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抗震规范(最新版本的抗震规范2018pdf)
1.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2.地震震级规定(GB1774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
6.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
7.《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
8.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S 146)
9.《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
二.基本概念
1.地震:一般指自然地震中的构造地震,按震源分为浅震、中震(60公里~ 300公里)和深震。
2.地震震级:测量地震震级,监测所有地震震级,包括局部震级ML、体波震级(短周期体波震级mb、宽带体波震级mB(BB))、面波震级(面波震级MS、宽带面波震级MS(BB))和矩震级Mw。释放的量值应该用m表示。
3.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简称烈度。强度是根据人的感受、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地面的损坏现象等综合评价的,其单位为“度”。
4.地面运动:地震引起的地表和近地表介质的振动。
5.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三.设计参数
1.设计参考值: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2.各种校正系数。
3.分类:
1)频繁地震动(50年63%),理论重现期50年。
2)基本地震动(50年10%),理论重现期475年。
3)罕见地震动(50年2%),理论重现期为2475年。
4)极罕见地震动(每年0.01%)。理论重现期为10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