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是常见的大型观赏鱼之一,学名美丽硬仆骨舌鱼,别称亚洲龙鱼、金龙鱼、黄尾金龙等,原产于东南亚,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现世界各地普遍都有引种,常作观赏鱼饲养在大型水族箱中,下面来看一看龙鱼怎么养最好吧!
一、物种论述
龙鱼学名美丽硬仆骨舌鱼,别称亚洲龙鱼、金龙鱼、黄尾金龙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骨舌鱼目、骨舌鱼科、硬仆骨舌鱼属淡水鱼类,成鱼体长50~65厘米,最大可达100~120厘米,寿命可达数十年,常作观赏鱼饲养在大型水族箱中。
二、生活习性
龙鱼是热带狭温性鱼类,最适宜水温24~29℃,常栖息在水体上层,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肉食性,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领域意识,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动物、小型鱼类、蛙类、落水的陆生昆虫等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小型鱼类、河虾、禽畜肉、红虫、面包虫等。
三、饲养方法
1、鱼缸:龙鱼是大型观赏鱼类,个体往往比较大,成鱼常见个体长50~65厘米,最大个体可达100~120厘米,饲养龙鱼一定要用大型水族箱,但幼鱼期也可用中小型水族箱暂养。
2、水质:龙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最适生存水温24~29℃,最适pH值6.5~7.5,最适DH值3~12,用自来水最好先暴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杀菌剂。
3、喂食:龙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甲壳类、水生昆虫、蛙类等为食,仔鱼阶段可投喂面包虫、红虫等,幼鱼阶段可投喂小型鱼类,成鱼阶段可投喂泥鳅、河虾的等。
4、换水:龙鱼要定期换水以保证水质,否则容易因水质过差而诱发病害,夏季可3~4天换一次水,春、秋季可每周换一次水,冬季每半个月换一次水,每次换三分之一的水即可。
四、病害防治
1、烂鳍病(烂尾病)
【病因】烂鳍病(烂尾病)的病原是细菌,例如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鳗弧菌等。
【症状】病鱼尾鳍出现残缺,若不及时处理可能衍生到尾鳍根处,引发更为严重的病症。
【防治】①可用0.01%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20分钟。②可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泼洒。
2、掉眼症
【病因】龙鱼掉眼症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其中先天因素是不可治愈的,后天因素则是龙鱼经常下视导致的。
【症状】龙鱼掉眼症不是病,而是龙鱼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通俗点说就是龙鱼的眼睛不能直线看物,只能向下看。
【防治】龙鱼先天掉眼症是无法治愈的,而后天掉眼症则可通过食物诱导、灯光诱导等方法来促使龙鱼尽量向上看。
3、锚头虱病
【病因】锚头虱病的病原是锚头虱,锚头虱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雌虫常寄生在鱼体皮下、鳍、口腔等处,雄虫一般不寄生。
【症状】锚头虱病是龙鱼最常见的寄生虫病,病鱼主要表现出急躁不安、不摄食等异常,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龙鱼死亡。
【防治】①锚头虱数量不多可直接用镊子拔除。②用0.3~0.5ppm敌百虫溶液药浴。③用5~8ppm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病鱼体表。
龙鱼是最古老的原始鱼类之一,学名美丽硬仆骨舌鱼,别称亚洲龙鱼、金龙鱼、黄尾金龙等,因口大、唇角有两条胡须、游动时神态活像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而得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下面来看一看龙鱼混养什么鱼最好吧!
一、魟鱼
魟鱼是魟亚目下属鱼类的统称,别称魔鬼鱼,与鲨鱼是近亲,出现于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全世界约有6科158种,我国约有4科23种,常见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小型种类也常作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
二、泰国虎鱼
泰国虎鱼是松鲷科淡水鱼类,因体侧有老虎一样的花纹而得名,别称三间虎、南托斯鱼、细鳞拟松鲷等,原产于泰国北部和中部,和鳜鱼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在原产地是一种极名贵的食用鱼,我国已广泛引种养殖,常用于招待贵宾和观赏。
三、神仙鱼
神仙鱼是慈鲷科天使鱼属鱼类,俗称燕鱼、天使鱼等,原产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巴西等地,因潇洒飘逸、温文尔雅、大有陆上神仙风范而得名,常见的有红七彩、蓝七彩、条纹蓝绿七彩、黑神仙、芝麻神仙、鸳鸯神仙、红眼钻石神仙等。
四、地图鱼
地图鱼是慈鲷科图丽鱼属鱼类,学名图丽鱼,亦称猪仔鱼、尾星鱼、黑猪鱼等,因鱼体有不规则斑点并间杂红色斑块酷似地图而得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形态别致、体色绚丽且容易饲养而备受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
五罗汉鱼
罗汉鱼是是马来西亚水族业者用南美洲丽鱼科多个种类经不断杂交选育培育出的一类全新观赏鱼品种,别称彩鲷、花罗汉等,因头部隆起似罗汉而得名,常见的有花罗汉品系、金花品系、珍珠品系、马骝品系、德萨斯品系、花角品系等。
六、鹦鹉鱼
鹦鹉鱼是鹦嘴鱼科鹦嘴鱼属鱼类,学名洛神颈鳍鱼,俗称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因色彩和鹦鹉一样绚丽且嘴型酷似鹦鹉嘴而得名,常见的有带纹鹦鹉鱼、王后鹦鹉鱼、新月鹦鹉鱼、三色鹦鹉鱼、红紫鹦嘴鱼等。
综上所述,龙鱼有较强的攻击性和领域意识,不能和红绿灯、宝莲灯、绿莲灯等小型观赏鱼混养,可谨慎的与魟鱼、泰国虎鱼、神仙鱼、地图鱼、地图鱼、鹦鹉鱼等中大型观赏鱼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