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全面禁枪的国家。除了军人、警察,以及守林员、银行钞票押送员等极少数特殊职业者外,其他人一律禁止持有枪械。
甚至于,《刑法》明确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者,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人,还会面临3年到7年的刑期。
然而,山东一位名叫滕西远的96岁老人,却拥有超乎想象的特权。他不仅持有两把枪支,还多次在电视节目上展示、“炫耀”。
滕西远老人究竟有何特殊身份?他的两把枪又是何来历?

滕西远
1937年7月7日夜间,北京城卢沟桥上,日军打着士兵失踪的幌子,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由此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一口气集结了数十万重兵,以北京为起点,浩浩荡荡往南方进攻。
尽管中国军民团结一心、誓死奋战,成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同时也赢得了平型关战役等多场对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由于武器装备差距过于悬殊,敌人飞机大炮、我方小米步枪,所以中国军队的处境无疑十分艰难。短短数月之内,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便接连失守,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同年年底,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整整6个星期里,日本鬼子在南京城中纵火杀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30余万同胞惨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
南京大屠杀给中国造成了永远无法磨灭的阴影,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1938年2月,为了抵挡来势汹汹、残暴邪恶的日军华北方面军,阻止其南下与华中派遣军会合,同时坚定守护交通重镇武汉,中国军队发起了一场大规模防御战:徐州会战。

也就是在徐州会战打响之际,山东莱芜口镇北山阳村,年仅13岁的滕西远正式加入了革命队伍。
滕西远出生于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最底层的雇农,家中一无土地二无房。早年时,靠着租种地主家的田地,还能勉强维持生计。没曾想,滕西远的父母竟然接连患上重病、双双去世。
为了谋生,大哥和二哥一起参军入伍,只留排行老三的滕西远独自照料两个年幼的弟弟。要知道,那个时候滕西远也才10岁不到,他是靠着四处乞讨才勉强活下来的。由于长期挨饿受冻、营养不良,小时候的滕西远又黑又瘦,他“滕黑子”这个别名就是这样得来的。
“我吃共产党饭,共产党教育我长大,我是死心塌地跟着共产党走”。这是滕西远晚年接受采访时,亲口说的一句话。

早在1937年10月,日军就侵入了山东。与此同时,由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牵头,我党迅速建立起山东抗日根据地,并大批集结八路军和民间武装队伍,轰轰烈烈打起了游击战。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放眼全国,就数山东省的八路军力量最为强大。罗荣恒元帅共召集了近百万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先后收复80多座县城,解放民众高达1700万,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就连毛主席都曾盛赞称:“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最完整、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总而言之,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山东省的中共抗日力量已经初见规模了,抗日思想和氛围也极其浓厚。也是在此期间,八路军热血奋战的身影,保家卫国的志气,救济百姓的善意,令年少的滕西远深受感动,也热血沸腾。
因此,1938年2月,只有13岁的他就毅然决然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以自己小乞丐的身份为伪装,为县大队查探情况、传送情报。也就是以此为开端,滕西远开启了自己长达15岁的戎马生涯。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年少瘦弱的滕西远一直坚守在战斗第一线,拿着刀枪与敌人硬碰硬。抗美援朝爆发后,滕西远又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以炮兵连长的身份抗击联合国军。
1953年的马坪里战斗中,滕西远身先士卒,独自带着炸药包潜入了层层布防的敌营,将美军坦克炸得粉碎。像这样九死一生的任务,滕西远不知执行过多少次。虽然每一次他都虎口脱险,但那15年间,滕西远足足受了5次伤。其中一次,燃烧弹直接打在他的脸上,伤疤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一心只想着保卫人民、解放中国的滕西远,也在数不清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三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和挂满胸膛的各式军功章,都是滕西远传奇生涯的证明。
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本可以身居要职、享受厚待的滕西远,却选择了解甲归田。此后数十年间,滕西远一直待在家乡莱芜,过着低调又简单的生活。

这么多年来,滕西远从未主动提及自己的光辉事迹和显赫功绩。但乡亲们都知道,滕西远是个爱国爱民的退伍老兵,因为他家门前一直贴着“幸福不忘毛主席,发展全靠共产党,永跟党走”的显眼对联,还悬挂着金闪闪的“光荣之家”牌。
当然,滕西远最令人瞩目的,还要数他的那两把手枪。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曾是一个全民皆兵、普遍持枪的国家。就算是1949年建国以后,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岸冲突、冷战格局、中苏交恶等众多危险局势影响,国内都一直没有禁枪。
尤其是在1969年珍宝岛战役爆发,苏联对中国发起核威胁后,我国还曾上演过一场轰动世界的“亿万军民大拉练”。大约2年时间里,无论男女老少,几乎全都扛枪接受了军事训练。当时国内还广泛流传着一句口号,叫做“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然而看看美国就知道,枪支泛滥无管制,后果有多严重。例如2017年10月1日拉斯维加斯的露天音乐节上,一个名叫史蒂芬·帕多克的64岁男子,就对观众进行了大规模无差别射杀,共造成59人死亡、515人受伤。
美国《枪支暴力档案》更是明确显示,仅2020年一年,美国就有4.3万人死于枪击。而根据今年7月中旬,平均10分钟发生一起枪击案的骇人频率推算,美国今年的情况无疑更加恶劣。
事实上,美国如今的状况,中国也曾发生过。例如1992年的“3.11西直门枪战”,一群地痞流氓将警察当做争抢地盘的混混,掏出猎枪打伤了11名刑警。还有著名的江西悍匪万光旭,江西省射击队出身的他,曾一人单挑37名警察,造成5人死亡、6人重伤。
面对那一系列的恶行枪击案,我国没有像美国那样置之不理、任其发展,而是直接将管控枪支提高到了严禁持枪的水平。自1996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通过后,我国就严禁私人持枪。
正因如此,山东有位“双枪老人”的传闻,才会引起媒体的注意。随着媒体闻风而至、前来采访报道,低调一生的滕西远终于出现在大众面前。

13岁参军的少年志气,15年的戎马生涯,数不清的战斗经历和功勋,这一切都令滕西远老人闪闪发光。而在镜头面前,滕西远也捧出了珍藏70年之久的两把手枪,激动又振奋的揭开了它们背后的故事。
滕西远的第一把枪是一把德国产的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被称为驳壳枪。1940年5月,滕西远跟随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向600余日伪军发起进攻,史称“杨家横战斗”。这一战中,滕西远以一人之力歼灭了6个日本鬼子,其中还包括一名日军小队长和敌人的扛旗手。
杨家横战斗让年仅15岁的滕西远一战成名,他也因此获得了第一个一等功。战斗结束后,时任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廖容标中将亲自接见了滕西远,并赠予他这把驳壳枪。
滕西远第二把枪背后的故事,则更为传奇。那是1947年7月,在孟良崮战役中惨败的国民党军队,重新集结了24万兵力,企图再次进攻沂蒙山区,歼灭我军华东野战军主力。

为了粉碎国军的邪恶计划,粟裕、陈毅两大元帅齐齐上阵,率领华东野战军4个纵队,向敌军主力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发起正面进攻。当时,我军计划采用围歼战术,先从大范围包围住盘踞在南麻地区的国军第十一师,再向内挺进、一举歼敌。
一天夜里,为了确定敌军的具体驻扎位置,从而实施炮火打击,最大程度消灭敌人战力。时任炮兵连长的滕西远亲自上阵,带着一个小士兵在前线查探情况。
没曾想,走到距离我军营地仅半里远时,滕西远突然在一旁的山沟里,发现了敌军的身影。大约200多名国民党军,装备精良,不知道是在此埋伏,还是打算夜间偷袭。
如果正面拦截,滕西远和小战士以一敌百,无疑等同于送死。可如果置之不理、先行回部队送信,那轻则放虎归山留后患,重则可能真就给了敌军偷袭的机会。

就在这个前有狼后有虎的危急关头,作战经验丰富的滕西远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佳的方法。他直接往山沟里扔了一枚手榴弹,同时鸣枪示警。然后,趁着敌人惊吓慌乱之际,高声大喊:“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
滕西远心里清楚,国军不傻,也没有怂到真就会因为几句喊话而缴械投降。但滕西远愿意用自己的命赌一把,赌敌人会因为未知而出现片刻的恐慌与不知所措,赌敌人在反击之前会先在山沟里四处寻找防御点。而只要自己的手榴弹和威胁起作用,拖延一点时间,短短半里路,我军主力听到枪声后,必然会赶来支援。
而最终的结果证明,滕西远的计划成功了。当那200多名国军反应过来,计划紧急撤离时,刚巧与我军支援部队撞个正着,从而全军覆没。

凭借这场精彩的“空城计”,滕西远再次被授予一等功。而粟裕将军在得知滕西远年仅22岁却有10年战斗经验的传奇故事后,更是在全军面前怒赞他是“孤胆英雄”,并赠予了滕西远一把新式的驳壳枪。
由于滕西远退伍老兵的特殊身份,以及两把枪的特别来历。1982年时,中国人民解放军6206部队就授予了滕西远持枪证。所以,滕西远持枪那是名正言顺、合理合法、风光无限的。
值得一提的是,与两把枪共同珍藏在一起的,还有一把匕首。1940年春天的一次日伪军大扫荡中,滕西远用这把匕首刺死了一个日军。那是滕西远第一次杀死敌人,意义重大。
数十年以来,滕西远经常会拿出两把枪和匕首,拂去上面的灰尘、细细摩挲,回忆那段金戈铁马、奋勇杀敌的岁月。

就在今年,96岁高寿的滕西远还热血坚定的说:如果党和国家有需要,我随时可以打好行军包上战场。
在中国,向滕西远这样为国为民奋战多年、低调无闻的退伍老兵还有很多。我们或许无法一一了解他们的传奇故事,他们的伤痛与光辉,但衷心希望他们都能平平安安、安享晚年。谨以此文向退伍老兵们致敬。
以上就是本期历史文社的全部内容,如果喜欢请转赞评加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