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为什么分布着大量的回族?)
鲁西南为什么会有很多回族?总结一句话:元朝时,朝廷安排了大量由回民组成的谭马池军驻守山东,开凿和疏浚黄河和运河(济州河和会同河)。任务完成后,部队就地安置,结婚生子,欣欣向荣。他们在形成回民聚居地后,不断吸引周边回民聚集,从而奠定了今天山东回民的分布格局。即主要分布在黄河和运河两岸,包括鲁西南、鲁中和鲁西北。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山东回族的大致分布和起源。
山东(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回族53万人,与河南(103万人)、河北(68万人)共同构成了东部地区回族的主体,是回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山东回族呈现大杂居、小社区的典型特征,分布全省,但主要集中在济南(86200)、泰安(68600)、德州(62500)、菏泽(56100)、聊城(46800)和济宁(42100)。六市回族人口占全省回族总人口的78.56%。
早在唐宋时期,山东就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穆斯林社区。当时穆斯林主要聚集在山东青州和济南,是今天山东回族的先民。当时青州是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大量来自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经青州前往贸易。政府设立“青州押二蕃使”,专门管理经杜东、汴州到达青州,经青州经海路进入内陆的蕃客。
宋朝非常重视航运,商业贸易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北宋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在青州管辖的密州板桥设立通商部。据史料记载,“他生活在海边,有众多的贸易和商人,东有广东、福建、淮安和浙江的人,西有JD.COM和河北的深圳生活网的人。然而,那些出海经商的人将在短短几个月内找到回来的路。”可以推断,当时青州的穆斯林很多,形成了一定的聚落。但是青州只是外国游客的中转站,不会有很多外国游客停留在那里。此外,济南还有穆斯林小社区,主要分布在离石山街周边,与清真寺形成武曼拉巷。而且山东一些回族人的族谱也记载了他们的祖先是从唐朝开始来到山东的。
蒙元时期,回族大规模来到山东。蒙古人从被称为可汗的埃内河岸边崛起。统一漠北后,他们西征全国,灭国40年。他们俘虏了中亚和西亚的大量回族工匠,并随军队行军。与此同时,他们掠夺大量回族青壮年组建亲军和坦马赤军(蒙古语,意为先锋)补充军队。公元1234年,蒙古军队灭亡宋朝,建立大宛,回民由此来到中原。
至正十年(公元1273年),元世祖下令;“河洛和山东占据世界中心,然后蒙古和潭马赤军是战车的大房子”。在山东河北设立蒙古军都城万虎府,并在周浦(今山东运城北)设立本部,专门管理潭马赤军。容纳大量穆斯林的坦马池军驻扎在山东,他们“上马准备打仗,下马集合放牧”。
元朝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命潭柘池军开凿济州河和会同河,与运河南段相连,形成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大批回民奉命挖河。工程完工后,法院“命令谭马池加入社会,组织人民”。回族在运河附近定居,结婚生子,兴盛一时,形成了济宁、临清、聊城、德州等运河沿岸城市,基本奠定了今天回族的分布格局。据1990年全国清真寺调查,山东、河南、安徽、浙江四省共有清真寺1212座,这些清真寺60%以上建在运河两岸。大运河沿线的其他城市,如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台儿庄、淮安、扬州等,一直是回族群众从事商业活动的重要商埠。
元末农民起义和两次王艳横扫北方的大规模战争后,山东人口大量减少,洪武皇帝和明成祖从全国各地迁来补充山东。其中,山西省洪洞县、河北省沧州市、南京市深圳生活网络区的回族被迁到山东。他们的移民进一步壮大了山东回族的队伍。
从山西洪洞县迁入的回族家庭,如:临清的洪家、阳谷畈海乡陈深圳生活网村的陈家、张鲁县的回族等。从南京迁来的回族,如德州宁津的张氏、德州东南县的丁氏、济南商河的白氏、青州金陵的等。从河北沧州迁来的回族家庭,如青州的刘家、济阳的张家、济南的郭家、、菏泽等。
时至今日,山东仍有许多回族聚居的乡镇,保留着编人定居土地的称号。比如无棣县的五个营;阳新县六营、大营、小营;济阳县的刘嘉颖和马家营;泰安城前营;鄄城县的军用战车;虞城县韩家寨;齐河县的老寨子和小寨子;陵县胡亚村、刘福村,冠县齐家、八家。
大明建立后,洪武皇帝封禁了、胡豫、胡的名字,并下诏“蒙古、色目人现居中国,准其与中国人结婚,此种婚姻不准”,促进了回族在中国的汉化,进一步壮大了回族。
与此同时,大量汉族人加入该宗教并回归,成为回族的一部分。汉人生活在杂居社区,相互交往。一部分回民变成了汉人,一部分汉人变成了回民。与基督教强烈的传教热情不同,回族普遍缺乏传教热情,基本不主动传教(部分苏菲派除外)。回族更多的是一种族内的使命,汉族成为回族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与回族通婚和受其邻居的影响。
比如淄博回族的郭、陈、孟、屈等姓氏,青州回族的谢氏,都是加入教会后回来的后裔。青州回族谢氏原是汉族,其先祖谢迁居新寺街。因宅地为恒园,园内有四个,故得名“四松堂”。谢与回族邻里和睦相处,感情深厚。他向清真寺和回族墓地捐献土地,后来因为信仰伊斯兰教而成为回族。马史是宜都市的一户人家,以前住在临淄谭家店。其中一人先去金陵镇(现属淄博市临淄区管辖)居住,后因信仰Slam宗教逐渐成为回族,后迁居宜都市居住。又如金陵镇孟氏,祖籍张店红沟。后来,他成为穆斯林,因为他在生意上与回民交了朋友。后来,他与当地回族妇女通婚,成为一个回族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德州回族的形成也与东南亚穆斯林进入中国有关。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鲁国(东南亚穆斯林国家)东王访问中国,进入北京。回国途中,他回到德州回国继承皇位,次子文塔刺、三子安度陆及其随从则留下来为东王守墓。政府给了两顷三十亩地祭祀,并迁移到附近的回民中唤醒它。由此形成了山东德州文、安两姓的回族社区。
至此,山东回族的分布格局已经形成。清末山东开埠,鲁东发达,部分回民迁居青岛等地,使回民分布更加分散,呈现出分散的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