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初,苏联首都莫斯科,虽然冬天已经过去了,但人们还是能感到阵阵寒意。
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的罗舜初,在结束与苏方人员的谈判后,迈步走出了大门,他抬头看了看莫斯科的天空,然后非常小声地叹了口气。
当天晚上,罗舜初向国内发去一封电报:苏联对我海军提出的订货需求有困难。没过多久,他收到了海军司令萧劲光的回电:有总比没有强!只要能用,就要尽一切可能争取!
正是这封回电给罗舜初增添了继续谈判的信心,也促成了用“68吨黄金”购买苏联4艘下水十多年的旧军舰的交易。
我国为何要花这么大的价钱做这笔生意?这笔生意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
1953年年初,朝鲜战场形势有变,新上台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蠢蠢欲动,妄图在朝鲜半岛西海岸策划新的登陆行动,以此来打破前线僵局。
为了加强防御,毛泽东主席致电斯大林,表示中国打算派遣海军志愿军赴朝作战,希望苏联能援助一批海军装备。
斯大林考虑到海军的作用,这次很快就答应了中国的要求。而中国方面,也专门从相当有限的国防经费里拨出专款,以便从苏联那里购买4艘大型的驱逐舰。
然而到了3月5日,斯大林却突然因病辞世,这打乱了中苏之间已经商定好的海军援助计划。
3月7日,海军副司令罗舜初跟随周恩来总理带领的吊唁团来到莫斯科,在斯大林的葬礼结束后,罗舜初接着与苏联有关人员谈判援助问题。
但苏联新的领导人马林科夫却表示,自己不知道斯大林曾答应援助中国海军装备的事情。
经过罗舜初等人的努力,苏联方面最终同意继续执行援助计划,但在装备种类、数量以及供货时间上,苏联依然表示自己确有困难。
罗舜初不得不致电国内,汇报了与苏联谈判的情况,并请示该怎样应对。海军司令萧劲光在回电里向罗舜初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一切尽量争取现成品、半成品,哪怕是他们用过的,只要还有作战能力和教育作用,总比完全没有好!
其实,萧劲光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即便是苏联现在已经看不上的破烂,但只要还能用,就是我们中国所需要的。
萧劲光还用日本举例,他告诉罗舜初:苏联最新的最秘密的东西绝不会给我们,但他们老旧的装备对我们依然非常有用,日本现在就是拿着美国人看不上的东西来加强自己的武装力量。
有了萧劲光这番话,罗舜初的底气增加了很多,后来他又专门回国,向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进行汇报,也得到了类似的答案:苏联舰艇虽然是旧货,但对中国海军依然是具有作战能力的武器,至于数量上则可以削减一半。
很快罗舜初重返苏联,继续进行谈判。最终在1953年6月,中苏关于海军援助顺利达成协定。
根据协定内容,苏联将以贷款形式在3年内向中国提供各类成品舰艇32艘,另有半成品舰艇49艘,以及水雷、火炮技术图表文件等等;中国将在10年内还清该笔总额6.1亿卢布,年息为2%的贷款。
这也成为了中国从苏联那里进口海军装备、取得技术转让数量最大的一笔交易。
其中4艘成品的驱逐舰的价格颇为昂贵,每艘价格达到6000万卢布,按当时折算价格约等于17吨黄金!
也就是说为了这4艘驱逐舰,中国就拿出了相当于68吨黄金的钱!
虽然这笔巨款是用农矿产品偿还的,但价值却是实打实的68吨黄金。如果按照现在的金价折算下来,其价格至少也要超过200亿人民币!
如此巨款造几艘我军现役先进的驱逐舰也不在话下! 那么这4艘买回来的驱逐舰放在当时算不算先进呢?
很遗憾的是,正如前面萧劲光对罗舜初所说的那样,它们并不是苏联最新的东西。这4艘驱逐舰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工的,至于设计思路则还要再往前推十年。
由于动工时焊接技术不成熟,它们的舰体采用的都是相对落后的铆接技术,再加上苏联当初对自身海军的定位不够,以致于军舰内部空间狭小,通风不良,居住性也非常差。随着装备的更新迭代,这些军舰在苏联海军内部也已经快要被淘汰掉了。
等到交到中国手里时,它们完全就是舰体破旧、技术落后的二手货。而即便是这样的二手货,却也要价高达“68吨黄金”!
所以如果单纯从钱的角度来看,这对中国完全是一笔亏大发的买卖,但事实果真如此么?这就要看这笔生意给当年的人民海军带来的价值如何了。
1949年成立的人民海军,与新中国一样都是一穷二白,虽然也有一些船可用,却都是非常老旧的中小型舰艇,作战能力堪忧,而且部队又缺乏必要的人才,不知道要如何打造中国海军,至于自己造舰艇就更像是天方夜谭了。
不过毛泽东主席却给首任海军司令萧劲光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积极争取苏联的援助,在海军建设过程中要很好地向苏联海军学习。
这一年的11月份,萧劲光与海军副司令罗舜初等人,带着草拟好的中国海军建设计划赶往苏联,既是为了参观学习,也是为了争取海军建设方面的援助。
然而这次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当时苏联担心向我国提供海军舰艇会刺激到美国,只答应通过陆路的方式,运送一些小型舰船和器材给我们。
舰船小归小,总比没有强,但很快随着朝鲜战争的深入,我国需要大量购买苏联的飞机和大炮,而当时财政又没有多余的钱,结果只能靠压缩海军的经费来应急。
萧劲光等人不得不反复修改海军建设计划,同时大大减少购买舰艇等装备的数量,结果到头来连这些小的舰船也没有了。以致于那几年的人民海军既没有充足的经费,更没有所需的舰艇,日子过得非常窘迫。
有一次,萧劲光去视察山东威海刘公岛的海军部队,从刘公岛到岸边有很长一段距离,必须要靠渡船才行。
但身为海军司令的萧劲光却没找到一条可以开动的舰艇,众人没有办法,只能找当地的渔民,租了一艘小渔船才得以登上刘公岛。
那位开船的老渔民看着这群身着海军制服的军官,然后满腹狐疑地询问萧劲光:您真的是海军司令?可海军司令怎么会坐我这条渔船呢?
这件事给萧劲光留下了很深的刺激,但当时条件的确困难,他这个两手空空的海军司令也没有什么办法。
比起海军司令坐渔船这样的窘境,那些战斗在前线的海军将士所面对的困难显然更大。
当时在东南沿海,国民党反动派凭借着海上优势,不断进行骚扰,而年轻的解放军海军部队只能开着排水量几十吨的小艇,去对抗上千吨吨位的敌人军舰。
尽管凭借着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许多战斗以胜利告终,但得知这些情况的萧劲光却痛在心上,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我们的海军战士们开上大船大舰!
不过这时朝鲜前线才是重中之重,身为海军司令的他必须要以大局为重,只能将海军建设一放再放。
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人民海军的早期建设因为朝鲜战争而陷入停滞,转机却也是因为朝鲜战争而来。
那是在1952年,美国为了打破朝鲜战场上的僵局,企图在中朝联军后方发起登陆作战。苏联建议中国要加强海防,并表示可以为中国海军提供装备援助。
于是萧劲光和罗舜初等人再次赶往莫斯科,商讨解决海军武器装备问题。不料这次谈判却因为装备数量、交货时间等问题又一次出现波折,期间萧劲光还试着提出想要购买几艘驱逐舰,但对方却一艘也不答应。
为此罗舜初在回国后不久,不得不又重返莫斯科同苏联海军部门会谈,督促他们解决问题。
萧劲光当时就感叹道:即便是答应了的东西,要落到实处也并不那么容易!接下来的1953年,中苏双方继续进行谈判,期间还因为斯大林的去世险些前功尽弃,但好在新的苏联领导层迅速改变了此前拖拖拉拉的做法,再加上中国肯花大价钱,于是在斯大林去世三个月后,中苏两国就顺利达成了援助协定。
根据此次协定以及随后的补充协定,中国先后共从苏联那里获得了137艘舰艇,人民海军的战斗力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尤其是其中后来被称为“四大金刚”的4艘驱逐舰,为当年在南海与外军驱逐舰对峙的老一代海军官兵增添了许多底气。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4艘军舰还都是我海军最大的水面战舰,它们正是前面我们提到的用“68吨黄金”换来的那几艘军舰。
但与其说是它们价格昂贵,实际上倒不如说这是为了获得技术而花费的钱。苏联向我国转让了5种型号舰艇的全套技术图纸以及有关材料和设备,此后我国本土的造船厂也可以自行装配制造舰艇,这不仅锻炼了造船工业的技术力量,还为将来研发自制舰艇提前铺好了路。
而且正是得益于这笔生意的成功,随后苏联又卖给了我们其他的舰艇,到1955年底中国海军就已经初具规模,不再是几年前撑着帆船打仗的海军了。
虽然这些舰艇比较老旧,但如今的中国海军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价值是用多少吨黄金也买不来的。
内容来源:
萧劲光:《萧劲光回忆录》,当代中国出版社
彭学涛:《苏联援助中国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内幕》,《文史月刊》2012年第2期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