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军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应该没有人会怀疑。今天的人们对美军的印象大多源自于上个世纪末的海湾战争与科索沃战争,以及本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在这些局部战争中,美军凭借手中的尖端武器和先进战法,在战场上犹如砍瓜切菜,将对手打的满地找牙,令其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在海湾战争之前的近半个世纪里,却有两场让美军至今都不堪回首的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如果说前者算是美国第一场未能“取胜”的战争,那么后者则给美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那么美军为何能在二战中击败看似更为强大的德日,却在朝鲜与越南战争上栽了跟头呢?
“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之间进行的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先后有60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了这场大战之中。撇开战前美国政商两界与德日勾勾搭搭的那段不太光彩的历史不谈,单就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而言,美国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的。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美国及时参战,二战的进程或许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甚至人类文明的走向都极有可能发生重大改变。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太平洋战场上,就有约120万日军在被美军击毙,超过战争中日军阵亡总数的60%。
从战争进程来看,美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基本呈低开高走之势。
二战爆发之前,由于“孤立主义”盛行,美国仅保留了一支规模并不算太大的军队,大多数武器的性能也是乏善可陈。战争爆发初期,美军的战绩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发生了主帅逃跑,士兵全体投降的奇耻大辱。
然而随着战事的推进,美军的战斗力开始逐步提升,战场态势也随着一场场关键战役的取胜而得以迅速扭转。美国最终能取得二战的胜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战争性质。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当时的美国属于反法西斯阵营中的一员,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与拥护,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有人甚至将二战视为美国参加过的最后一场身处正义阵营的战争。
其次是美国超强的综合国力。美国独立之后就开始着手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进行着资本的原始积累。一战结束后,美国的综合国力已上升到世界第一。
美国参加二战之前,其GDP总量为2000多亿美元,而美国在二战中的两个主要对手德国与日本分别仅为500多亿美元与100多亿美元。二者加在一起还不到美国的一半。
当时,美国长期占据着全球工业产能的30%—40%,其一年的钢产量就有6000万吨,汽车产量为451万辆,而日本的钢产量仅有570万吨,汽车2万辆。到二战结束时的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1300万人,坦克8万余辆,飞机26万余架。
其中飞机年产4万架、坦克年产2万余辆。而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总共建造了131艘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10艘战列舰、48艘巡洋舰、355艘驱逐舰、203艘潜艇,数量远远超过日本海军。如此强大的生产能力也让美国获得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的美誉。
当然,美国除了强大的产能外,战略、战术,以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一战之后,马放南山的美国一度对军队建设有所懈怠,其造成的结果便是武器与军事思想落伍、训练水平低下。
就拿瓜岛战役中的萨沃岛海战/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举例。在此之前,美国海军严重缺乏夜战方面的训练,敌我识别技术也不太成熟,致使在这场号称“酒吧殴斗”的遭遇战中惨败而归。
但从那以后,美国海军就开始努力提升夜战水平,并大批量装备了有助于夜战的雷达,终于在之后的圣乔治角海战中击败对手,报了一箭之仇。在北非战场上,美军也是开局不顺,在著名的凯瑟琳山口之战中损兵折将。
不过在此之后,美军通过学习对手的长处,不断提升装甲兵的运用能力,很快便具备了与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周旋的能力。尤其是在战争末期,美军凭借强大的空中优势,几乎把德国装甲兵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即便是在阿登战役初期极为被动的形势下也能及时稳住阵脚,不至于像战争初期的菲律宾战役那样一溃千里。
1945年8月6日与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一枚原子弹,大大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进度。即使日本准备继续负隅顽抗,美国也已经做好了登陆日本本土的准备。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的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为了进一步震慑日本,投降仪式结束后,一千余架美军战机从东京湾上空飞过。而此时的美国军力也达到了二战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即便是从头再打一次二战,其实力也绰绰有余。
朝鲜战场上遇到真正的对手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起因是朝鲜半岛南、北民族的内战,后因美国、中国、苏联等国的介入而演化成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此次战争是二战后爆发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二战后美国直接参与的第一场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的第一阶段从朝鲜跨过三八线进攻韩国开始。朝鲜人民军的进攻起先非常顺利,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所谓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为止。由麦克阿瑟领导组织的仁川登陆是朝鲜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这次军事行动一举扭转了战局,人民军的攻势戛然而止。
得了便宜的麦克阿瑟于是想趁热打铁占领朝鲜半岛全境,于是便跨越三八线,开启了战争的第二阶段。当“联合国军”先头部队抵进鸭绿江之际,遭遇到了早已入朝埋伏多时的志愿军迎头痛击。
接着志愿军对美军连续发起了第二次、第三次战役,将不可一世的美国佬打得狼狈不堪。连心高气傲的麦克阿瑟也只能黯然离场,回家去写他的“老兵不死 只是逐渐凋零”了。
然而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志愿军后勤补给的软肋逐渐暴露了出来。新上任的“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稳扎稳打,双方在三八线上展开了持续多年的拉锯,直到最后签署停战协定。
对于志愿军的作战能力,美国军方在战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曾评价道:“在朝鲜时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中国的志愿军是我们美国两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碰到的最强硬的对手。”
前北约总司令,曾在朝鲜战争中被志愿军俘虏过的英国上将法勒·霍利克曾评价道:
“我当了一辈子步兵,同德国步兵、中国步兵打过仗,也看过美国步兵、苏联步兵打仗,德国兵很优秀,但最优秀的我认为还是中国步兵。”
接替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对志愿军的评价是:训练有素,懂得隐藏,火力压制之后,迅速找到下一个掩体;手榴弹威力很差但是扔得很准;喜欢正面佯攻,侧面包抄;善于复杂地形下的急行军,吃苦耐劳,有组织有纪律,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那么朝鲜战争我们算是打赢了吗?
如果从最后签订的“停战协定”来看,这场战争双方算是打成了平手。但从抗美援朝的角度考量,志愿军能将如此强大的对手从中朝边境一直推到三八线附近,已经达成了挽救朝鲜的战略目的,显然算是一场胜仗。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的作者美国作者贝文·亚历山大认为,美国在南朝鲜和一些联合国成员国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的战争,却输掉了另一场针对红色中国的战争。也就是说亚历山大将朝鲜战争的前后两个阶段视为两场独立的战争,第二阶段对于美国来说是一场失败的战争。
那么,在各方面均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为何没能赢下这场战争呢?
首先,志愿军高层针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特点,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却狂妄自大,错误估计了我军的动向和兵力部署。
其次,志愿军虽然“钢少”,但“气多”,善于发挥夜战和近战优势,频繁利用快速穿插和分割包围敌军。说志愿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轻步兵并不夸张。此外,志愿军的前线指挥与调整、应变能力也不错。而相比之下,美军属于“钢多,气少”,战斗意志普遍比不上志愿军,某些部队的战场承压能力较差。
第三,由于美国在冷战时期的主要对手是苏联,以及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因此美国始终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不愿意在亚洲被过多牵扯精力,扩大战争有可能导致美苏之间爆发战争。
第四,虽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十分悬殊,武器装备总体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就战争后半程的相持阶段而言,双方在轻重武器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代差。这一点其实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略。可以说一直到上个世纪末,中美两军战斗力差距最小的时期恰恰正是朝鲜战争时期。
陷入越战泥潭
越南战争可以被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在中南半岛的一场对抗,是冷战时期的一次“代理人”战争。越南战争也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战争,还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场承认战败的战争。
美国在这场耗费了至少2500亿美元的战争中几乎赢下了每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个战争。美国也由此逐步中止了自二战结束之后的过度扩张之路。
那么,为何国力处于巅峰时期的美国,却连一个小小的越南都搞不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这场战争的进程说起。法国撤出印支三国之后,美国为了阻止北越扩张,全力支持旅居美国的吴廷艳建立政权。1955年,吴廷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了越南共和国,简称南越。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不久之后,美国派遣100名特种作战人员进入南越。越南战争由此正式爆发。
这里要强调一下,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目的其实是为了帮助南越政府维护自己的政权,并没有颠覆北越政权的计划。两年之后,约翰·肯尼迪遇刺身亡,林登·约翰逊接任美国总统,越南战争的规模开始进一步升级。
1965年11月14日,德浪河谷战役爆发,这是越南战争中美越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经过3天的激战,双方均宣告自己取得了胜利。此战过后,北越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冲突,转而采取游击战术。
1968年1月30日,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其惨烈景象在美国公众中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力,国内反战浪潮日益高涨。一年之后,尼克松在新一届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宣称:“我们陷入战争,需要和平。”
1973年1月,北越、南越解放阵线和美国、西贡政权在法国巴黎达成和平协议,美国从越南全面撤军。由于南越政府腐败堕落,军队缺乏战斗力,北越最终只花了一个多月就攻占了南越首都西贡,完成了越南的统一。
越南战争看似是北越和南越两个政权的较量,但实质上却是美国、苏联、中国等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博弈,对改变冷战走势与地缘格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在越南战场上铩羽而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战争性质来讲,越南战争是一场由美国介入的侵略战争,对美国而言属于非正义战争,因此必然会遭到越南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其次,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民的反抗精神。越战结束十六年后,当时主导越战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曾回忆说,“美国人打败了,主要是因为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精神力量,过度高估了自己现代化武器对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
第三,由于越南特殊的地形,以及北越采取的游击战术等诸多原因,美军始终无法打出大规模歼灭战。北越哪怕在战场上损失再大,只要稍作休整,就能死灰复燃,重整旗鼓。
第四,美国国内对越战存在巨大分歧,反战运动此起彼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美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激烈的反战运动使美国的意志无法集中、思想无法统一。
第五,身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北越,在战争期间得到了来自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的大量援助。尤其是作为邻国的中国,在对越南援助方面十分慷慨,援越的总金额甚至一度占到了中国对外援助总额的48%。
第六,与当年的朝鲜情况一样,东南亚地区也并非美国的核心利益区。美国不愿意为了越南这样一个蕞尔小国牵扯太多精力。在确定无法阻止红色政权席卷中南半岛之后,美国决定果断退出,虽然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至少能做到及时止损。
结语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曾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就是说军事行动是为政治服务的,一个成熟的政府一旦要开启战端,必须清楚战争的目的,掌握住战争的走向。
纵观美国近一百年来参与过的对外战争,总体来说是胜多负少。而表现最差的两场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恰恰都是美国最放不开手脚,且有所顾虑的两场战争。
二战时期的美军之所以能最终取胜,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战场上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包括核武器。因为二战是一场事关美国生死存亡的全面战争,不容有任何闪失。但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不同。
这两场战争是在美国的非核心利益区爆发的局部战争,从利益角度考量美国并不希望把战争规模无限扩大,所以只能在手段上有所克制与收敛。
1966年中国曾向美国放话,如果美方能保证不入侵中国和越南北方,中国将不直接介入越战,美国竟然全盘接受了中国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具体利益面前,一切都可以商量。
此外,由于战争性质的不同,二战时期美国媒体对战争的宣传呈现出一边倒的支持,全美国人民都将这场战争视为正邪之间的较量。
但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媒体对战事的报道反而向美国国内传递了一种负面的情绪,从而导致了反战运动的盛行。尤其是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媒体宣传对美国决定中止战争,撤出越南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