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是指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安然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七。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破产案。
发展事业
安然曾经是一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能源公司。在2001年宣布破产之前,安然大约有21000名员工,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和电信公司之一。2000年,它披露的营业额为1010亿美元。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力的公司”。然而,真正让安然闻名全球的,是2002年几周内让这家拥有数千亿资产的公司破产的财务造假丑闻。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两天后美国总部也申请了破产保护。公司留守人员主要清理资产,执行破产程序,处理法律诉讼。
2001年初,一家声誉良好的投资机构的老板Jim Chios公开质疑安然的盈利模式。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似辉煌,但实际上并不能赚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解释安然是如何赚钱的。根据他的分析,安然2000年的利润率为5%,但在2001年初降至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只有7%左右。
Chess还注意到,一些文件涉及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与安然有着数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奇林一直在出售安然的股票——他一直声称安然的股票将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上涨到126美元。而且,根据美国法律,如果公司董事会成员不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破产程序
或许正是这一点引起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调查安然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方向。到2001年8月中旬,人们对安然的质疑越来越多,最终导致股价下跌。2001年8月9日,安然的股价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至42美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布2001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第三季度财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总额达到6.18亿美元,或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披露,由于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及合伙公司操作不当,导致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2001年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准安然,要求该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终于在10月31日,对安然及其合伙人的正式调查开始了。
2001年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的部分资产,获得了摩根大通和所罗门美邦的10亿美元信用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准普尔仍再次下调了安然的评级。
2001年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假账,虚假数字令人咋舌: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利润总额近6亿美元。[1]
2001年11月9日,Dinoki宣布将以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中午时分,安然的股价下跌了0.16美元。
2001年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的债务评级下调为“垃圾债券”。
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从巅峰时期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列入破产名单的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同一天,安然也向法院提起诉讼,声称Dinoki停止违反关于其合并的规定,并要求赔偿。
虚假会计问题
安然的虚假会计也使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被起诉的危险。世界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财务报告的审计机构,既没有审计过安然的虚假利润,也没有发现其巨额债务。2001年6月,安达信因审计舞弊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700万美元。[1]
安然的核心业务是能源及相关产品,但在安然,这种交易被称为“能源交易”。据报道,这种业务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即能源供应商和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建立合同,并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履行合同义务。在这种交易中,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业绩。因为这种业务是建立在中间人的信用基础上的,一旦安然出现任何丑闻,其信用就会大大降低,业务马上就有暂停的危险。
此外,这种商业模式也对安然的现金流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安然的大部分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合同。虽然合同收入会计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不会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签订的合同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安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家贸易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提高股价。作为一家贸易公司,由于天生就有交易收益不稳定的风险,在股市很难得到过高的评价。在巅峰时期,安然的市值达到其利润的70倍甚至更多。
为了保持其自称的“世界领先公司”的地位,安然的业务不断扩大,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电、水电、投资、木材、广告等。2000年,宽带业务蓬勃发展,安然再次投资宽带业务。
就这样,安然终于在2001年10月的资产负债表上拉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