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39岁的萧华成为最年轻的的开国上将,土地革命时期,17岁的萧华被任命为师政委,他是最年轻的红军师干部之一,建国后,萧华并不承认自己是红军时期最为优秀的师干部,谈到另一个人,他坚持说:“如果他不死,他应是个元帅”
萧华说的此人,毛主席的高参,后成为开国中将的郭化若也高度评价:他是最优秀的红军师长。有人曾问郭化若,这样显得会不会太过于张扬,郭化若坚持不改自己的评价,也不在自己的评价后面加上之一。
让萧华和郭化若都叹为观止的红军将领,叫曾士峨。
对于曾士峨的历史评价,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干部指出“曾士峨同志为我党我军之优秀干部,为革命牺牲,实属重大损失。”时任总干部部部长的是罗荣桓,后来的开国元帅,在此期间,他与曾士峨是搭档关系。
曾士峨是湖南益阳人,1904年出生,少年时期,他读过初小,高小,1926年,22岁的曾士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的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27年,北伐军攻占武昌后,曾士峨被调任到我党控制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9月9日,警卫团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当时他是前委书记,起义后遇到敌人反扑,部队在浏阳文家市集合,讨论部队的行军方向。
当时毛主席建议前往敌人守备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井冈山进军,遭到了起义军师长余洒度的反对,部队里有许多黄埔学生,毛主席并不是第一军事指挥人,因而他的建议,遭到了许多人反对。
关键时刻,起义总指挥卢德铭,营长伍中豪,以及曾士峨等人坚决支持毛主席,由此,部队最终作出决定,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转移。
部队在转移时,受到了敌人袭击,只剩下700多人,许多人对革命失去了信心,接连离开了队伍。
9月30日,部队在三湾村前枫树坪集合,面对情绪低落的部队,毛主席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毛主席说:“同志们!现在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和胜利!”
“我们干革命,一不图升官,二不图发财,三不图养家糊口,只图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此行前去,山高水长,任重道远。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有愿意跟我走的,请站到左边来,我热烈欢迎;有愿意回家的,请站到右边去,我热烈欢送,并且发给路费!”
毛主席讲完话,曾士峨,张子清,罗荣桓等人皆站在了毛主席的左边去,一些人站到了右边,毛主席说话算数,他当即让人给这些人每人发5块银元的路费。
曾士峨首先站了出来,而他们几人,也成为了毛主席当时最为信任的干部,部队三湾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二个营七个连。
毛主席对曾士峨很信任,让他担任特务连连长,当时特务连的党代表,正是罗荣桓。
所谓特务连就是在行军作战中执行特殊任务的连队,探敌情、当尖刀,担任警卫,有以一当十的战斗力,毛主席让曾士峨当连长, 由此可见对他的倚重。
10月初,部队在遂川城西的大汾镇遭遇敌袭,部队被打散,张子清带领的队伍也不知道去哪了,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动员大家:“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
曾士峨内心一震,大声喊道:“全体集合!”
大家似乎受到了鼓励,皆站了起来排队,随后,他们跟着毛主席继续向井冈山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初期,很是困难,曾士峨一直跟随着毛主席,参与了多次战斗,1928年6月,曾士峨率部第三次攻占永新县城,他的名头大震,井冈山革命时期,由此也进入了全盛时期。
7月,红四军28团,29团在攻打湘南时失利,毛主席率部前去迎接,部队留了少数人镇守井冈山,敌人见此机会,集合几个营的兵力,向井冈山发起进攻。
黄洋界保卫战就此打响,时任31团3连连长的曾士峨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最终取得胜利。
此后,曾士峨历任红军营长,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等职,任第二纵队司令员时,政委是罗荣桓,政治部主任是罗瑞卿。
毛主席对第二纵队有高度评价:“曾、罗在古田会议后,把二纵队带成了一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
部队攻克吉安后,第二纵队整编为11师,曾士峨担任师长,当时毛主席和曾士峨走进一个天主堂,看到一台风琴。曾士峨童心大发,跑上前按了几下琴键,毛主席走了上来,也对着键盘敲了几下,他笑着说:“这个洋玩艺我不会,你也是猪鼻子里插葱——充象,不比我强呵!”
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曾士峨率部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战斗的龙岗战役,龙岗一战,我军活捉敌人中将师长张辉瓒,俘虏9000余人,接着又歼灭敌谭道源两个团。
1931年,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的时,师政委罗瑞卿负伤,曾士峨恼羞成怒,当即叫来时任特务连连长的杨得志:“立即带特务连给我拿下这个山头,完不成任务,我枪毙你!”
悍将手下无弱兵,杨得志大手一挥:“特务连,跟我冲!”他们凭借着坚韧的毅力,抵御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曾士峨见状,率部冲锋,将敌人打退,赢得了胜利。
1931年9月,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曾士峨率领11师与敌人在江西兴国县高兴圩西北的竺高山激战。
这一战双方打的很拼,为抢占一个小山包,都要拉锯式地反复争夺数次,从上午到下午,双方是打红了眼,曾士峨亲自组织敢死队,向敌人发起进攻。
也正是他的勇猛,曾士峨在战斗时,被敌人的机枪扫中,曾士峨知道自己不行了,他并不灰心,而是继续鼓舞战士们:“这次战斗,部队虽损失不小,但我们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你们要有信心取得完全的胜利,要把革命坚持到底!”
曾士峨因伤势过重牺牲,年仅27岁。
得知曾士峨牺牲的消息,毛主席将红四军军长林彪叫了过去,训斥了一顿:“你打红了眼哪?以后仗有的是打,哪能同意让高级干部去拼杀,干部拼光了,革命还怎么搞?”
对于曾士峨这位猛将,林彪也深为痛惜。
随后,红军总部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向全军发出了号令,号召全军战士们向曾士峨学习。
当时负责油印这个号令的,正是后来的萧华上将,他说:“红军总部发通令号召向个人学习,曾士峨是第一人。”
建国后成为开国上将的陈士渠说:“毛主席讲过两个人的人重于泰山,一个是曾士峨,口头上讲的,一个是人所共知的张思德。”
1950年,曾士峨的三叔给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写信,询问曾士峨的下落,军委总干部部回信曾士峨牺牲,并且在信中给予了曾士峨很高的评价:曾士峨同志为我党我军之优秀干部,为革命牺牲,实属重大损失。
随后,总干部部向曾士峨家属颁发了500万(相当于500元)抚恤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萧华曾对《罗荣桓元帅》的编写组说:“如果曾士峨在的话,应是个元帅。曾士峨牺牲,在红军中震动很大。”
1987年,曾士峨的家乡人民,将曾士峨的遗骸从兴国迁葬至会龙山,这个碑名是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写的,当年,他是曾士峨麾下的特务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