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护理需重视体位管理、预防并发症及功能康复。核心在于保护脊髓功能、促进恢复和防止二次损伤。
1、体位管理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需严格保持颈部稳定,避免颈部活动。使用颈托或头颈胸固定器固定颈椎,减少脊髓受压风险。卧床时采用平卧位,头部保持中立位,避免扭转或侧屈。翻身时需采用轴性翻身法,由多名护理人员协同完成,确保头颈部与躯干保持整体移动。
2、预防并发症
脊髓损伤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中需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使用气垫床或软枕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留置导尿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尿管及尿袋,防止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
3、功能康复
脊髓损伤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部分功能。早期可在床上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病情稳定,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如手部抓握训练、下肢肌肉收缩锻炼等。物理治疗如电刺激、热疗等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心理护理同样重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康复治疗。
4、饮食与营养支持
脊髓损伤患者常因长期卧床导致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饮食应高蛋白、高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有助于骨骼愈合。必要时可补充营养制剂,如乳清蛋白、复合维生素等。
5、家庭护理与长期管理
出院后家庭护理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家属需学习正确的护理方法,如颈部固定、翻身技巧等。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逐步改善生活质量。必要时寻求专业康复机构的帮助,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护理需要多学科协作,从急性期到康复期全程管理。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脊髓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