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伟大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复活》)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的汉译
有些小说看起来很长,但读完之后,人们觉得太短了。《战争与和平》就是这样一部杰作。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在19世纪60年代写的一部小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世界上最杰出、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气势恢宏,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许多战争场景,精心刻画了许多人物。
皮埃尔、安德烈公爵、罗斯托夫和娜塔莎是书中的主要人物。托尔斯泰花了很大的力气把所有的人物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关系网,所以没有完全独立的角色。以安德烈公爵为例。沙皇、拿破仑、库图佐夫将军、多洛霍夫、贝格、托纳利、杰尼索夫、鲍里斯等。都和他有交集。令人惊讶的是,四个主角并没有同时出现。安德烈公爵甚至只见过罗斯托夫一次,给对方留下了不愉快的印象。
安德烈公爵无疑更接近作者的代言人,他的所有思想和见解都是深刻而独特的。可惜他的“戏份”明显不如缺点更多的皮埃尔,英年早逝。也许托尔斯泰不想把他描述得太完美,但皮埃尔是世俗的,更现实。
托尔斯泰善于描写特定环境下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物心理。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气质都变了。安德烈公爵从粗鄙到热爱生活的转变,罗斯托夫从懦弱到勇敢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皮埃尔向海伦求婚的场景很可笑,尤其是皮埃尔说“我爱你”的时候,但真实感很强。罗斯托夫第一次参加战斗,他的恐慌非常生动。后来,他对鲍里斯的吹嘘也使人们觉得很符合人类的心理。
虽然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但也夹杂着浪漫主义的元素,让人想到雨果。安德烈公爵在森林里遇到老橡树的变化可以作为例子,当然也可以说是人物心理变化造成的不同印象。
对了,《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冤狱的案例,但类似的故事似乎发生在很久以前,本书也有提及。除此之外,书中对共济会成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皮埃尔也加入了共济会,这些材料似乎都被最畅销的小说家使用过(丹·布朗的《失落的秘密》)。
安娜·卡列宁娜
安娜·卡列宁娜的中译本
幸福的家庭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是列夫·托尔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宁娜》中的第一句话,也是代代相传的经典名言。它在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说中确实描述了几个家庭。
这部小说的两条主线非常明显。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莱文和凯蒂的爱情,前者是不幸的,后者是幸运的。书中最深入的人物自然是安娜和莱文。
安娜过去至少表面上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个家庭是在她不懂爱情的时候建立起来的,以至于她在爱情中醒来之后,就去追求爱情,毫不犹豫地和家人分手,最后因为爱情而死。安娜的丈夫,在安娜看来,“只贪图名利,只想着被提拔,这是他灵魂中的一切”,“至于崇高的理想、文化爱好和宗教热情,这些只是飞黄腾达成功的垫脚石”。安娜多次在内心谴责丈夫,这可能是她下意识寻找欺骗和背叛丈夫的部分原因。
事实上,阿列克谢·亚历山大维奇并没有安娜想象的那么悲惨。虽然他的性格比较胆小,外强中干,但他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真的很想有所成就,而不是像安娜的哥哥斯捷潘·阿尔·卡蒂奇那样只想着做一顿素食。阿列克谢想要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况且他已经大到可以给安娜浪漫和激情了。当安娜多年的感情终于爆发时,背对着他是合理的。
莱文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解决矛盾的办法。哥哥尼古拉斯的去世,儿子米佳的出生,促使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
渥伦斯基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事业、自由、爱情,前两者和后两者明显不相容,这也导致了他和安娜之间最终的爱情悲剧。
安娜的哥哥斯捷潘·阿卡迪是一个纯粹的享乐主义者。他认为“文明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享受一切”,“生活中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和一切美都是由光和影组成的”,这是他生活的准则。他以出众的口才和橄榄油般的笑容,结交了形形色色的人。
读这本书的时候,有时会想起《红楼梦》,不得不佩服陀翁描写的场景广阔,人物众多,有血有肉,有造型。从这个对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西贵族教育的区别:中国重视传统文艺,而西方重视语言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