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举世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结束后,开国领袖毛主席迫不及待地接见了支前模范代表们,其中有一位来自河北的,衣着朴素的农妇,格外引人注意。她是谁?
毛主席亲切地和模范代表们一一握手,当走到这位农妇面前时,毛主席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农妇既激动又紧张地回答:“我叫戎冠秀!”
毛主席听完农妇的回答后,高兴地点点头,说道:“你的名字我记得!”
能得到毛主席的接见,还被主席亲自问话,这对于农村出身的戎冠秀来说有些受宠若惊,令她更意外的是毛主席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戎冠秀激动地握住毛主席的手,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话。
戎冠秀本是来自河北的一位农妇,却能在开国大典后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她的名字连毛主席都知道,戎冠秀到底是什么人?在她的一生中又发生了哪些传奇故事呢?
一、一瓢黑豆的恩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在中华大地上肆虐,一路燃烧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胡塔沟村。日寇来到这里之前,胡塔沟村本是一个风景秀丽、安静祥和的小农村,村民的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总算是有个盼头。
戎冠秀9岁就当了丈夫李有家的童养媳,两个人男耕女织,小日子很是幸福。后来村子里来了一位小学教师,他四处在村子里宣传革命道理,告诉大家共产党的政策和方向,戎冠秀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也明白共产党是咱们“穷苦人民的队伍”。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到来让戎冠秀的幸福生活彻底破碎,为了活命,戎冠秀跟着丈夫一家人背井离乡,来到了大山深处的下盘松村躲避。
虽然深山中没有战火蔓延,但是如何生存下去也是个大难题,尤其是到了寒冬腊月,山上没什么吃的,就连动物都少了很多,和戎冠秀一起躲难的很多村民都被饿死、冻死在深山里。
眼睁睁目睹了这一切的戎冠秀,只感觉眼前的生活充满了绝望。
就在国民党不断后撤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承担起了带领中国军民“一致对外,抗日救国”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火焰瞬间燃遍了每一个山沟沟。
八路军队伍来到了深山中动员群众抗日,当时戎冠秀一家已经没有一点口粮了,绝望地在深山中等死,一位八路军战士得知戎冠秀一家的情况后,当场就从自己所剩不多的干粮袋里倒出一瓢黑豆,递给了戎冠秀。
戎冠秀当场就感动得落下泪来,此后她逢人就说:“要不是这一瓢黑豆,我的3个孩子就要被饿死了,这一瓢黑豆救了我的孩子,救了我!”
冬天过后,戎冠秀和丈夫李有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入党的时候戎冠秀已经42岁了,但她的政治觉悟很高,还被推选为下盘松村的妇救会会长。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戎冠秀意识到了妇女解放的重要性,自己已经深受封建礼教的荼毒,不能让更多的中国女性拥有和自己一样的遭遇,戎冠秀大胆地放开了自己的小脚,剪去了长发,提出了“放足剪辫子,自由找汉子”的口号。
就这样,在那个全国青壮年男子大批参军的情况下,戎冠秀和妇女同志们勇敢地走出了家门,打破了封建礼教数千年的束缚,成为了中国抗日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戎冠秀来说,中国共产党不仅是自己的指路明灯,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跟着这样的队伍,一辈子都不后悔!
二、永远不敢忘党恩
1941年,冈村宁次亲自指挥6万日军向晋察冀边区发起了惨绝人寰的“大扫荡”,晋察冀边区压力骤升。
得知前线战事紧张的戎冠秀,出任了交通转运站的站长,除了传递情报外,还要负责转运伤员。前线战火停歇的时候,戎冠秀和妇女同志们一起给战士们送水送饭,接送伤员。
为了能让伤员尽快得到救治,戎冠秀干脆将自己家改造成了伤员救济站,带领着同村的妇女同志们照顾伤员,喂饭喂水、接水接尿,大家没有一点怨言。
有一年冬天,一位叫做李栓栓的战士身负重伤,被战友从前线抬了下来,戎冠秀见到浑身是血的李栓栓心疼不已,连忙招呼人将李栓栓抬到了自己家的炕头上,为他检查伤势。
头部、脸部、脖颈等部位有好几个“血窟窿”,都是被日寇的刺刀捅伤的,身上沾满了鲜血,有自己的,也有敌人的,看着年纪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李栓栓,戎冠秀心疼地抚摸着李栓栓的脸庞,半天说不出话来。
清理完伤口后,李栓栓仍旧昏迷不醒,戎冠秀细心地喂水喂饭,用双手不断地为李栓栓按摩,看到李栓栓的双脚冻得青紫,戎冠秀解开自己的棉袄,将满是血污和泥污的双脚放在怀里暖和着。
在戎冠秀两天两夜的悉心照顾下,李栓栓总算是醒了过来,得知戎冠秀为自己做的一切后,李栓栓紧紧握住戎冠秀的双手,掉着眼泪说道:“大娘,你比我的亲娘还要亲!”
1943年秋天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又开始对平山地区实行“大扫荡”,戎冠秀急忙指挥本村群众进行转移,等到乡亲们都藏好了,戎冠秀孤身一人朝着敌人所在的南华门走去。
就在这时,南华门附近响起了激烈的枪声,戎冠秀连忙趴在地上探查情况,只见不远处来了一个人,一瘸一拐地跑着,胳膊好像是负了伤,无力地下垂着,等到走近了,戎冠秀才看到这个人身上的八路军臂章。
这是自己人啊!
戎冠秀当即从草丛中跳了出来,一把拽住这位负伤了的八路军战士,对他说道:“同志,快跟我走!”
随后,两人跳进了一旁的山沟里,从小路撤离了。
后来戎冠秀才知道这位八路军战士不仅负伤了,还患上了疟疾,本来在后方医院休养,因为敌人的“大扫荡”和大部队走散了,又在山里迷路了,要不是遇到了戎冠秀,只怕要死在日寇枪下了。
山路坎坷,戎冠秀看着战士苍白的脸庞,踉跄的步伐,主动说道:“同志,我背上你走吧!”
八路军战士看着戎冠秀斑白的两鬓,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让戎冠秀背着自己走,见他如此坚持,戎冠秀只能作罢,一路上搀扶着八路军战士来到了一个山洞外。
就在这时,身后又传来了噼里啪啦的枪声,戎冠秀连忙让八路军战士踩着自己的肩膀进山洞里躲避,情况紧急,容不得多想,八路军战士满是歉意地踩着戎冠秀的肩膀,爬进了山洞中。
正当他转身准备拉戎冠秀上来的时候,戎冠秀摆了摆手,嘱咐道:“你好好休息,无论外面发生什么都不要出来!”
说完,戎冠秀就朝着枪声响起的方向走了过去。
八路军战士内心忐忑不已,他很担心这位大娘的安危,一直等到日落西山,山洞外才传来了戎冠秀的声音,戎冠秀大声说道:“鬼子滚蛋了,快出来吧!”
本来戎冠秀打算将这位战士带回下盘松村养伤,但是战士却担心后方医院的同志惦记自己,执意要返回医院报信,戎冠秀放心不下他的安危,坚持要护送他去医院。
八路军战士深受感动,紧紧握住戎冠秀的手,说道:“大娘,放心吧,我回去医院一定好好养伤,争取上战场多杀鬼子!”
最终,戎冠秀依依不舍地送别了这位八路军战士,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战士就是八路军连长、边区著名战斗英雄邓仕均同志。
像李栓栓、邓仕均这样被戎冠秀救下的八路军战士多不胜数,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戎冠秀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挽救了许多八路军战士的生命。
戎冠秀照顾伤员很用心,有的伤员伤势太重了无法自主吞咽食物,戎冠秀就嚼碎食物嘴对嘴喂食,伤员们没鞋子穿,双脚被冻得乌青,戎冠秀就拆了自己的棉袄,掏出棉花紧紧包裹住伤员的双脚。
炎热的夏天,戎冠秀点着煤油灯,忍着蚊虫的叮咬,整宿整宿地为伤员缝补衣服、做军鞋,有一段时间伤员们生活很困难,连身新军装都分不到,戎冠秀仔仔细细地为伤员洗去衣服上的血污,又用针线缝补好,很多伤员没鞋穿,戎冠秀就动员村里的妇女同志为八路军做军鞋,戎冠秀的双手都磨起了厚厚的老茧。
在下盘松村养伤的伤员们,都将戎冠秀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战士们养好伤回归部队的时候,都舍不得离开戎冠秀,一个个跪在地下朝着戎冠秀磕头,心软的戎冠秀赶紧扶起战士们,掉着眼泪说道:“好孩子,快起来,咱八路军不兴这个,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戎冠秀本是河北农村的一位农妇,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大见识,但是在爱国情怀上,她付出的一切值得我们肃然起敬,戎冠秀是真正的“平凡英雄”,是“人民子弟兵的母亲”!
三、亲手将3个儿子送上战场
“给我的3个儿子都报上名,部队要哪个哪个去,全都要最好,如果不嫌弃我老伴,那就让他去给八路军喂马吧!”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驻扎在下盘松村,戎冠秀为3个儿子报名的时候说的。
在戎冠秀两口子的示范下,下盘松村瞬间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的参军热潮,人人都鼓励家中的青壮年参军,让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
1951年,戎冠秀将自己的三儿子李金兰送上了朝鲜战场,和邓仕均成为了战友。后来邓仕均同志不幸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戎冠秀难过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捂着脸不住地掉眼泪,在她心里,人民子弟兵比自己的儿子还要亲。
其实,她的三儿子李金兰也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戎冠秀一样很心疼,但是这一次她没有掉眼泪,因为国家和人民还需要她,戎冠秀顶着丧子之痛,再一次回归到了集体事业中。
1978年的时候,戎冠秀的长孙李耿成通过了解放军的各项测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戎冠秀在村口的大杨树下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孙子,虽然不舍,但戎冠秀的决心却是无比坚定的。
经历了丧子之痛的戎冠秀,依旧选择将自己的孙子送到部队去,为国家、为人民继续奋斗。也许她不知道什么叫“舍小家为大家”,但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无私的奉献!
边区人民为戎冠秀创作了一首《戎冠秀赞歌》,这首歌在晋察冀边区广为传唱,伴随着人民群众质朴的歌声,戎冠秀和子弟兵的感人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
戎冠秀被评为了劳动模范,还出任了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边区还特意开展了“学习戎冠秀运动”,一时间,戎冠秀声名大噪,成为了新民主主义劳动妇女的“模范代表”。
对于这些殊荣,戎冠秀自己却说:“说我是拥军模范,我可算不上,我就是见了部队,觉得可亲,非得和他们上去说两句话不行!”
四、一生13次被毛主席接见
很快,戎冠秀的故事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1948年,中共中央驻扎在晋察冀边区,毛主席经常听到人们谈论戎冠秀的故事。
毛主席将聂荣臻找来,好奇地问他这个戎冠秀是什么人,聂荣臻自豪地回答:“她是我们这里的支前模范,大家都喊她‘戎妈妈’。”
毛主席又询问了聂荣臻一些关于戎冠秀的情况,将戎冠秀的名字默默记在了心里。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下盘松村党支部接到了一封来自中央的电报,要求支前模范戎冠秀同志前往北京。
戎冠秀拿到电报后,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半天不敢相信,电报中写着自己要去北京见毛主席了。戎冠秀立马将这个喜悦的消息分享给了同志们,一时间,下盘松村的乡亲们赶紧争先恐后地跑到戎冠秀家里报喜。
乡亲们为戎冠秀准备了一辆驴车,还有路上的干粮,出发当天,戎冠秀穿着崭新的衣裳,在乡亲们的簇拥下离开了下盘松村,乡亲们依依不舍地嘱咐道:“见了毛主席,替我们问个好!”
1949年9月21日,戎冠秀作为支前模范代表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
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戎冠秀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共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戎冠秀内心无比骄傲和自豪,她从未想过自己能够拥有这样值得骄傲的一天。
开国大典结束后,毛主席从天安门城楼上快步走了下来,一边走一边问工作人员:“支前模范代表们来了吗?”
随后工作人员带领着毛主席来到了戎冠秀等人的身边,毛主席被模范代表们紧紧簇拥在中间,大家热情又和睦地相互握手和问好。
当毛主席握住戎冠秀双手的时候,他亲切地问道:“这位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戎冠秀没有料到毛主席竟然会主动和自己说话,紧张地用河北方言回答:“我叫戎冠秀。”
毛主席一听这个名字,高兴地连连点头,并说道:“你的名字我记得,只是从未见过真人呀!你是人民子弟兵的母亲,对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毛主席的话让戎冠秀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毛主席每天日理万机,公务繁忙,还能知道自己的名字和事迹,戎冠秀内心十分感动,这样的党和领袖,自己没跟错!
北京一行让戎冠秀深受鼓舞,回到下盘松村后戎冠秀更是向村民们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毛主席亲切和蔼的形象和问好,在工作中也更有干劲了。
虽然只是在村子里干基层工作,但是戎冠秀也非常认真,每天按时下地干活,按时按量完成劳动指标,有空的时候还会去拾荒,将捡来的废品全部上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党和国家作贡献!
在戎冠秀的一生中,先后13次被毛主席亲自接见,接连五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但不论身处何职,戎冠秀都不忘初心,一心为人民、为大众谋福利!
建国后,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了,组织分给了戎冠秀家5间大瓦房,戎冠秀将这些房子让给了村里的学校,自己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
戎冠秀在村里的工作很忙,最忙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匆匆端起碗扒拉几口就得赶紧回归到工作中,即便如此,戎冠秀一年还是坚持参加集体劳动170多天,国家发的工资,她舍不得花,全都存了下来,一旦出现了灾情,她总是村子里第一个带头捐款的。
当年那些被戎冠秀救过的战士也都回来看望他们的“戎妈妈”,戎冠秀清楚地记得自己救过每一位战士,即便已经年过90,戎冠秀的头脑依旧很清晰。
1987年八一建军节的时候,91岁的戎冠秀从自己大箱子里摸索出一双布鞋,仔仔细细地包好,又提笔写了一封信,寄给了聂荣臻元帅,当年在平山老区,老百姓和聂荣臻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么多年过去,戎冠秀依旧记得自己当年和聂荣臻的情意。
老人提起笔,颤颤巍巍地在信中写道:“快到建军节了,我和乡亲们很想念你,这双鞋是按照当年平山老区妇救会的标准做的,记得您很爱穿,就是不知道是否还合脚……”
很快,聂荣臻就寄来了回信,他在信中写道:“非常感谢你们寄来的纳底鞋和信件,我非常感动,这双鞋对我和子弟兵来说意义非凡,我将永远珍藏留念!”
从1988年开始,戎冠秀的身体逐渐变差了,有一次老人陷入了昏迷,部队领导赶紧将老人送到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聂帅知道后,特意派人送来一束“勿忘我”鲜花。
可惜的是,戎冠秀老人最终还是离开了,临终前,老人嘱咐家人死后一定要将自己火化,丧事一切从简。
随后,家人为戎冠秀穿上了她亲手缝制的寿衣,老人带着幸福的笑容离去了。
一位部队首长来送老人最后一程的时候,看着戎冠秀身上还打着补丁的寿衣,七尺男儿哭成了个泪人,首长哽咽着说:“戎妈妈,您总是这样,将全部心血都用在人民子弟兵身上,您总是想不到自己啊!”
聂荣臻、徐向前、杨成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发来唁电,石家庄举办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数千军民聚集在一起,自发来送“戎妈妈”最后一程。
结语:
当年,戎冠秀的长孙李耿成进入了中南海,站岗执勤的时候偶遇了毛主席,毛主席和蔼地问李耿成:“小同志,是哪里人啊?参军几年了?”
李耿成站直身体,恭恭敬敬地回答:“主席,我是平山人,参军三年了!”
毛主席点点头,低声说道:“啊,是平山老乡啊……”
李耿成又接着补充道:“是的,我奶奶是戎冠秀!”
一听这个名字,毛主席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微笑着看着李耿成,说道:“戎冠秀,我认得……”
斯人已逝,革命先烈们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他们留下的传奇故事与感人事迹仍旧在后世流传,先烈们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早已烙印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