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为主关内人开始兴起闯关东。当时有一批山东人不远千里来到贫瘠东北大地上,而这对中国东北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同时这片土地也拯救成千上万人口。他们将东北荒芜而肥沃土地开垦近百万平方公里,堪称近现代一个史诗级壮举。但是为什这些人会奋不顾身地去荒无人烟、天寒地冻东北地区,而不去号称云米之乡江浙一带?其实在清朝时期,对百姓从关内迁到关外是有明确限制。
这正是因为清朝害怕在那里滋养出一批关外游牧势力,极有可能威胁到大清江山。据称东北地区人口最少时候竟然不到万人,这广阔肥沃土地竟然成无人区。到晚清时期,清朝廷昏庸无能,很多百姓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很多势力迫于生计开始揭竿而起与朝廷作对,再加上当时地质灾害影响,今天不得已才将这个限制放开。
而在当时工商业还在起步阶段中国,农业仍是中国立国之本,而东北恰恰不缺就是耕地。东北人口稀少,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闯关东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土地地矿产。而江南地区人口稠密,秩序稳定,很难快速地获取生产资源。
闯关东这批人正是看中这一点。江浙地区号称三山六水一分田,尤其是浙江耕地面积更少。从地形上来看,这里大多以山河水为多。
古代在服务和旅游业没有开启之前,这里相对来说没有什太大价值。而江苏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地势比较平坦,在古代称之为云米之乡。不过如此富饶江南人口早已爆棚,耕地光是本地人都分不过来,他们去更是没有什机会。
其次,在文化上比较接近,比起江南小家地域水陆纵横,山东人更加认同东北大平原,并且两地百姓在饮食风俗和文化上重复率很高,将交流障碍比较少和很快就能适应。在那个靠天吃饭年代。对于勤劳肯干山东人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生存根本。
由此可见东北就成闯关东这些人第一选择,也是唯一选择。正是这个选择也成就他们,而且也给中国东北乃至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