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说法,说重机枪不是直射杀伤敌人的,是在视距外靠曲射杀伤敌人的,还说一战索姆河战役中,德军的MG08马克沁重机枪采用曲射的方式,机枪隐藏在堑壕里,射手不露头,枪口斜朝上打,这样子弹如下雨一样落到英法军队堑壕里大量杀伤。还有人知道一些专业名词,提到了“超越射击”,说重机枪标准打法就是这样,弹道从己方步兵头顶飞过,落下来杀伤敌人,这样才能在步兵身后掩护射击不打到自己人,电影电视里直接瞄准射击都是拍给观众看的。
这个“索姆河战役重机枪曲射”的段子彩云在多个资讯类平台都看到过,但很遗憾,这个段子是瞎编的;
重机枪还是以直接瞄准射击为主的;
重机枪超越射击是有的,但不是这么打的;
甚至重机枪射手看不到目标,像曲射火炮一样以间接瞄准方式射击敌人的打法以前也是有的,但也不是段子里说的这样打的。
重机枪怎么射击?
绝大多数时候重机枪还是以直接瞄准为主要射击方式,基本原理和步枪、轻机枪射击没多大区别,射手通过照门、准星向目标瞄准,构成三点一线,然后按压扳机发射。有点不同的是重机枪架设在稳定的枪架上,枪架比起射手身体是一个更稳定的射击平台,再加上重机枪枪管长,打的又是大威力步枪弹甚至大口径机枪弹,所以重机枪的有效射程远大于步枪,能达到1000m以上。
这里就正好能回答一些读者的问题:为什么通用机枪枪管长度不变,发射的枪弹也一样,可轻机枪状态、重机枪状态的有效射程却不同?
道理就是发射平台的稳定性。轻机枪状态打开的两脚架是一个不稳定的平台,还得靠人体辅助支撑承受后坐力,因为平台不稳定,枪口晃动大,射击散布就大,尽管发射的子弹威力并不小,但到远处散布就大了,无法有效打击目标,所以有效射程就近;重机枪状态因为机枪装在三脚架上,三脚架比两脚架稳定得多,打远距离点目标时枪架高低机、方向机还能锁定,平台稳定了,弹头飞到更远距离仍有密集的散布,仍能打击目标,所以有效射程就远。
就在头条有键盘军事家坚称,影响枪械有效射程的就是子弹火药量,枪本身不影响有效射程,还一口一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对这样“不同的观点”,大家以后遇到了,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既然重机枪还是以直接瞄准射击为主,那么在战场上,当重机枪布置在我方步兵身后掩护步兵冲击时又是怎么保证不打到自己人的呢?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重机枪掩护步兵分队冲击时并不布置在步兵分队正后方,而是部署在侧后方,利用步兵冲击队形的侧翼射击压制敌人,这样就不会打到自己人了。但侧翼射击要严格控制机枪方向射界,要锁定机枪枪架的左右射界限制器,避免机枪枪管摆过头,把子弹打到己方步兵队形里去;当步兵分队冲击到敌阵地前沿,即将进入重机枪危险射界时,重机枪要停止射击,避免误伤。
什么是超越射击?
很多人知道超越射击这个术语,但把超越射击等同于间接瞄准射击,以为超越射击时射手看不到目标,是斜对着天空抛子弹,由此又误以为机枪掩护步兵冲击时就是超越射击,其实不是这样的(前文已经讲过,更多的时候是在步兵分队侧翼射击)。
超越射击是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弹道高,使弹头飞越己方步兵队形上方落到目标上的射击方式,但此时射手还是用眼睛通过照门、准星向目标直接瞄准,并不是什么斜着对天抛子弹,只是弹道有较长一段高度较高,超过了己方步兵队形。需注意这里有个前提是“地形条件允许”,一般都是己方机枪阵地位置较高,步兵要穿过一个低洼谷地向敌人占领的高地冲击时才能用,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弹道高有足够的冗余度(按照教程弹道高必须大于2.5m),而且机枪必须锁定高低射界限制器,控制机枪最低射界,当步兵冲击到临近敌人阵地,快进入危险界的时候,机枪必须停止射击。
如果忽略“地形条件允许”这个前提,以为重机枪在平原上也能在步兵冲击队形后方超越射击就错了。重机枪弹道虽然是一道抛物线,但毕竟不是迫击炮榴弹炮,它的抛物线很低平,上升缓慢,如要让弹头通过步兵队形时达到2.5m弹道高,机枪就得向后挪动到步兵队形背后几百米甚至更远的地方,机枪到目标的距离要达到几千米,远远超出机枪有效射程,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重机枪打超越射击是有的,但超越射击不是对天抛子弹,射手还是直接向目标瞄准的,而且超越射击是有地形条件限制的,在没有地形条件的情况下掩护步兵冲击更多的靠侧翼射击,不是超越射击。
重机枪能不能“曲射”?
那么,重机枪能不能像段子里说的那样,射手看不到目标,枪口斜向上打,让子弹飞过一道很高的抛物线,像下雨一样落下来杀伤集群目标,也就是一些人说的“曲射”(其实曲射这个词是不大准确的,但这里暂且一用)呢?还真是有的,这叫重机枪间接瞄准射击。
重机枪间接瞄准射击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战术,在机枪发明的早期由于重武器还不像现在那么多,人们对机枪这种新式武器的功能报以更大的期望,其中就包括期望机枪用高抛弹道越过遮蔽物,以间接瞄准的方式杀伤集群目标。
间接瞄准射击时由于有遮蔽物阻挡,射手看不到目标,需要观察员来观察目标,观察员需向射手提供两个基本的诸元:
1、射向:目标在机枪的哪个方向。
2、距离:目标离我多远,决定机枪枪口要仰起多大角度。
在射击前,需先确定重机枪的基准射向,并用标杆(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射击时炮班长拿的那根红白两色的杆子)固定,观察员提供方向诸元时告诉射手,目标在基准射向左或者右多少密位。此时射手不是用普通表尺瞄准,而是用能装定射向的周视瞄准具瞄准,先向标杆瞄准,装定基准射向,再向左/向右转动刻度盘,装定目标方向与基准射向之间的夹角,然后转动枪架,重新向标杆瞄准,锁紧方向机,此时机枪就装定好射向了。
装定完射向后,还要根据射击距离装定表尺,还是由观察员用望远镜、测距仪等工具目测目标距离,射手根据机枪射表,查xxxx距离目标,装定多大的高低射角,然后利用周视瞄准具上的刻度装定高低射角,将机枪枪口上仰角度固定,锁定高低机。
方向、高低射角装定好后,要开始试射,试射要用专门的试射燃烧弹,弹头内装燃烧剂,击中目标时会发出明亮的火焰,机枪打一串试射燃烧弹后,观察员观察弹着点火焰,看与目标之间的偏差量,随后发出修正指令,命令机枪射手微调射击诸元,再打一串子弹,直至弹头覆盖目标,代表机枪已正确瞄准目标,此时开始效力射,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机枪连续射击,一串串子弹飞过去,像下雨一样覆盖杀伤集群目标。
怎么样?这打法是不是跟火炮射击差不多?在机枪发明的早期这种打法普遍受到重视,到二战时期还有用,但已经用得少了,因为这种打法效率太低——有迫击炮谁还用这个?而且由于机枪的弹道还是比较平直,所以即使打间接瞄准射击,射角也没有段子编的那么大,什么在堑壕里对天打,子弹像下雨一样垂直落到对方堑壕里,这是迫击炮的弹道,机枪是没有这么大的射角的。
彩云还真找到一个重机枪打间接瞄准射击的照片:二战时期英军的维克斯重机枪,注意图中机枪装了周视瞄准镜,水平的镜筒和枪身已经有较大夹角,射手又位于较低的掩体内无法通视目标。但从这张照片能看出,即使打间接瞄准射击,机枪射角也没有本文第一张图那么大,那张图是在对空射击。
至于索姆河会战时英法军队巨大的伤亡主要发生在步兵冲击阶段,英法军队以为连续几天的炮兵火力准备已彻底摧毁德军火力点,步兵冲上去占领阵地就行了,没想到德军很多火力点并未摧毁,步兵发起冲击后遭到德军复活的机枪火力点猛烈射击,遭遇惨重伤亡。也就是说,英法军队是冲击过程中被德军机枪直射火力杀伤的,不是像段子说的那样,在堑壕里被德军“曲射”的弹雨杀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