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了会晤。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过程中出了个小插曲,根据港媒报道,会谈刚进行了一小时,沙利文就跑出来了。
不过会后,中国和美国双方在会后公布的文件中都有一句话:“落实9月10日两国元首通话精神”。

这句话释放了一个信号,说明不管沙利文因为什么原因中途离场,会议的基调还是保持了,事实上之后沙利文回到谈判桌上,和杨洁篪对谈了六个小时。
同时杨洁篪还说,中方重视拜登总统近期关于中美关系的积极表态,注意到美方表示无意遏制中国发展,不愿意搞新冷战。
这件事的背景,是中美元首通话后没过几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出警告,说“美中应该避免对抗,否则会令冷战重演。”
古特雷斯作为联合国秘书长,这样说话是有点拉偏架的,毕竟中国和美国闹到现在这种局面,始作俑者毫无疑问是美国,中国并没有任何责任,中国连激化矛盾的事情都没有做过。

古特雷斯给中美“各打五十大板”显然是拉了偏架,但也表达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心声。
拜登对此的反应,是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宣称“美国不寻求新冷战”,而且这可是拜登上任以来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
从这点上来说,拜登确实是在落实9月10日中美元首通话的精神,在这场通话中,中方表示:“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通话中,美方一改之前的表述,宣称将要“负责任地管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中方则表示,明确反对用“竞争”来定位中美关系,也正是在这场谈话中,拜登主动提及,希望派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同中方代表进行会晤。

这就代表了拜登心态的转变,现在拜登面临的美国内部掣制太严重,必须向外部寻求帮助。而放眼望去,全世界的经济在疫情冲击下哀嚎一片,只有生产完全复苏的中国才有可能帮到拜登。
当下的美国经济,面临通胀高和就业数据低的双重压力,而拜登政府提振经济的种种举措,几乎都停滞在国会当中,主要还是只能靠美联储的无限量化宽松来维持美国经济复苏势头。
但这也使美国正在面临通胀失控的风险,美国的通过膨胀率达到了30年来的最高,已经连续好几个月高于5%,现在国际粮食价格蹭蹭上涨,美国通胀的压力更大了。
同时,美国的新增就业人口虽然在增加,但远不及预期,这种经济正恢复却没完全恢复的紧要关头,美联储也不敢加息压低通胀,因为加息可能打乱美国企业恢复生产的节奏。

现在美国国内由于担心钱不值钱,已经发生抢购潮,美国著名廉价超市品牌Costco多次警告说店内商品不涨价他们就要亏本了。
这种时候美国就只能期望从中国购买的商品不要涨价,来稳定住美国的通胀,起码不会让美国民众不要认为这波通胀是长期的,拜登要让美联储被迫加息能拖一天是一天。
拜登想要中国的廉价商品,还采取了一个措施那就是实质上削减对华贸易关税。近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发表演说,阐述了拜登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
她为了把实质内容隐藏在废话里,唠唠叨叨说了一堆,而真正要落地执行的政策,就是要让美国对华贸易关税名存实亡。

现在普遍认为,特朗普发动的对华贸易战,美国已经是失败的一方。去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比前年增长了8.8%;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了34.6%。
今年前8个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却同比增加13.7%。这场贸易战既没能让中美贸易额下降,也没有让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下降。
恰恰相反,根据穆迪公司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这场贸易战让美国失去了约 30 万个就业岗位,而且关税中超过 90%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在美国通货膨胀愈演愈烈的当口,也难怪拜登要主动削减关税。
其实,2019年末特朗普和中国谈下的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曾经提出了不太现实的目标,那就是中国去年和今年要从美国采购总金额不少于2000亿美元的货品。

这么大的目标相当于每年要增加70%,现在看起来实现不了也很正常,但协议刚通过时,很多人并不这样看。当时欧洲和日本有很多人都认为特朗普虚晃一枪,撬走了欧洲、日本、南美洲国家的天量订单。
他们预估协议生效后,中国会使出浑身解数完成目标,很多原来从欧洲、日本、南美洲购买的商品就要转向从美国购买了。这样势必会减少中国从这些地区的进口。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甚至一度让日本的经济预期非常悲观。
第一阶段协议的最终结果是,中国并没有完成从美国增加进口的目标,美国也没有撬走多少订单,但美国已经不打算和中国谈第二阶段协议,而是主动降低对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
归根结底,阿富汗撤军已经让拜登的支持率岌岌可危,大幅度削减关税即可以降低美国通胀,又可以增加美国就业,拜登不得不去做。随着中期选举临近,指望共和党在国内配合自己越来越不可能,拜登只能向外去获取帮助。

现在的美国政治,只要是民主党同意的,共和党都反对。不久前拜登政府创下了美国政坛一个新纪录,成为了就职200天任命行政部门官员最少的一届美国政府,其中的原因就是美国两党内斗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共和党也一直在给拜登的基建计划使绊子,一定要让拜登的计划被改得面目全非才会投赞成票。美国的债务上限到期的问题也成为共和党人钳制拜登政府的筹码。
最近,债务上限到期又被推迟到12月3日,现在美国主权债务违约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全球金融市场,目前世界多国包括中国都在抛售美国国债,俄罗斯甚至一下清仓了持有的所有美国国债。
另外现在至少有15个国家正在从美联储的金库运回黄金,其中也包括中国,美联储替代全球央行保管的黄金已经从7000吨减少到了5700吨。

摩根大通10月5日的一份报告称,如果亚洲和欧洲都采取措施,削减美元资产,那就是在爆发一场金融领域的“珍珠港事件”。
毕竟虽然美国外债的比例还不算太高,但如果所有外国持有的美国债券都被抛售回美国国内投资者,那美元连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都没有了。
面对这种局面,拜登单靠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目前拜登一方面还是要和共和党博弈,提升债务上限,另一方面他需要中国保持货币政策稳定,配合他,因为美国国债现在根本承受不住一波大的跟风抛售潮。
其实美国国内还有一个调解程序,可以让拜登不需要共和党人的支持就先继续暂停债务上限,但是那个措施一个财年只能用三次,现在美国新一个财年才刚开始,民主党并不想使用它,把债务上限拖到12月,也是想着届时中美关系已经缓和。

因为以中国现在的实力,稍微拉一把美国倒是很容易,之前加拿大政府还释放了孟晚舟,美国自然不是“浪子回头”,就像伟人说的,美国人要是讲一点道理,那是因为实在没办法了。
遥想还在当奥巴马副手的拜登,对中国还算比较友好,就任总统后却继承了特朗普对中国的极限施压政策,甚至开始联合欧洲盟友、密集访问东南亚,在人权、价值观等特朗普不太关心的领域加码打压中国。
当时的美国似乎误认为中国是在强撑,想撑到拜登当选,取消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政策,如果中国看到美国总统换人后,打击中国的力度还加大了,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直接服软。
于是拜登刚上台,美国便邀请中国代表来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这里是美国的主场,会议开场美方的代表就不遵守外交礼仪,在记者会上搞小动作,被杨国委直接叫破。同时,美国说要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和中国对话,试图给中国当头一棒,也被怼了回去。

眼看第一回合没有捞到好处,拜登政府又在国内提出中国政策,也就是“合作、竞争、对抗”三分法。
这其实就是试图把中美关系产生的问题推到中国头上,因为这一时期的美国商界已经在抱怨拜登没有和中国缓和关系。美国的盟友也一直强调,在气候问题、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等国际议题上不可能脱离中国做成任何事。
美国用这样的三分法,就是演戏给国内外看,美国想损害中国利益的时候就要损害中国利益,在国际议题上需要中国配合的时候,如果中国不配合美国,就可以把责任推给中国。
于是美国7月派出副国务卿舍曼访华,希望中美双方管控竞争,建立“护栏”。中国同样直接点破了美国的小算盘,并且给了舍曼“三条底线”和“两份清单”让她带回美国。
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这“三条底线”和“两份清单”里都列得清清楚楚。美国没有办法继续装糊涂,做得到就可以缓和中美关系,做不到就不要指望中国在其他方面配合美国。
现在中美在苏黎世开始第三回合的博弈,基本上中国就是去“检查作业”了,毕竟不能不光要听美国人怎么说,也要看他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