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度不自量力入侵我国西南边境。
他们仿佛忘记了自己将要面对的不是过去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而是刚刚在朝鲜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硬碰硬的钢铁之军。
果然,印度军队几乎是一触即溃,还没怎么打就一路后退,沿途丢下武器辎重无数。
他们丢下的这些装备全到了解放军的手里。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战争结束后,我军居然把这些装备擦干净,又全还给了印度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狂妄的敌人
其实,印度侵略我国的野心早就产生了。
从1947年独立开始,印度就以第三世界的领头人自居,妄图建立南亚次大陆的霸权。
印度自认是英国的“亲儿子”,要继承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一直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蚕食我国西藏地区的领土。
但是最开始,中国崇尚和平,其实是不愿意打仗的。
当时,蒋介石虽然已经败走台湾,可还是放不下对大陆的觊觎之心,在东南沿海不断挑衅;而美国则在越南发起战争,战场几乎紧贴我国边境;再加上中国一向崇尚和平原则,在这样艰难的局势下再和印度发生冲突,并非中国所望。
而印度却想着要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向着西藏内部非法行动,一点点践踏中国的底线。
终于,在1962年,中央也无法继续忍受印度的挑衅。毛主席亲自下命令,决定对印度的恶劣行径给予打击。
很快,为此组建的藏字“419”部队成立了!
这支一万人的部队朝着前线秘密前进。刚和印度军队碰面,就直接全歼了印度王牌军队第7旅。
照常理说,这样的消息一传到印度,他们首先应该震惊,然后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行动计划。
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讲常理的对手,印度人的“自信心”没有受到丝毫的打击。
他们在震惊之后认为,既然自己的军队都跟着英国人打过二战了,当然是一支经验丰富,力量强悍的虎狼之师。
印度人依然觉得,一个印度军人可以抵挡十个中国军人。即使在考虑过中国人坚韧不拔的特性进行数据修正之后,他们也依然认为,一个印度军人可以抵挡五个中国军人。
再加上他们认为印度军队装备精良,所以理应可以战胜中国。
因此,在这样“强大”的实力加持下,印度人认为:第7旅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军事力量弱,而是因为政府决策失误,才让“孱弱”的中国军队占据先机。
但实际上,解放军的炊事员背着行军锅,都能用一根绳子从峭壁上顺利爬下,兵员素质远远高于第7旅。
而且,解放军的据点在海拔上高处印军许多,在后期的补给和进攻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就连在高原作战能力上,解放军适应高原反应的速度都比印军更好。
但是,印军却始终处在选择性失明的状态下,对解放军的强悍视而不见。
他们甚至觉得只要自己一开始冲锋,解放军就会迅速溃败,一天后就会退到麦克马洪线以北。
而对这种看法,负责指挥这场战斗的印军中将考尔也深信不疑。
因此,他特意选择了1962年11月14日发起总攻,好能给尼赫鲁送上一个盛大的76岁生日礼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尼赫鲁的生日确实过得十分难忘。
因为冲向瓦弄解放军驻地的11旅所面对的,是经历过朝鲜战争的钢铁之师:54军。
(二)以卵击石
54军是一支从战火里走出来的部队,领导他们的是有“丁大胆”之称的丁盛。
在入朝作战前,54军刚刚进行过全军换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同时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抗美援朝胜利后,54军又参与了青海、西藏的平叛,积攒了丰富的多地形作战经验,还有过对抗强敌的经历。
因此,印度选54军作为对手,可以说是十分想不开了。
更令他们想不开的是,印度人臆想中的所谓装备优势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当时,解放军主要使用的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和五六式冲锋枪,火力凶猛,射速快,精度高,非常适合大规模作战。
而印军居然还在用李恩菲尔德步枪,每次打一发都需要拉枪栓,准头再好也得打得出来才行。
这种射速就注定了他们在面对解放军的时候,会被凶猛的火力压得头都抬不起来。
因此,哪怕印军的人数更多,可是在火力的巨大差距下,我军始终牢牢占据着优势。
即使印军曾经迫使解放军后退,但当他们想要继续向前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想要走一步都会面临炮火的轰炸。
其实早在1962年10月红山头作战的时候,解放军的炮兵就把雷霆之火降临在印军的头上了。
同年10月18日早上五点多,印军才刚刚从梦里醒过来,就已经听到了炮火落在战壕上的轰鸣声,顿时被打得晕头转向,像没头苍蝇一样慌成一团,大喊大叫。
而解放军这边,则是有条不紊地对阵地进行轰炸,把印军的堡垒和工事一个个地摧毁。周边的山头都被照得通红。
不仅如此,在炮兵轰炸结束配合步兵冲锋的过程中,炮弹正中印军的弹药库,一下子引起了剧烈的爆炸。
解放军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攻下红山头,全歼敌人。
两天后,在九连二排四班副班长庞国兴带领下,不足十人的解放军向印军阵地进军,连续攻克了两个炮兵阵地。
更离奇的是,其实这个时候,庞国兴为了追逐南逃的印军,已经和连队失散了,就连后来攻克阵地的战友都是意外遇到的。
这不足十人的小队伍是怎样凑成的呢?
在庞国兴带着战士王世兴追逐印军时,刚好遇到了八班的副班长周文轩和战士冉福林。
这四个人见面之后决定成立一个战斗小组,推举庞国兴为组长。这个战斗小组成立后,庞国兴就决定兵分两路,先打掉山梁背后的那个炮兵阵地。
行进中,九班的班长魏应武也带着三个战士加入了进来。
等他们到达阵地时,发现那里的印军已经要准备逃跑了,只剩下三门炮还在射击。
印军一看见解放军战士,立刻丢下武器往树丛里钻,把阵地完全暴露在庞国兴等人的枪口下。
激烈的战斗后,印军不管不顾地坐着汽车就往南溃逃,连火炮都不要了。
刚占领炮兵阵地,庞国兴等人又看见一辆印军的小车。他们三个喊打喊杀地冲上去,把印军的胆子都吓破了,直接把什么电台、行李、地图直接扔下去,一脚油门开得更快了。
三个人见印军这样不堪一击,胆子更大了。
当他们发现第二个炮兵阵地的时候,马上就决定要吃掉它。而印军果然不负所望,刚一交手就溃散了。
虽然我军只有三个人,还是把印军吓得炸毁了自己的炮弹,丢下阵地就跑。
就这样,庞国兴等人顺着公路追逐印军,竟然毫发无伤地和主力部队会和了,又跟着主力一起打掉了第三个炮兵阵地。
战后,庞国兴还留下一句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军反击。”
按照常理说,印军这个时候总该直到自己有几斤几两,该准备投降谈判了。
但我们面对是一个不讲道理也没有常理的对手,他们就算遭遇了这样的失败,印军也丝毫没有清醒的意思。
(三)一触即溃的印军
在库玛翁营地区的作战中,印军11月14日冲上来想占领高地。解放军在当天晚上,就把这帮不自量力的印军给赶了回去。
这支军队灰溜溜回到了大本营。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印度国内报纸依然在吹嘘着他们的“大胜利”。
两天后,瓦弄作战打响。
此时印军依旧在妄想着胜利,却不知早已大难临头。
当天4点40分,在冲天的火光里,印军阵地立刻变成了哑巴。他们所鼓吹的坚固的阵地要么就被掀起了头盖骨,要么直接变成了土坷垃,根本看不出工事的形状。
为了攻占至关重要的“80”高地,七连三排长周天喜带兵冲了上去,摸到了离敌人只有七八米远的地方。
可是,敌人却突然射击,两名战士牺牲。周天喜也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受了重伤。他不让战士给自己包扎伤口,要和印军拼到底。
此后,一个叫做范怀强的战士用爆破筒干掉了敌人一个地堡,全歼了里面的敌人。
在周天喜的指挥下,解放军一路攻克了三个印军的地堡。但是周天喜本人却在战斗中喉部中弹,壮烈牺牲了。
这时候,他所率领的14个战士只剩下6个,其中有3个人负伤。
周天喜牺牲后,九班长带领剩下的战士继续战斗,在经过整整28个小时的激战之后,“80”高地终于被我军攻下,锡克连队四连四营被全歼。
至此,我军取得了一场极为关键的胜利。
这场作战胜利后,我军继续乘胜追击,一路炸毁了敌人四个地堡。
九班副班长陈代富之前在战斗中负伤,见负责爆破的同志牺牲了,就接过他的爆破筒继续前进,找到了一个之前被手榴弹炸松的地方,使劲把爆破筒塞了进去。
里面的敌军一见,赶紧把爆破筒往外推。和敌人拉锯一会后,陈代富站了起来,全力把爆破筒压了进去,引燃了导火线。
爆破筒瞬间把地堡掀开了,而陈代富福大命大,硬是在爆炸的一瞬间滚到了一边,虽然受了伤,却惊险地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此后,他还坚持到了战斗结束才走下战场,战后被誉为“活着的黄继光式的英雄”。
三天后的下午,瓦弄的炮火声也渐渐小了。印军丢下了几百具尸体,从东线战场上溃逃。
考尔中将准备送给尼赫鲁的“大礼”也如期到达,恐怕尼赫鲁是不会满意的。
而我军此时也不太满意,因为解放军并非想打击溃战,而是想打歼灭战。
但此时,印军里已经有两千多人逃到了山里,还要战士们辛苦搜山。
好在印军的战斗力着实不太行,十一旅里很多士兵都已经三四十岁了,跑也跑不过,打也打不过,只好一见到解放军就缴枪投降。
考尔中将不肯接受失败的现实,还非要坐着专机来指挥战斗。
但结果是被解放军一炮打落了飞机。要不是他脑子灵活,为人机灵,知道坐不了飞机就赶紧坐着豪华敞篷牛拉吉普逃回印度的话,我军怕是要多消耗一份粮食来喂他。
而他不接受失败的精神在物质层面上,鼓舞了我军。
作战后期,印军是只顾得上逃命了,飞机上那些空投的食物全都投到了解放军的营地,却不自知。
直到这个时候,尼赫鲁还安然坐着等待瓦弄前线的战报呢。他不知道的是,我军前锋已经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三百公里。
但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却命令我军退回实际控制线,还把缴获的装还给了印军。
(四)缴获尽数归还
在这场战争中,我军可谓是收获颇丰:
5架飞机、51毫米以上口径火炮234门,51毫米以下迫击炮144门,轻、重机枪总共631挺,长短枪总共5772支,炮弹七万多发,枪弹、手榴弹、地雷等等各种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但是战争结束后,解放军又把这些东西全都还给了印军。
不仅还了回去,甚至还把枪械整理得有条不紊。不仅给汽车和坦克加了油,甚至有些还顺带装填了炮弹。
每一件武器都比在印军手里的时候,擦得还干净。
可是,为什么我军不把这些武器留下了自己用呢?
政委在回答战士这样的疑问时说:因为印度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几乎就是二战时期的老家伙。
哪怕是作战的时候,不把自己的子弹用光了,战士们都不愿意去拿印度的枪用。
那么,既然我军用不到,拿着这一堆大铁疙瘩能干什么用?炼钢都嫌运输难。
更何况,不把这些东西还给印度,印度那些反动派也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很可能会从老百姓手里搜刮更多的钱,去买更多更先进的装备,说不定到时候还要侵略别的国家。
把武器还给他们的话,相当于给印度国内的无辜老百姓减轻了负担。
至于为什么要擦干净。大概只是解放军一向讲究爱护装备,对印度这些装备起了同情心,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吧。
但是,这样的行为落在印军眼里,就成了另一个意思。
他们觉得解放军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侮辱印度,给印度难堪,只是宣传的伎俩而已。
因此,他们不仅不感激中国的慷慨和宽容,反而觉得装备回到自己手里简直是奇耻大辱,自己把自己气坏了。
可他们自己心里十分清楚:解放军能把装备还给他们,意味着就不认为印军能翻出什么风浪来。而且如果不是解放军自己退兵,他们自己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
无论如何,这场自卫战争让印度受到了教训。
不管他们曾如何狂妄,在西南边境怎么挑衅生事,怎么胡作非为,始终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参考资料
[1]叶介甫.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中国炮兵[J]. 档案记忆,2017(08):9-12.
[2]杜哲元. “后发制人”与“突然反击”——论中国在1960年代的边境战争模式[J]. 战略决策研究,2017,8(06):22-44+102-103.
[3]闵军.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我军政治工作经验及启示[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03):38-42.
[4]周鹏. 英雄副班长庞国兴[J]. 文史天地,2004(10):42-43.
[5]贺熙成.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片断回忆[J]. 武汉文史资料,2012(0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