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轿岩山进攻战是金城战役中志愿军的一次攻坚战。1953年初夏,已经打了两年半的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尾声,双方的战线已经比较稳固,任何一个明智的人都知道,是谈判停战的时候了。美国人是真不想打了,但李承晚不服。6月17日,停战谈判全部达成协议准备签字之际,李承晚翻脸了。他扣押了朝鲜人民军战俘,叫嚣要单独和中朝军队干下去!
最初看到这一段历史时,不少人会产生一个疑问:就凭南朝鲜军队打仗那个熊样,李承晚还要和中国军队单挑,他也配?现在人们回想抗美援朝战争,印象中志愿军打美军是极其艰苦,打南朝鲜军却如砍瓜切菜。事实上,南朝鲜军战斗力并非象后人想像得那么弱。据《抗美援朝战史》记载:
1953年4月,我军反登陆作战准备完成后,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是:敌军总兵力已达120万人,地面部队有24个步兵师。其中南朝鲜军大量增加,已达 16个步兵师,正在扩建的还有1个师,连同其海空军共有64万余人,装备、火力已接近美军水平。
从战斗精神方面讲,南朝鲜军虽不能与志愿军相比,但也绝非各个都是一触即溃的熊包,南朝鲜军中不乏敢于血战到底的亡命之徒。
历时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军队的5次进攻战役,是战略反攻性质的作战。从1951年6月中旬开始,双方的战线已经比较稳固,进入了阵地战。5次战役中,志愿军打得都是运动中的敌军和依托野战防御工事抵抗的敌军。而阵地战中,敌军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防御水平极大提高,志愿军攻击的规模也由之前的夜间战役规模缩小为战术规模。轿岩山所在的金城战役,是志愿军在具备了一些向坚固防御之敌小规模进攻的经验后,发起的唯一一次战役规模的进攻。
金城战役从双方态势上是有利于我军的,审视金城战役作战地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双方战线在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的地域,有一个明显的向北的凸起。南朝鲜军4个师的兵力驻扎于此。稍有军事常识即可知道,南朝鲜军的这块阵地凸入志愿军防线,三面受敌,等于是一块送到志愿军口中的肉,只不过这块肉挡在坚硬的骨头后面。
如果说金城战役难打,那么轿岩山进攻战还要加个“更”字。志愿军金城战役的攻击部队分为东、中、西3个集团,其中在中集团进攻方向的左翼、199师的进攻路线上,横亘着一座大山,这就是轿岩山。轿岩山标高700米,是一座长方形的山,南朝鲜军精锐伪8师防守于此。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南朝鲜军在轿岩山依据山势,构筑了极其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志愿军整个东、中、西集团的突击地域上,轿岩山都是一块很难啃动的骨头,事后的战斗证明了这一点。
潜伏还是冲击?
总攻时间定于1953年7月13日21时。但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119师595团:怎样把突击部队运上去?轿岩山阵地距出发阵地较远,如果在我军炮火准备后,步兵再发动进攻,冲击距离太远,这里面就有一个步兵徒步冲击的体能极限问题。
与1952年10月邱少云牺牲的391高地反击潜伏作战相似,那一次敌我阵地间隔约1500米!1500米跑的世界纪录是3分26秒。对于普通训练有素的男青年来说,徒手跑完需要大约5分钟。很显然,在敌火下暴露5分钟太长了,大多数战士的体能也绝对支撑不了1500米的冲击。
1500米太长,那么300米呢?电影《投名状》中清军与太平军的舒城之战,又给了我们演示了一次步兵冲击。清军山字营由于缺乏火枪,其弓箭手要在太平军的枪弹中冲击200大步(约200米),步兵则要冲击300大步(约300米)。影片中,清军步兵顺利地冲过了300大步突入敌阵,随即与太平军混战在一起。清军步兵并无疲惫之态,还能持兵器格斗,事实真如此吗?
为了解开这个谜题,有人组织过一次模拟体能测试:在北京工业大学的400米田径运动场,请一位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模拟一次步兵冲击。运动员在200米处停了下来,用时33秒,被测运动员在第二个100米体能衰减相当明显,跑完200米后,运动员相当疲惫,很难想象人在这种状态下能够立即进行战斗。通过这个测试看,在敌前冲击200米已经接近普通人的体能极限,更不要说还要有体力立即转入作战。
可以肯定,实战中的冲锋绝不同于田径比赛。运动员参赛时会根据赛程长短合理安排体力,而步兵的战斗冲击就不同了。攻击发起,步兵需要全力向前冲,根本不会考虑要保存体力进行冲刺的问题——因为在战场上,己方炮火延伸后,敌人会迅速从掩体里钻出来,也许步兵在冲锋时慢一步,敌人的枪就响了,因此步兵冲击全程都是冲刺跑。
进攻轿岩山就是这种情况:步兵一下子冲不上去,只能通过潜伏缩短冲击距离。
7月12日21时,199师595团3营的1000多名官兵趁着夜色进入潜伏阵地。潜伏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步兵要冲击,因此摆在最前面,距南朝鲜军阵地仅仅100米。这也印证了体能测试的结果,100米的距离,步兵十几秒钟就上去了,可以在己方炮火延伸后打敌一个猝不及防。机枪兵跟在步兵后面,距南朝鲜军阵地也不过200米。重机枪是在分解状态下进入潜伏阵地的,快速分解、组合枪械是机枪班的看家功夫。作战时这边枪架一展开,那边枪身就架上了,护盾一插,紧接着接上弹链,拉动枪栓就可以射击,整个过程也就1分钟。
轿岩山上的红旗
部队整整潜伏了24个小时。13日21时,3颗红色信号弹嘶叫着升上了天空。志愿军炮兵开始了猛烈的炮击。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暴雨一般砸向敌阵地,炮火准备进行了大约15分钟,又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这是炮火延伸的信号,也是步兵冲击发起的命令。
霎时间,敌前沿的草地一下子冒出了一片片“草人”,迅疾冲向敌阵。仅仅20多分钟,3营就已经攻占了敌军敌阵地。大家都清楚,敌人很快就会反扑,为了增加杀伤效果,友邻阵地相互间的机枪射界交叉,如果敌人攻上来,这几个阵地上的五六挺机枪就可以形成一个严密的火网,一分钟可以倾斜1000多发子弹,只要进了这个区域,甭管是南朝鲜军还是美军,来多少撂倒多少。不出所料,天刚一亮,敌人的反攻就开始了,反扑的敌人有美军,也有南朝鲜军队。
美国兵有点傻,只要活着,要么往前冲,要么向后撤,再加上蹩脚的羊群战术,往往在志愿军机枪火网前难逃一死。南朝鲜军士兵则不然,向他那个方向打几个点射,呼啦一下就倒下一大片。等你的机枪火力转移了,装死的南朝鲜军士兵接着冲锋,从作战意志上看,南朝鲜军士兵也比美国兵强。
就这样,敌人的反冲锋持续了4天,3营也整整防御了4天。7月16日,3营换防下了阵地。不到半个月,抗美援朝战争就停火了。下战场时,营部买了一头小牛,包了一顿饺子,结果这些饺子居然没有吃完。在战前,这是几百人的一个步兵营,而现在,大多数战士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轿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