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公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将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
也就是说,本来我们只需要累计缴满15年社保,就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但是未来这个年限会在15年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目前,延长社保最低缴费年限的具体改革方案,还并未制定,十四五规划也只是提出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并未明确延长的具体时间。
为何要延长缴费年限?

202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幅下降,仅为4.87万亿元,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不减反增,达到了5.45万亿元,养老基金首次出现了结余为负数,缺口额高达5851亿元。
而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口增加,年轻人占比减少,再者出生率上不去,养老金缺口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大。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8.7%,且在逐年上升;而0-14岁人口占比只有17.95%,15-59岁占比只有63.35%,每年还在降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条思路:
01
延缓人口老龄化趋势。2016年国家开始实施二胎政策,今年更是推出了三胎政策,希望通过鼓励生育,延缓人口老龄化趋势。
02
挖掘现有人口的潜力,也就是“延迟退休”和“提高最低缴费年限”。
目前,我们养老保险累计最低缴费15年就能退休的政策,其实这在世界上各国中是很短的,比如德国、日本,领取全额养老金需要累计缴费40年。
延长缴费年限与延迟退休有何不同?

有人问,“延长社保最低缴费年限”跟“延迟退休”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还要拿出来说?
其实并不是。
打个比方:你从25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其中的35年时间里你只需要缴纳社保满15年,之后即使不工作,不缴纳社保,到了退休年龄也是可以领取退休金的。
延长退休年龄之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开始领退休金的时间变晚了,有可能从60岁延长到65岁。
而延长最低缴费年限,意味着工作时间的增加,缴纳时间延长:从15年延长到了25年-30年,甚至更长,只有缴足费用,才能领取养老金。
以后养老要靠自己了?

除了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这次“十四五”规划再一次强调了,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以国家之名,强化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对于我们来讲,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我们需要看清楚趋势了,不管是三胎政策、延迟退休还是延长缴费年限,国家都在为我们的养老而努力,但在此基础上,还要提出让我们自己存钱养老,为什么?
因为一系列政策下来,能不能保证该社保体系的持续性是个未知数,国家也不能打包票,我们自己存钱养老,才是兜底的办法。
那么,一份合理的个人养老理财规划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光光靠存款肯定是不够的。站在专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方向去分析,个人养老计划其实是一个金融资产规划。
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已经很清楚地对养老概念进行了划分,明确养老金这一部分属于保本升值的钱,占了家庭资产比例的40%之多。而这一类养老资产的主要特点是: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持续成长。
个人养老投资一般应该遵循以下三个特点:
一、需要持续投入,可以考虑使用“一次性打底投资+定投”的方式来进行长期养老投资,在不影响当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积累资金,将养老的“雪球”越滚越大。
二、养老理财的风险不能过高,相比高风险高收益,风险适中、可持续性的“复利”积累才是养老理财更关注的点。
三、专款专用,不能因为其它原因而挪用。
基于以上特点,在进行个人养老理财规划时可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01
满足保障需求
一方面是通过一些强制性储蓄积累资金,另一方面是做好基本保障工作,例如在年轻时规划一些保险,为老年生活提供基本人身、财产保障。
● 意外险。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在发生意外时不至于因为高额的医疗费花光积蓄,提前终止自己的养老计划,意外险的配置不可少。
● 重疾险。一场大病一夜返贫的案例不胜枚举,给自己一份重疾险,以较低的成本撬动较高的保额,节约自己的钱,就相当于赚钱。
● 百万医疗险。如果说目前手头没有多余的闲钱,那么建议入手一份百万医疗,一般的重症和轻症都能保,还能作为医保的补足。
● 年金险。前三种保险是帮自己省钱,年金险负责赚钱,是兼具安全和收益相对较好的理财工具。
02
储备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
备用金一般要满足家庭6个月的日常开销。这笔钱对于流动性的要求是最高的,一般可以放在银行,也可以考虑配置现金管理产品,申赎灵活,不影响日常使用,同时比银行短期存款收益高。
03
配置增值产品 提升养老收入
除了满足基本保值需求,养老规划中也要适当配置一些较高收益的产品。
当前,国家积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投资私募基金,个人在进行养老理财规划时,也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参考“国家队”的做法,以私募基金的方式参与股权投资,用5-7年较长的投资期限,积累时间的“复利”,享受较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