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家庭杂志新媒体记者 温柔一叨
衡水中学校长的儿子,竟然跑到西藏考试?
近日,网上有爆料称,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的儿子,虽然在衡水中学就读,但却在西藏参加考试。

在“高考工厂”接受教育,却远赴试题更简单、录取分数线更低的西藏参加考试,郗某某的操作被调侃为“去小鱼塘炸鱼”,网友更是怒指,这是“高考移民”。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郗某某背后所代表的衡水中学,一所屡屡将自己打造为“让穷孩子出头”的高考名校,实际上干的,是“让穷孩子更难出头”的事。
对衡水中学的批评与揭秘一贯有之,但谁也没想到,这个粉饰已久的神话,会由校长亲手捅破。
01
上一次衡水中学引发如此大的争议,还是那个“土猪”演讲。
《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来自衡水中学的学生张锡峰,自称“乡下土猪”,朝着镜头一脸恨意地宣誓: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去拱了城里的大白菜。

这番言论,乍听励志,细思恐极。
于是,围绕着“教育正确”,网友展开了一场大争论。
说到底,争的无非就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孰是孰非。
然而,所谓外行争个热闹,内行才看门道。
争议中,有知晓内情的人士指出,网友的争论,完全忽略了重点。
衡水中学的问题,并不在于实行残酷的应试教育上,而在于是否侵犯教育公平。
这是衡水中学最想模糊的重点,也是衡水中学真正的秘密。
衡水中学并不培养“想拱白菜的土猪”,因为,真正的土猪,进不了衡水中学。
事实也在验证这一点。
在演讲中,张锡峰努力塑造着自己是“穷人孩子”、“寒门考生”的形象,他说自己“放学后一个人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看着别的同学被私家车接走”。

但现实中,刚高考完的张锡峰,转眼就被开着帕萨特的母亲接走了。

他说上衡水中学的,都是想通过自己努力逆天改命的“穷孩子”。

可是衡水中学存在的“高考移民班”以及分校的高昂学费,瞬间扎破了励志的谎言。

被推上演讲台,饱受口诛笔伐的“土猪”张锡峰,不过是颗旗子,为的是塑造衡水中学乃“寒门学子教育天堂”的假象。
但事实,从来不是如此。
02
在外界看来,衡水中学成为高考名校的秘诀,铁定是严苛到残酷的军事化教育管理。
大多数人,尤其是望子成龙而资源匮乏的家长们,是将衡水中学视为“穷孩子出头”的好学校,认为衡水中学之所以成绩耀眼,靠的是严加管教与学子苦读。
而据知情人士所言,如果你看到一所学校突飞猛进,那它的成功要诀只有一个:好生源+钱,而不会是依靠任何教育模式。
衡水中学自创办以来就饱受争议,管理严苛是公开化的,秘而不宣的是:
衡水中学有到处掐尖的资本和全省招生的权限。
1995年,衡水中学第15任校长李金池一上任,就对衡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一所普通高中改造成半军事化管理的“高考工厂”。

之后,李金池又提出衡中要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拿到近千万的政府拨款。
凤凰新闻主笔唐驳虎认为,面向顶尖聪明学生的“掐尖”和面向广大中产、次顶尖学生的收费,是衡水模式做大的双轮驱动。
根据一位衡中97级校友的回忆,1997年,衡水在市区就只招收180名公费生。
只有考进全区前180名,才能享受免学费,剩下的都是自费生。
自费生按照中考成绩,有3000元、6000元、9000元不等的收费——这是1997年。
靠着这一模式,衡水中学开始制造神话。
2002年,衡水中学获得全省招生的权限后,衡中清北录取人数几乎翻倍。
资本慕名而来。
2013年,河北泰华锦业集团与时任衡中校长的张文茂达成协议,共同创办河北衡水第一中学。

衡水一中可谓是衡水模式的典型代表。
资料显示,2020年,衡水一中招收计划总数为2900人,而市外计划却达到2172人。

根据衡水一中官网的学费公示,除了极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能以2000元的费用就读于衡水一中,其他学生都是高价入读。
35000元的学费,还要择优分批次录取。

而面对如此高昂的学费,学生家长反应出奇一致:
不怕价格高,就怕进不去!
让家长如此趋之若鹜的,正是衡中多年宣扬的高考神话。
造就这一神话的,却是特权与资本。
利用“高考神话”,衡水中学不断扩张,多地开花。
2017年衡水入驻浙江,为了将“掐尖”进行到底,甚至打出了只要考上清北就奖励学生50万元的悬赏。
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在“衡中系”上显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衡水中学光是财政拨款就拿到了6.73亿元。
2019年,整个河北省,理科700分以上一共27人,衡水占了23人。文科703分以上一共18人,衡水占了16人。
衡水中学以一己之力,拉高了全省分数线,河北教育疯狂内卷,河北学生苦不堪言。
不难看出,真正的寒门学子、普通学生,绝非衡水模式的受益者,而是受害者。
不仅如此,深受其害的“穷孩子”还要反过来,成为衡水系打造神话的“保护伞”。
有了“替穷人出头”这个天然正义的幌子,衡水中学更拥有了不被质疑的特权,教育产业化得以稳步推进。
03
2021年3月,网上突然曝出消息:
衡水中学在美上市。
这则重磅消息将“高考最强IP”衡水中学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实际上,赴美上市的是第一高中教育集团,与衡水中学存在密切合作关系。
尽管衡水中学严正声明:网传内容严重失实。

但是,在第一高中教育集团打包送进纽交所的19所民办中学中,有15所名字里带有“衡水”字样。

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创始人张韶维,也是长水教育集团创始人。
2014年,长水教育集团就开始与衡水中学开始合作,在全国多地“复制”衡水中学分校,形成“衡水系”教育集团。
《中国企业报》认为,“衡水模式”通过资本化方式向全国输出,在各地建立衡中分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享受地方提供的土地、设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便利。
第一高中教育集团仅仅提供教职工、管理层以及教育资源、教学管理等。
在“衡水模式”中,第一高中教育集团是“衡水系”教育IP的运营者,各地政府和地产公司成了加盟商。
通过裂变模式,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办学已覆盖云南、贵州、内蒙古、陕西、山西、重庆等多个省区市,规模迅速扩大。

专业的描述或许过于抽象,在凤凰媒体主笔唐驳虎笔下,“衡水模式”具体到令人吃惊。
衡水中学名气在外,教育界人士朝圣般地涌入每一所与“衡水”二字相关的学校。
据《中国教育报》,2002年,衡中在半年内就接待了2万人。
这种参观并不免费,来衡中研讨的老师,需缴纳600元的“会务费”。

除了不菲的参观费,参观者们还需要在当地住宿、用餐、花费等,进而拉动当地消费收入。
不过朝圣者一般只来一次,而学生家长的拉动,才更可观。
以2018年招生为例,衡水19所公办高中市内共招生2.2万人,另外依托于衡水,或与衡水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27所真假民办高中,招生多达3万人,其中外地学生就达1.8万人。
一届2万人,三届6万人,庞大的生资,意味着什么?
在管理严苛的衡水中学,每逢放假,远道来接孩子的家长会把学校围得水泄不通。
回家路不畅通,家长们干脆就包下学校附近的酒店宾馆,在附近进食消费,休闲娱乐。
天长地久,衡水宾馆内的格局都与众不同,别人是饮料花生扑克牌,它们是铅笔橡皮作业本。
而2013年跟衡水中学建起衡水一中的河北泰华锦业集团,主业是房地产。
衡水一中建起来后,北面立起一连排近20栋的住宅楼,楼盘名叫“泰华学府”,靠路边的公寓部分叫“衡中公馆”。
公司拿地是以“一中教职公寓”的名义,108亩地拿地价为1个亿,楼面地价折合仅720元。

如今这片位于荒郊野岭的住宅楼,销售价格已从初期的每平米3800元涨到了如今的9500元,而衡水市区的房子,每平米也才7500元。
最后,唐驳虎发问,为何最极致、对全体学生和教育生态伤害极大的教育产业化,最后竟被视为“穷苦孩子的救星”?
有一直分析衡水中学的自媒体博主称,衡水中学是一个和地方经济紧密相连的大型教育集团,少数的衡水贫困生只是它作为一个地方性教育产业集团在舆论上的护身符。

讽刺的地方就在于,它跟穷学生基本没什么关系,却被舆论视为“穷人的救星”。其背后庞大的教育集团,带来的也是资源垄断。
舆论认为它所保护的,恰恰是其一直伤害的。
这样一来,郗会锁让就读于衡水中学的儿子上西藏考试,对教育公平的损害,反而显而易见且不值一提。
耐人寻味的是,凤凰新媒体观象台采访了知情人士,其表示,郗某某刚参加完高考就被人举报,这是有人在报复郗校长——虽然郗校长做得不对,但基本能证实,他当校长得罪了人,对方在关键时刻下了手。
“可能是郗校长触及了'衡中系'在全国多地的分校利益”,该知情人士如是说道。
资料来源:
观象台:《知情人称衡水中学校长之子在西藏考了605分后被取消成绩,半年获5次十佳班长,3年拿到多个社会大奖》
中国企业报青财经:《“衡水系”教育在美上市,教育集团与资本市场相爱还是相杀?》
唐驳虎:《 衡水模式真正的成功机密,都写在了高考喜报上》
唐驳虎:《最极致的教育产业化,竟然被吹捧成穷人的救星?》
唐驳虎:《正是因为要捍卫穷人权益 所以才坚决反对衡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