1949年建国后,我们才通过艰苦的谈判,改变过来;通过朝鲜战争,让局势稳定下来。后来苏联人压根不敢提东北,一提就挨呲,比如赫鲁晓夫。
按照“雅尔塔密约”,苏联将取得远东大部分地区,包括南库页岛、千岛群岛等,但斯大林并不满足,他试探着给杜鲁门打电话,要求得到北海道,实在不行,北海道北部的一半也行。杜鲁门这时有“原子弹”加持,说话硬气得不得了:不行,日本必须完整地置于美国管制之下,决不能跟德国那样分成几个部分。
斯大林的名字叫“钢铁”,但他就是个服“钢铁”的人,见美国人这么刚,斯大林退缩了,骂骂咧咧地抢别的地方去了。在北海道,他们也发起了一些小规模登陆,但被美国一顿轰炸,搞得非常狼狈。
四、“等过几天再停火,我们还没有打过瘾”
日本宣布投降以后,这仗也就基本没什么好打的了。8月16日,关东军总司令部通过长春的广播,向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停战。但这时候的斯大林正在气头上,因为他想要北海道被美国拒绝,那么,雅尔塔密约里其他的内容,斯大林要立刻兑现,免得夜长梦多。
8月17日,华西列夫斯基根据斯大林的命令,用无线电回答了山田关于停战的请求:所有关东军于8月20日12点以后停止战斗行动。也就是说:不要太急,再打几天。为什么要这样呢?苏联想利用这几天尽快占领更多的地方,毕竟中国东北那么大。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苏联坦克”在东北如入无人之境,到处碾压。
8月18日,苏军占领哈尔滨;8月19日,苏军解除长春关东军的武装,抓走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及其日本顾问;在8月20日,苏军三大方面军的快速支队陆续进入长春、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旅顺、大连以及北朝鲜的平壤。除了虎头和东宁几个要塞的日军不投降以外,关东军全部投降了。
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虎头镇周边的高地丘陵之中,这里有日军装备的410毫米大口径榴弹炮和从法国购进的240毫米口径加农列车炮,火力强劲,要塞里面物资储备丰富,要塞里面还有水井,约2000名日军和家属、工人在这里把守。
要塞共有“猛虎山、虎东山、虎北山、虎西山、虎啸山”等六个抵抗枢纽,三个独立支撑点。其正面每公里有七个炮兵永备火力点、十二个机枪永备火力点、八个机枪土木质火力点、六个观察所、两个钢帽堡、六个掘开式炮兵阵地。
苏军从8月14日开始,到8月26日全部攻下要塞,用了十二天时间。虽然进攻不是很容易,但是只要在外面堵住要塞里面的通风口,即使里面物资再丰富、火力再强大,也是没有办法支撑的。要塞防御,也是要外面兵力支持的。要塞里的日军全部闷在地下。
攻打“东林要塞”是二战时关东军最后一仗。东宁要塞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从1935年开始,日军就抓来17万中国民工开始修建这个如同“地下城市”般的要塞。这个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建的“规模最大、驻军最多”的要塞,大到什么程度呢?要塞里不但有医院、饭店,还有兵工厂等设施,还有“慰安所”,里面有中国、朝鲜、俄罗斯、日本等各国各地的女人。
苏军对这个要塞的进攻从8月9日就开始了,但日军在要塞里一直坚持到8月30日才完全放弃抵抗。“东宁要塞”之战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苏军在东北战场,一共牺牲约32000人,消灭关东军84000人,俘虏60万。这些俘虏都被苏军押到西伯利亚当苦力去了,陆续又死了近十万。
五、历史终究是公平的
战争真的结束了,苏联如愿以偿地继承了沙皇时期的“遗志”,赶跑了日本,抢占了东北;无能的国民党还默认了苏联的占领,转而派出大批部队打起了内战。1949年,新中国成立,通过各种形式,我们终于把占据东北多年的外国力量“请”出中国。
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国家领导敢对东北有非分之想,否则,得到的就是一顿臭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