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新增20例本土病例 均在广东
广州18例、佛山2例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5月3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例(广东3例,上海2例,福建1例,河南1例),本土病例20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5月30日0-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其中1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广州报告18例(其中1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佛山报告2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深圳报告2例,佛山报告1例。
广东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广州报告,分别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坦桑尼亚。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例,广州报告2例,分别来自中非和阿联酋;佛山报告1例,来自法国。新增出院2例。
截至5月30日24时,广东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55例(境外输入1033例)。目前在院64例。
核酸扩大排查共发现感染者20人
病毒均为印度发现的变异株
5月29日0时,广州第一轮核酸扩大排查现场采样工作基本结束,累计检测225.26万人次。截至30日14时,此轮排查共发现无症状感染者19人,确诊病例1人。
其中在之前隔离观察的密接者中,甄别排查发现的有12人,另外8人流调显示均与之前阳性病例有共同聚餐、活动轨迹重叠等情形。
21日以来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广州将进一步扩大全员核酸检测范围
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5月30日起,在荔湾区继续组织核酸筛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员核酸检测范围,区域覆盖到越秀区、海珠区全域,以及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的重点区域。
高度同源!深圳本轮11个病例
感染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
5月30日晚8时,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会上,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巨平通报,基本判定本起疫情为境外输入关联疫情,港口作业场所暴露感染后,引入的社区传播的可能性大,排除了与辽宁、安徽、广州其他区域近期疫情的关联性。
其中个案1到11,新冠病毒基因检测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同属于从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B117,前6个个案全部参与了国际货轮的作业,相互之间交叉接触,传播链条清晰。个案8到11为同一企业的员工,工作中有密切接触史。个案12在盐田港及周边工作生活。
今日起离穗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5月30日晚,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称,为减少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决定暂时对离穗车辆和人员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一、通过广州辖区内机场、铁路、公路客运站等站场离穗的旅客(不含外地中转旅客),须凭“健康码”绿码,并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因未能及时出具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按时出发的旅客可申请免费退改签。
二、离穗出省的小型汽车司乘人员,须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备查验。
三、为确保货运车辆正常运行,广州市将设立若干干线货车司机核酸检测点,为货车司机提供核酸检测免费服务,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公布。
通告自2021年5月31日晚10时起实施,失效日期另行通知。
广州市教育局:有住宿条件学校
高三封闭备考,高一高二转线上学习
5月30日,广州市教育局宣布:从5月31日至6月11日,广州全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暂停线下教学,进行居家线上学习。
从5月31日至高考结束,有住宿条件可实现封闭备考的学校,高三住宿生、教师及学校员工实施在校住宿封闭备考;原走读生可自愿选择在校住宿封闭备考或居家开展线上备考,鼓励走读生选择在校住宿封闭备考。
无法提供住宿或无法实现封闭备考学校的高三学生或无法住校的考生,须严格居家开展线上备考,考前不返校(除按规定要求熟悉考点环境外),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和外出;与考生共同居住的人员,应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工作地和居住地“两点一线”出行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外出。
原定6月10日至11日举行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中阶段二年级学生暂不参加,考试时间与具体安排另行通知;高三考生和社会考生因本届高考录取需要的,按原计划仍在6月10日至11日参加考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深圳教育局:对高考生和考务人员健康全覆盖检测
据央视新闻消息,5月30日20时,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介绍,深圳市一共有45852名考生参加高考,设考点48个。为确保疫情防控和考试平安双落实、双胜利,深圳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三考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教育、卫健、疾控、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倾力合作,联防联控,全流程落实防疫要求。
将全覆盖检测,严把考前师生健康防线。落实高三考生“2个百分百”和考务人员“3个百分百”的防疫要求,也就是全体考生和考务人员实施考前14天百分百连续健康监测、百分百出具考前七天核酸阴性证明,考务人员还要完成百分百接种疫苗。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通报,深圳广泛发动符合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做到应接尽接,应种尽种。截至5月26日,深圳市各级各类学校应接种疫苗师生人数为34.47万人,已接种人数27.12万人,接种率为78.68%,其中“三考”考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百分之百覆盖。
广州交通局:已购离穗机票车票旅客
可酌情优先检测核酸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通告,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对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问题1:申请免费退改签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答:通告发布之前已购票的乘客,在搭乘飞机、列车或公路客车时无法及时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凭相关凭证(例如app购买记录或相关纸质小票),按照机场、铁路、公路客运站退改签指引,申请办理免费退改签业务。
问题2:小型汽车司乘人员包括哪些人员?
答:小型汽车是指通俗所说的总质量不超过4.5吨、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不超过9人或车长6m以下的汽车,具体包括轿车、轻型载货汽车。司乘人员是指汽车的驾驶员和同行人员。
问题3:如何界定符合“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时间要求?
答:飞机机票、列车或公路客车车票的出发时间72小时内,需开展过一次核酸检测(时间为电子健康码或相关纸质凭证的核酸“检测时间”)。例如“检测时间”为2021年6月1日10时,则可以购买2021年6月1日10时之后至6月4日10时之前出行的车票。
问题4:因故需必要出行,却又没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该怎么办?
答:为保障必要出行需求,医疗机构对出具了已购机票、车票(纸质或电子票据)的需核酸检测的人员进行备注,标记出行时间,根据出行时间的紧迫程度在检测过程中予以酌情优先安排。
广州迎来大考
“传播速度极快”的印度变异株(B.1.617),是广州这场由早茶引发的超长传播链的推手。
已有证据表明,B.1.617变异株具有极高传染力,其三个亚型之一的B.1.617.2在英国突变株基础上,传播力提高了近50%。
目前,变异毒株已蔓延至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其中一些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暴发。
承接“外防输入”重大压力的广州,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二个年头,迎来一次大考。如果不能在1-2个潜伏期内阻断传播,疫情或许还将进一步扩大。“必须跑得更快才能阻断感染链条,”广州卫健委主任说道。
有专家分析,今后这一变异毒株的传入或将成为常态。在全球疫情彻底平息之前,中国的每一个口岸、边境城市都可能面临广州一样严峻的考验。
突变的毒株
传播能力指数级别的增长
广州本土疫情暴发以来的感染者,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力较强的印度变异株。
这或许将成为变异病毒在中国的首次社区传播。
专家认为,今后变异毒株传入将成为常态。中国每个口岸、港口城市都有可能面临广州一样严峻的考验。
英国突变株比野生突变株的传播力提高了近50%,而根据英国公共卫生部的推算,印度突变株在英国突变株的基础上的传播力又提高了50%。
纽约时报特约撰稿人、北卡罗来纳大学副教授Zeynep Tufekci将病毒传播力的跃升称之为“指数式的威胁”。
她举了一个例子,假设原始病毒平均能感染3个人,而变异毒株能感染4个,两个感染者在传播了10代之后,原始毒株会导致约40000例感染者,而变异毒株的感染规模是524000例——相差近13倍。
也就是说,在不加任何防控措施的情况下,一个野生型的感染者如果能感染1个人,那么印度突变株感染者能感染2.6个人。十代之后,二者的感染数差将扩大至13倍。
一些结构上的关键突变使得印度突变株比野生型更易感染人体,在本轮本土疫情中,通过吃一顿饭,短暂的、非直接接触就造成了传播。
此次广州疫情最早发生在广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密集、流动性大是病毒最理想的传播环境,无疑会加速代际之间的传播。从5月21日的郭阿婆到28日的确诊病例,短短一周已经传播了四代。而这条未竟的传播链,在广州大规模排查之后,或许还会拉长。
经历了多轮疫情的大城市,实际上已经有了丰富的防控经验,小规模快速精准流调,大规模封城-全员核酸检测,一旦发现病例,就快速启动应急方案。
但采取行动之前的关键是,如何发现疫情?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告诉八点健闻,“新冠病毒大部分都是隐形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的发现非常困难,只有核酸筛查才能发现。但隐性感染者在被发现之前已经接触了一部分人,这些人可能就被感染了,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症状。”
有症状,才能被检测系统捕捉。
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现有症状的印度突变株感染者,“我们就已经跑在病毒后边了,”爱博物创始人冷哲分析,“就像凶手在不断作案,而我们只是抓住了一个孤案,根本没办法跑到凶手前面去阻止他作案”。
早在今年4月份,因印度变异毒株的大量传播,斐济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五座城市宣布封城。5月7日,英国最早将印度突变株列入“关注变种”,此时,印度变异毒株在英国的感染病例在一周内翻了一倍。
在更早的去年10月,B.1.617就已出现在了印度。眼下,印度病例仍以每天十万级的数量增长。在各种变异毒株的肆虐下,全球疫情短期内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病毒变异可能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
印度变异株提出了一个更严峻的问题:病毒的变异是随机且不可控的,现阶段的防控措施,能否挡住下一个外来变异毒株?
外防输入重担下,隔离酒店承压
此轮疫情出现之后,有网友戏称“广州为国挡病毒”。
这句夸张的玩笑话背后,恰恰体现了一个事实——广州确实扛起了大量入境隔离的任务。
5月20日,广东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每天全国入境人员,广东就占了90%。
广州目前在用的300多个集中隔离点,每天要收治被隔离人员近3万名,仅隔离点工作人员就有近2万名。隔离酒店的规范管理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还有部分隔离人员被安排在中心城区。截至今年2月20日,广州的老城区荔湾区总共接收了3万名入境隔离旅客。
自武汉疫情以来,国内发生的几起疫情都指向了接收境外人员隔离的酒店或隔离点。
2020年夏天的北京新发地疫情,连续两日新增的25例中,光是美高美酒店集中隔离点就确诊23例。
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也曾在排查中检出阳性。2020年10月和12月,广州花都区和南沙区对涉境外有关人员进行例行检查时,就主动排查出有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呈阳性。
去年冬天成都太平村的疫情,也源自附近居民接触了隔离点的垃圾导致感染,继而引发当地的社区传播。
最近一次与隔离酒店有关的感染事件发生在4月,5名中国专家赴越南考察,在越南酒店隔离期间感染印度毒株。
既然出现了“长潜伏期”,就应该注意加强对隔离酒店管理。专家指出,酒店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容易有疏漏的地方,比如保洁、消毒等水平有差异,“如果酒店之前有病人确诊转走后,房间消毒不彻底,新的入境人员住进去,就有感染的可能。”
“新冠病毒能通过被污染过的物品传播给人,这就是病毒的诡异之处,会给防控带来困难和挑战。”陆家海对八点健闻指出,隔离酒店稍有不慎可能都会导致物品感染,如果污染物没及时、正确的处理,可能导致再传播给他人。因此隔离酒店要避开人群密集区,各种物品要经过严格消毒。
无论“零号病例”是谁、狡猾的印度毒株如何在广州传播,切断传播链都是阻挡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
汕头大学病毒学家常荣山建议,隔离酒店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接种疫苗,还要做抗体检测,隔离场所附近的居民区要有较高的疫苗接种率。
湖南发布重要提示!事关近期疫情防控!
近期广东省多地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目前,广东省共有7个中风险地区,分别是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中南街、东漖街、冲口街、龙津街锦龙汇鑫阁、鹤园小区东片、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华福御水岸小区,荔湾区海龙街、白鹤洞街、中南街、东漖街、冲口街已实行封闭管控。广大群众要深刻认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共同做好防疫工作。为精准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降低疫情输入传播风险,今日,湖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发布重要提示:
一、凡2021年5月7日(含7日)以来,自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茂名市来湘人员,或湖南省电子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为“黄码(卡)”的人员,应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村(社区)及单位报备出行情况和健康状况。持有七日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有效证明,且体温正常的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有序通行;若不能提供7日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有效证明的,请主动接受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后,可有序通行。
二、即日起,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与确诊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有轨迹交叉的、有封闭管控区域旅居史的、健康码为红码的来湘人员,请配合落实14天(自入湘之日起)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于隔离开始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三、近期我省居民无特殊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茂名市。如确需前往,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返湘后,应主动配合我省各市州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四、请广大群众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随身携带口罩、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乘坐公共交通、室内公共场所活动、进入医疗机构时),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文明用餐,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五、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者,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及时到具有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为了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安全,请广大群众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积极接种疫苗,保护个人健康,降低感染和发病风险,共同构筑人群免疫屏障。
七、对因瞒报、谎报个人相关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来源:今日女报,今日女报综合自央视新闻、羊城晚报、国家卫健委、广东卫健委、广州市政府官网、广州市教育局、八点健闻、健康微湖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