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在东北修建的海拉尔要塞,总工事面积达到了10000平方米,地上地下各类设施十分齐全。以那个时代的标准,是最高水平的、一流的军事工程。但是,修筑这一要塞的具体细节,留下的资料非常少。
据说,当时被迫参与修筑的数以万计的劳工无一生还,全部遇害。建国后,当地相关部门为了还原真相,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走访,最终寻找到了一些珍贵的资料。
从小就生活在海拉尔的赵华,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经历。他说,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去敖包山的地下工事玩。1945年苏军击溃关东军时,把地上工事全部摧毁,却留下了地下的部分。赵华年幼的时候,地下工事的坍塌处有很多洞口式的通气孔,里面也有很多天然溶洞。
当年赵华和小伙伴发现一个很大的溶洞,里面有排列整齐的锅灶,就像一个大食堂一样,容纳200人完全没有问题。再往里爬,还有很多洞,经过三个小时的爬行,他们在洞穴里发现了清澈的泉水,还能听到流水声。
在一个地下房间里,赵华他们还发现了几个靠墙坐着的尸骨,那是日本投降时,自我了断的日本兵。因为时间久远,有胆大的孩子用木棍去挑尸骨身上的衣服,一挑就成了一块碎布。另外,在很多洞口他们还发现了翻板坑,据说以前坑里还有尖木桩……
钢筋混凝土的庞大地下要塞,到底是怎么修成的呢?
解放初,两个日本战犯供述,1934年开始修建海拉尔地下工程,作为步兵、炮兵、工兵等部队防守而用,里面集中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物资,具体的种类和数量不清。一些在海拉尔车站工作过的老员工,也确认在修筑工事期间,火车拉来了无数的钢筋、水泥、粮食、武器、燃料等物资,也运来了大批的劳工,只见运进去,不见运出来。
那么,当年的那些中国劳工,修建海拉尔要塞时,到底遭遇了什么呢?一位名叫张玉甫的卫生队工人,生前留下了自己的回忆,他是现在已知的唯一逃出来的劳工。
张玉甫原本住在河北滦县,老家遭了饥荒,他就和别人一起闯关东。在郑家屯的时候,遇到了有人要招工,他就跟着一起走了。他们那一批大约400人,到了火车站张玉甫就有了不安的感觉:他们被日本兵赶上了四节大闷罐车,车门被锁死,不知道要去哪里。
火车走了两天两夜,闷罐车里一片黑暗,每天只有一顿饭,也不给喝水。一直到第三天深夜,火车终于停了下来,张玉甫跌跌撞撞地走下车,才发现外面一排排的日本宪兵,杀气腾腾地端着刺刀,让人胆颤心惊。点名之后,他们又被押上了十几辆军用大卡车,在黑暗中开进了深山之中。
第二天天亮时,张玉甫发现他们被拉到了一座山上,有人悄悄告诉他,这是海拉尔的北山。一眼望去,山上都是一长排一长排的工棚,还有无数的铁丝网和岗楼,端着刺刀的日军四处巡逻。
在这里干活,只有死路一条。
日本人修地下工事,需要大量的中国劳工,他们每天的工作十分辛苦。据张玉甫回忆,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打洋灰、挖洞子、挖沟,那些壕沟都是三米多深,在下面挖沟的人一铁锹要把土石甩到上面,连续干上一天,两条胳膊都举不起来。但是,没有办法,不干活日本人就用皮鞭抽,要么就用刺刀捅。
从早到晚,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太阳落山才能回到工棚,摸黑吃饭。在这里,早晚两顿都是高粱米稀饭,中午是硬邦邦的混合面(极其劣质的面粉)小窝窝头,每人四个,根本吃不饱。没有什么菜,一天三顿都是盐豆子,喝生水。且不说吃这些东西没力气干活,单单是喝生水,就让很多人拉肚子,瘦得不成人形。
住的工棚条件也差,一排棚子有半里长,劳工一个个挤着睡觉,躺下就不能翻身了。工棚里面潮湿黑暗,住一段时间,很多人都会生疥疮。日本人为了防止劳工逃跑,每个棚子只在中间留一个小门,晚上如果想要大小便,必须凑够4个人才能拿着牌子出去。如果回来的时候少了一个人,其他三人就倒霉了。
张玉甫说,去的时候穿什么衣服,就一直穿着,日本人没有发过一件衣服。但是有比他早来的人说,冬天的时候太冷,日本人发过一次麻袋一样的更生衣——这是用破棉絮、破衣服、植物秸秆等,重新加工制成的衣服,穿不了多久就会破破烂烂的,完全不保暖。劳工没有办法,冬天就用洋灰袋子绑在身上取暖。
就这样,累死的、病死的、饿死的、冻死的,以及被日军看守打死的,不计其数。张玉甫很快就意识到,日本人根本没打算让劳工活着离开,来了这里,就只有死路一条。
张玉甫不想死啊,他想活下去。
有一天下午,特别闷热。一个年轻的苦力连续打了很多天的石灰,累得腰酸背疼,于是直起腰擦了一把汗。正巧这一幕被日本监工看到了,他跑过来一把夺过铁锹,毫不犹豫地砍了下去。这个年轻劳工被砍中了脑袋,晃了晃就倒下了。监工就说:“谁要磨洋工,谁就跟他一样,来人,把他拖走。”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劳工迟早都是死,区别就是死法不一样。张玉甫经过几个月的折磨,瘦得不成人样,而且病倒了,没几天左眼就看不见了。日本人一看,这个劳力肯定是干不了活了,就把他扔到了病号房。
病号房里住着500多人,基本上都卧床不起,只能痛苦呻吟。日本人当然不给治病,所有人只能躺着等死。病号一天只有一碗高粱稀粥,不病死也会饿死。日本看守每天早上进来查看一番,用脚挨个踢一踢,发现不动了就让人拖出去。每天至少有三个四熬不过去的,尸体都集中起来,过几天用卡车拉走,全部扔到河边去了。
想逃跑,抓住就惨了。张玉甫还没生病之前,有一个劳工半夜逃跑,但是还没爬过铁丝网,就被日本人的狼狗追上了。第二天张玉甫他们去上工,就看到路边的电线杆子上,吊着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这就是那个逃跑的劳工,已经被打得不成人形。他就这么一直被吊了三天,白天被皮鞭打,晚上被蚊虫咬,直到死去。
所以,逃跑如果被抓回来,只能是死路一条。但是如果不跑,同样也是死。张玉甫想了想,万一能跑出去,就能活下来,为什么不试试?
1936年7月的一天晚上,张玉甫躺在病号房里,听着周围人的呻吟声,想着该怎么才能逃跑。
门口的日本守卫,一直用口琴吹着日本小调,让人心烦意乱。
忽然间,口琴声停了!张玉甫赶紧竖起耳朵,又听到了轻微的鼾声,难道守卫睡着了?因为病号十分虚弱,日本人觉得不太可能逃走,所以病号房的看管没有那么严格,只有门口这一个守卫。这是难得的好机会,张玉甫赶紧光着脚从病床上下来,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探头一看,日本守卫还真是抱着枪睡着了。
张玉甫轻轻拉开了门,小心翼翼地从看守面前走过去,然后撒开脚丫子往山下跑。跑了没多远,前面忽然出现了铁丝网,劳工之间一直都传说,日本人布置了高压电网,谁都跑不掉,难道这就是电网?张玉甫知道已经不能回头,于是硬着头皮伸出了手,摸了摸铁丝网,没电。
没电就好,赶紧走,张玉甫在铁丝网中扒开一个口子,用力钻了过去。他的手被割破了,鲜血直流,身上的衣服也被撕出了一道道口子。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张玉甫只有一个信念,继续跑。所以,他用尽全身力气往前跑,几十米后,又是一道铁丝网,张玉甫又钻了过去。
就这么,一连钻了七道铁丝网,张玉甫全身都是伤口,终于来到了最后一道壕沟前。他毫不犹豫地滚下了壕沟,又从另一边爬了上去,幸运地下了山。
张玉甫活了下来,建国后回忆了那段恐怖的日子。这是这一份珍贵的回忆,让后人能够了解,当年海拉尔要塞的中国劳工,到底遭遇了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铭记这段历史?因为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是爱好和平的,就算不去招惹别人,也会有人对我们虎视眈眈。海拉尔要塞中国劳工的遭遇,会不会再一次发生呢?和平年代会有很多天真的人,觉得灾难离自己很遥远。
实际上,如果我们不团结不强大,再一次被欺负是很正常的。所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让所有人都多了解一些国人苦难的经历,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