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和鳊鱼都是常见的淡水鱼类,其中鲮鱼是鲤科鲮属鱼类的统称,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内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而鳊鱼则是鲤科鳊属鱼类的统称,广义上的鳊鱼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鲮鱼和鳊鱼有什么区别吧!
一、科属分类
1、鲮鱼:鲮鱼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淡水鱼类,常见的有土鲮、麦鲮(麦瑞加拉鲮)、泰鲮(露斯塔野鲮)等。
2、鳊鱼:鳙鱼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鲌亚科、鳊属淡水鱼类,广义上的鳊鱼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淡水鱼类。
二、形态特征
1、鲮鱼:鲮鱼体呈梭形,侧扁,腹部圆,无腹稜,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头短,眼侧位,口下位,上下颌角质化,须2对,鳞中等大,尾鳍深分叉,体上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胸鳍基部后上方有8~9个鳞片呈黑色,幼鱼尾鳍基部有黑色斑点。
2、鳊鱼:鳊鱼体高、侧扁,呈菱形,头后背部急剧隆起,口小,上下颌角质不发达,腹棱完全,背鳍具硬刺,胸鳍短,臀鳍长,尾柄短而高,尾鳍分叉深、下叶比上叶长,体背呈青灰色,侧面呈灰色并带有浅绿色,腹部呈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三、栖息环境
1、鲮鱼:鲮鱼是中下层鱼类,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内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例如海南岛、珠江、闽江、澜沧江等水系,尤以珠江西段最常见,喜温暖的水体,生存临界温度约7~32℃,最适生存温度25~30℃,水温低于7℃时很快会死亡。
2、鳊鱼:鳊鱼是中下层鱼类,比较适宜在静水中生活,喜栖息在底质为淤泥并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到了冬季则游到深水区越冬,最适生存温度20~28℃,摄食临界温度11~32℃,只要水温在11℃至32℃之间都能保持一定的摄食积极性。
四、摄食习性
1、鲮鱼:鲮鱼是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1.4厘米以上时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体长4厘米以上时主要以硅藻、绿藻等藻类及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常以下颌角质边缘在水底岩石等物体上刮取食物。
2、鳊鱼:鳊鱼是草食性鱼类,主要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食,亦喜食陆生禾本科植物、菜叶等,还能摄食部分水底高等植物植物碎屑、浮游动物等,从4月份开始摄食,一直延续到11月份,其中尤以6~10月份摄食量最大。
综上所述,鲮鱼和鳊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鱼类,其中鲮鱼是鲤科鲮属鱼类的统称,杂食性,而鳊鱼则是鲤科鳊属鱼类和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的统称,草食性,主要以水生维管束植物、陆生禾本科植物等为食。
鳊鱼是鲤科鳊属鱼类的统称,俗称长身鳊、槎头鳊、缩项鳊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或养殖,尤以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大型湖泊中最常见,植食性,主要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植物为食,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鳊鱼是不是武昌鱼吧!
一、鱼种论述
鳊鱼不一定是武昌鱼,武昌鱼一定是鳊鱼。鳊鱼是鲤科鳊属鱼类的统称,而武昌鱼则是鲤科鲂属鱼类,学名团头鲂,亦称缩项鳊、因“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而中外闻名,虽然鳊鱼和武昌鱼在生物学分类上是两个不同的属,但人们习惯将鲤科鳊属鱼类和武昌鱼、三角鲂等鲤科鲂属鱼类统称为鳊鱼。
二、分布范围
鳊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型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中大型湖泊中,黑龙江、鸭绿江、黄河、淮河、闽江、珠江等水系也有分布,比较适合在静水中生活,喜栖息在底质为淤泥并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中下层,冬季则游到深水区越冬。
三、常见种类
1、鳊鱼:鳊鱼是鲤科鳊属淡水鱼类,亦称长春鳊、油鳊、长身鳊等,属我国特有的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大型湖泊中,黑龙江、黄河、淮河、珠江、闽江等水系也有大量分布,最大个体可达3~5千克。
2、团头鲂:团头鲂是鲤科鲂属淡水鱼类,亦称武昌鱼、缩项鳊、槎头鳊等,属我国特有的鱼类,体侧扁而高,头小,头长小于体高,背部较厚,自头后至背鳍起点呈圆弧形,体色呈青灰色,两侧灰黑色,各鳍灰黑色。
3、三角鲂:三角鲂是鲤科鲂属淡水鱼类,亦称平胸鲂、三角鳊、乌鳊等,属我国特有的鱼类,因顶鳍高耸、头尖尾长且从侧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广泛分布于我国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等地。
四、生活习性
1、草食性:鳊鱼是草食性鱼类,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的根茎、嫩芽、果实等为食,也吃狗尾草、黑麦草等禾本科植物和少量浮游动物。
2、群居性:鳊鱼是群居性鱼类,喜栖息在淤泥底质且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性活泼,游泳迅速,就算是成年大鱼也常三五成群的活动。
3、变温性:鳊鱼是变温性鱼类,最适生存温度20~28℃,摄食临界温度11~32℃,只要水温在11℃至32℃之间都能保持一定的进食欲望。
4、洄游性:鳊鱼是洄游性鱼类,通常在湖库等中大型水域中育肥,秋末冬初游会游到江河的中下游越冬,翌年春季再溯江至中上游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