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一位九旬老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病床的两旁是老人的家属们。
而病床上的老人在弥留之际还是尽力地睁开了眼看了看家人们,随后停止了呼吸,一旁的心跳记录仪发出了报警的声音。
老人名叫李光禄,家属们遵从他的遗愿,给老人举办了一场简朴的葬礼,在整理老人遗物的时候,翻出来了一个锈迹斑斑的小铁盒,老人的子女们对这个小铁盒记忆非常深刻,因为老人从来不让孩子们碰它,甚至还对孩子们大打出手,所以这个小铁盒一定是老人最重要的东西。

李光禄
如今老人去世了,子女们想看看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如果真的有什么贵重物品的话,也不妨当个传家宝传下去。
在打开盒子之后,里面只有几张奖状和几枚功勋奖章,因为时间久远,奖状已经泛黄变脆,如果稍微一用力就能撕开一道大口子。

李光禄老人的奖状
但奖状上仍然清晰地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奖状”这几个大字,但剩下的字就非常模糊了。
这让子女们感到非常震撼,虽然在此之前听父亲说过有当兵的经历,但从来没听说立过哪些功。
难道李光禄老人还有什么特殊的身份吗?
随后,子女们就拿着奖状和勋章到当地县政府,想让他们帮忙鉴定一下。
当鉴定人员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发现上面的时间和公章怎么也不像假的,在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老人的姓名和籍贯之后,就上报了当地人武部,希望能够调查李光禄老人的档案,还把奖状、勋章拍成照片寄了过去。

老人的部分勋章
结果当天下午,县委书记和工作人员们就来到了李光禄老人的家里,并送来了花圈和挽联,乡亲们也都赶来凑热闹。
原来,经过确认,李光禄老人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奖状和勋章都是真的!
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可在乡亲们的眼里,李光禄就是一名本本分分的农民,然而今天发生的一切,却彻底改变了大家对他以往的印象。
那么李光禄老人的身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时间回到1921年,李光禄出生在四川省三台县的一个穷苦家庭里,好在李光禄从小就乖巧懂事,总是帮着父母下地种粮、上山砍柴,稍微长大一点之后,他就开始给家乡的财东家做工,尽管李光禄拼尽了全身的力气也挣不到多少工钱,家里还是过着揭不开锅的苦日子。

旧社会的穷苦百姓
期间李光禄曾想过去当兵,但遭到家人强烈的反对,父亲甚至和他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但家人更担心的则是他的生命安全。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就开始四处“抓壮丁”。

国民党抓来的壮丁
很不幸,李光禄就被国民党军队抓了过去,由于国民党军队作风极为恶劣,而且干部腐败不求上进,李光禄就经常受到欺负,也没少挨打,所以他对国民党没有一点的好感。
新中国成立之后,朱总司令命令所有解放军战士们,彻底消灭所有国民党反动派残留余孽,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同年11月1日,“西南战役”爆发,李光禄由于没受到多少的训练,就被安排到了后勤去工作,但是李光禄早就听说解放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就想到一定要离开这里,去投奔解放军。

国民党部队
但直到1950年,李光禄才被派上战场,在这场战役期间,李光禄串通了几名战友,趁着大部队冲锋的时候,故意拖延速度,一起投诚了解放军。
来到解放军的队伍之后,李光禄发现解放军上上下下团结一心,官兵们同吃同住,更没有打骂士兵的现象,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

解放军战士们
可就在此时,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把朝鲜战争的战火引到了鸭绿江附近,并借此来试探和破坏新中国的主权。
李光禄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志愿军第五十军,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
志愿军刚刚进入朝鲜,就前后发动了三次战役,把敌人赶到了三八线以南,并重创了敌军主力。
志愿军奔赴朝鲜
美军由于咽不下这口气,就调来了英国皇家坦克营来阻挡住我军的进攻速度,而美军却丢下了他们随着盟军大部队撤退了,随后英军发现事情不妙,也逃跑了。
彭德怀觉得,如果能够在高阳岱西山发起阻击的话,向北可以断绝英军的退路,向南可以攻击美军把守的汉城。

高阳阻击战
就命令第五十军149师完成这项重要任务,此时的李光禄由于作战英勇,被提拔为了一名副班长,李光禄和战友们奉命在仙游里附近埋伏,但两条腿哪里能赶得上坦克,为了能够快速赶上敌军的行进速度,志愿军战士们就翻山越岭抄小路追击。
于第二天清晨,全体战士到达预定的伏击地点,并设好了埋伏。
过了一会儿,有差不多十余辆坦克和二十多辆汽车进入了埋伏圈,在李光禄拉响地雷引线之后,其余的战士们就立即发起了进攻,由于第一次近距离攻击坦克,许多战士没有经验,有的甚至还是头一回见坦克这种铁疙瘩。

志愿军战士冲向坦克
好在埋伏圈相当管用,被地雷袭击后的敌军伤亡惨重,但是剩下的几辆坦克不停地向四周开炮,还是对战士们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志愿军战士们不惧死亡,英勇的向敌人扑去。
但敌军的坦克里有几辆可以喷火的坦克,喷出的火焰长达上百米,同时还有机枪扫射,而志愿军又缺乏可以远程射击的反坦克武器,就只能拿着炸药包冲过去。

敌军的喷火坦克
但这就导致自己会进入坦克的射程之内,李光禄眼看着冲过去的战友们被火焰吞噬,在高温的灼烧下痛苦地死去,就抄起了一个炸药包让战友们掩护自己朝着敌人奔去,李光禄从一个斜坡上冲了下来,把炸药包的引线拉燃之后就拼尽全力地扔了过去,随着一声巨响敌军坦克成为了一堆废铁,但李光禄也被爆炸之后产生的冲击波给震得飞了出去。
另一名战友也紧随其后,但由于炸药包引线太长,扔过去之后坦克早已经驶过去,让炸药包在坦克的身后爆炸,这名战友也被坦克喷出来的烈火中壮烈牺牲了。

报废掉的坦克
此时,李光禄已经苏醒过来,吐了一口鲜血之后,看到一名爆破手端着爆破筒朝着敌军坦克冲去,虽然艰难地把爆破筒插进了坦克履带,但可能是由于没插稳的原因,爆破筒被坦克履带甩了出来随后爆炸,但好在这名战友没有牺牲。
李光禄见状,就回去再拿了个炸药包,并把两颗手榴弹捆在了一起,但为了能够让炸药包尽快爆炸,李光禄索性就把导火索截短了3公分,但这样就会增加危险性,他想都没想就又冲了出去,在营长的指挥下,短短的几秒钟之内,李光禄就拉燃了炸药包引线扔了出去,并迅速找到了隐蔽地点,又成功炸毁一辆喷火坦克。

李光禄凭借着硝烟又摸回了指挥所,想再找些炸药,营长告诉他已经没有炸药了,又看了看他一身的伤之后就命令他快去包扎。但是李光禄还是提着手榴弹又冲了出去,并对营长说道:“敌人的坦克还没有消灭完,我不能退缩!”
就在敌人坦克经过一处斜坡的时候,李光禄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就纵身一跃调到了坦克的头顶上,掀开了坦克上的盖子,把两颗手榴弹扔了进去,此时敌人的子弹从李光禄的头顶上飞过,李光禄随后就迅速翻身跳了下去,又把一辆装甲坦克炸成了废铁。

但就在坦克爆炸的一瞬间,李光禄全身都被点燃,火苗沿着裤子和衣服往上窜,烧伤了他的双手和面颊,李光禄就往地上一趴,翻滚到了安全地带,并滚灭了身上的火,但此时的李光禄由于伤势太过严重,感觉每个关节就像扎进去了无数颗图钉那样疼,没有任何力气站起来,随即再次昏迷过去。
当战友们找到李光禄的时候,发现他已经被烧伤而导致昏迷,浑身上下受伤40余处,就立刻带回后方医院进行抢救。

被炸毁的坦克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志愿军五十军149师446团2营所有战士消灭了英国皇家坦克营,共摧毁坦克27辆、汽车3辆、还缴获4辆坦克,击毙200余人、俘虏200余人。
而李光禄经过军医全力的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五十军军长曾泽生把这次战报上报给了了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并着重表扬了李光禄,经志愿军总部和中央军委研究决定,全军通报表扬五十军149师446团2营所有战士。

曾泽生
并给战士李光禄记特等功一次,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奖状,并授予特等功勋章。
1953年战争结束之后,李光禄和战友们带着无上的荣誉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上级考虑他是特等功臣就给他安排了一份好的工作,但被李光禄拒绝了,但组织上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甘肃陇西的一个军需站的工作。
此后,李光禄就把曾经立下的奖状和勋章锁在了一个铁盒里,对谁都只口不提,以至于后来他的妻子和儿女们都不知道他曾经立下的战功,就这样李光禄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直到退休。

李光禄和战友们
退休之后,李光禄和老伴在四川三台县的老家里盖起了几间瓦房,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清贫生活,村里的乡亲们只知道李光禄曾经当过兵,对他立下的功劳却毫不知情。
于是直到老人去世之后,他的英雄事迹才被世人知晓,后来各大媒体都在讲述关于李光禄老人尘封了半个世纪的秘密。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有许许多多像李光禄老人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保家卫国建立了足以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他们用满腔的热血和赤诚之心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