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清退投资回款”、“XX款退费”、“P2P清退回款”等为诱饵的**套路又频繁现身!7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防范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的风险提示》,警示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在这类**中,不法分子利用大家急于挽回损失的心理,以”清退”和“补偿"的名义,再次对受害者实施二次**。以下为大家总结该类型**的特点,请大家仔细甄别,切勿上当受骗。
01 特点一:精准打击 二次伤害
通常,这类**主要的针对对象,是曾在各类不正规投资平台遭受过损失的受害人,可谓是精准打击,二次伤害。不法分子会在网上冒充某某“暴雷”的投资平台、某某关停的P2P平台,发布“清退投资款”、“补偿退款”等内容的“公告”,引起之前的受害人注意,并引导其联系“客服”或“扫码入群”。另外,由于受害者之前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不法分子也会直接联系受害者,冒充平台方或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通知清退投资款的消息。受害人在急于回款的心理作用下,常常不加分辨即与不法分子联系,从而进入其设置的圈套。
02 特点二:线上线下结合 假冒文件
给目标发送假冒文件博取信任,是这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受害人往往会通过快递收到假冒“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或者假冒“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署名盖章的“****”。文件冒充监管机关的名义发布某平台的“清退退费”通知,要求受害人立即主动进行联系获取退款。由于受害人曾经有过投资行为,所以对该“文件”内容往往深信不疑,并按照对方指示打电话或用微信进行联系,有的还会按引导下载安装某个非法App。
03 特点三:形成包围 信息轰炸
当受害人进入QQ群或微信群后,就会发现群内还有不少成员,每天都聊得热火朝天。各种讨论退款步骤、退款条件、退款时间等等信息扑面而来,同时还不时会有人晒图表示,自己已经成功拿回了钱。群里的氛围和积极信息,会让受害人放下防备,跃跃欲试。但殊不知,其实整个群里就他一个是“羊”,其他人都是“狼”,全是骗子假扮的托儿,所有的话都是说给他一个人听的,所有戏都是给他一个人演的。
04 特点四:巧立名目 先付款才退款
等前边的铺垫做好,骗子下手的时机已然成熟。当受害人满怀希望要开始“清退”时,各种先付款才退款的名目就一个个开始呈现,要求受害人先补交各种费用后,才会把之前的投资款退回。这类费用名目常见的有:缴纳税费、缴纳滞纳金、填错***号需要资金对冲金、解封账户费、退款需要手续费、高风险账户解冻资金等等。受害人交了一笔,就会接着要求交另一笔,一直在交钱,不见有退款。一旦受害人有所察觉,发现被骗了,骗子就会干净利落拉黑受害人,从此再不出现。
· 重点提示 ·
1.**步骤基本遵循:
发布公告——邮寄冒牌文件——拉入“托儿”群——诱导转账
2. 收到此类**、公告、文件等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切勿轻易加微信、加QQ、进群。
3.正规退费流程一般会直接将钱款原路返还到个人账户,凡是遇到需要另外缴纳费用的都是**。
4.如果被骗,请立即**或举报,并注意保存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