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患者需注意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衣物、调节饮食结构、规范用药及定期复诊等六个方面。痒疹的护理重点在于减少刺激、控制炎症和预防继发感染。
1、避免搔抓:
反复搔抓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丘疹破溃或继发细菌感染。可采用冷敷或拍打周围皮肤缓解瘙痒,夜间可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抓挠。严重瘙痒时可使用医生开具的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2、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过热烫洗。沐浴后及时涂抹无刺激的保湿霜,维持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合并渗出时可选用医用生理盐水湿敷,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3、衣物选择:
穿着纯棉或丝质透气衣物,减少化纤材质对皮肤的摩擦刺激。新衣物需充分洗涤去除化学残留,避免直接接触染料或柔顺剂。冬季注意避免羊毛等易致敏材质接触皮疹部位。
4、饮食调节:
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及高组胺食品如海鲜、发酵食品的摄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E的深色蔬菜及优质蛋白,有助于皮肤修复。合并过敏体质者需排查特定过敏原食物。
5、规范用药:
根据皮疹类型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泛发性痒疹需配合口服抗过敏药物。严格遵循医嘱控制激素使用时长,避免突然停药导致反跳。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治疗。
6、定期复诊:
慢性痒疹患者每2-3个月需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记录皮疹形态、瘙痒程度及诱发因素,帮助医生判断疾病进展。出现皮损扩散、持续发热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日常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水温需控制在32-35℃避免过热刺激。居家环境保持湿度50%-60%,定期除螨除尘。心理压力可能加重瘙痒症状,可通过正念冥想或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情绪。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