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7日,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对美军发起了总攻,惨烈的长津湖战役,就此拉开了帷幕。
对于第9兵团的将士们来说,他们不仅要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进行殊死血战,还要和老天爷抗争。
仓促入朝的第9兵团
志愿军的战斗序列里,数第9兵团的入朝最为仓促。
即便是首批入朝的6个军,以及继9兵团之后入朝的第3兵团和第19兵团,在准备工作上都要较之充分许多。
9兵团的入朝参战时间原定在1951年春。但是,随着敌人对朝鲜战场的增兵,9兵团的出征时间骤然提前了。
10月30日,第9兵团各部陆续从山东出发,向鸭绿江紧急开进。
由于时间太仓促,第9兵团还没来得及换上冬装,战士们穿着南方地区的单薄棉衣,匆匆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原本打算到东北后再换冬装,可到了后才发现,根本没有棉衣给他们换。
前期准备的棉衣都配发给了第一批入朝的六个军,仅剩的一点存货对于9兵团的十五万大军来说,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如果东北军区全力运转,花费一些时间,也是可以筹集到足够数量的厚棉衣,但是时间紧、任务重的第9兵团没有时间等待。
冬天的朝鲜北部有多冷呢?最低温度可达零下三十度,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零下四十度。
很多战士还没到达战场,就已经因冻、饿牺牲在了行军的路上。
自临江出发就发生手足冻伤、不能行走500余人,还冻死两人。
这是11月10日,第27军军长彭德清向东北军区发送的电报中汇报的情况。此时的27军还在国内,尚未进入朝鲜,就已经出现了冻伤、冻亡。
人体能承受的生理极限是有度的。在朝鲜半岛北部零下三十、四十度的酷寒中,每一名志愿军战士时刻都在挑战着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27军80师,在入朝的一个星期内,冻伤就超过了千人;20军60师到达预定集结区域的时候,已冻伤2000余人。。。
第9兵团入朝后,东北军区后勤部想尽了一切办法,陆续筹集到了二十万套厚棉衣紧急运往前线。
可是,由于敌人对我军后勤运输线的封锁、我军后勤运输技术的落后、以及朝鲜北部地区地形的限制,再加上恶劣的气候条件,最终仅有一成送到了前线。
一成,也不过就是两万套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
经过半个月的艰难行军,20军和27军终于赶到了长津湖地区。接下来,他们要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饥饿、寒冷这三大敌人。
许多年后,曾指挥过新兴里之战的第27军副军长詹大南将军,饱含热泪对采访他的记者这样说。
“新兴里战斗中,村子里、沟壕中,到处可以看见我们的士兵端着枪,两眼瞪着前方,一身的雪,一动不动。那是被活活冻死的,像塑像一样啊!”
在美军南逃的必经之路水门桥,志愿军第20军60师3营的一个连奉命在此阻击。可是当美军从这里经过的时候,他们竟然没有放一枪。
愤怒的60师师长立刻派人前去追责,到了阵地才发现,全连一百余名官兵早已冻成了“冰雕”。
每个战士都蹲在雪坑里,紧紧握在手里的枪口全部朝着公路的方向。他们身上穿的是南方的薄棉衣,脚上穿着的是黄胶鞋。
整整一个连被活生生的全部冻死在了阵地上!这一幕震撼了无数人。
长津湖战役,第9兵团由于严酷的气候、给养缺乏以及激烈的战斗,减员达4.4万余人,其中因冻减员3万余人。
粮食是第9兵团致命的敌人
第9兵团从鸭绿江畔至长津湖地区的行军时间为两个星期;从11月27日战斗打响,到12月10日结束,历时13天。
在过江时,每人领到了7天的口粮。说是7天,实际上也就是五六斤粮食,即使省着吃,也就能维持五天。
而当时每名战士的负重基本都在40公斤以上,除了自己的枪支、弹药、背包、干粮等外,还要分担炮兵部队的炮弹。
原本计划是,部队先期入朝,粮食、蔬菜供给后续紧跟着就送上来。但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敌人的封锁、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补给品无法及时送到前线部队。
还没走到集结区域的第9兵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粮荒。
20军后勤工作的总结中是这样说的:
部队11月12日入朝,到18日第一列车100万斤粮食才出发,造成赶不上部队的严重后果。粮食由集安运到前川,离前线还有300余里,必须翻山越岭。
军部的汽车损失很大,兵团后勤部的汽车又前运不及,故基本上无法供应前线,造成全军官兵普遍饿肚子,60师最坏情况是3天无一粒粮食送到。
从龙水皮发出的两万斤粮食,由于中途轰炸,前线官兵只收到两三千斤。接下来的连锁反应就是跟进的27军供应也跟不上,因为兵团部的汽车不得不有限供应担任兵团前卫的20军。
27军一共有45辆汽车,再加上兵团汽车一共110辆全部使用的话,每次可以运输68万斤粮食,5天往外一次。
但是,27军每天的粮食需要量是17万斤,5天就是85万斤。这还不包括需要往前线运输的250万斤弹药和20万斤的其他需要补齐的装备,以及棉衣。
光27军的吃饭问题,军部和兵团部的汽车加在一起,都无法保证。
更为糟糕的是,因为没有制空权,27军的汽车第一次出动就被炸毁了39辆。兵团部和20军的汽车同样也损失严重。
前线部队的补给就只能靠骡马和人肩扛背驮。运输效率低不说,运输人员在往返途中还要消耗掉一部分。
这样一来,能送到前线的粮食就更加少得可怜了。
战士们,只能在冰天雪地中,忍受这寒冷和饥饿,与敌人浴血奋战。
20军和27军一面加紧向国内催要棉衣、粮食,一面派代表前去和金日成政府联系,希望能通过北朝鲜政府获得一些粮食。
但是,北朝鲜政府已经失去了行政管辖功能,他们很直白地说:请中国军队自己想办法向老百姓征集粮食,打好收条、做好统计,打完仗再由中国政府归还就可以了。
实在没吃的了,只能吃草根、啃树皮充饥。
“不知道过了多少山沟和陡坡,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里路,夜更深了,山谷里的寒风卷着雪粉,直向脸上打来。我们的胡须、眉毛上都凝结了一层冰珠,呼吸也感到困难,饥饿、寒冷和疲累同时袭击着我们。
我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上爬。已经两天没有吃上饭了,我弯着腰抓起一把雪塞在嘴里,顿时清凉一阵,可很快就无济于事了。身上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心里像虫咬一样难受,脑袋更是昏昏沉沉的。
同时,两只手也感到异常疼痛,从手背一直疼到手臂。我以为是被路边爆炸的炮弹炸伤了,仔细一看,才发现手背肿得像馒头一样,原来是血液已经被冻得凝固了。。。。”
这是志愿军某部文化教员聂征夫在日记里写到的一段话。三天后,他被冻死在了行军的路上。
那时候,还没有炒面。长津湖战役中,每个战士每天的口粮就是两到三个煮熟的土豆。就这样,还得限量供应。
土豆煮熟后,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下,很快就冻得和石头一样硬。战士们吃的时候,先用身体暖一暖,化一点吃一点。
志愿军特等战斗英雄杨根思的英雄事迹所有人都知晓,可很少有人能知道,杨根思率部登上1071.1高地前,除了子弹和手榴弹外,他们身上仅有的食物就是三颗土豆。
有人或许会疑惑,为什么不从敌人手里缴获呢?
志愿军也从敌人手里缴获了一些饼干、罐头等食物,可这点可怜的缴获,对于十万大军来说,连塞牙缝都够不上。
美军不傻,他们重点攻击的目标就是我军的后勤线,因而,每当敌人撤退时,都会炸毁、烧毁一切带不走的东西,包括食物、弹药、房屋。。。
12月6日清晨,美军从下碣隅里向南撤退时,引爆了炸药,把这里彻底炸成了一堆废墟。特别是军事设施和可以御寒的一切房屋。
同时,他们还销毁了一切带不走的物资,包括剩余的衣服、食品和弹药。推土机把堆积如山的罐头压碎,然后泼上汽油点燃;剩下的衣服也是同样销毁。
当最后一批美军离开下碣隅里的时候,冲入下碣隅里的志愿军战士们,冒着敌人发射来的炮弹,在大火中寻找可以补充自己继续作战的物资。
铁血意志和钢铁洪流的对撞
由于没有制空权,第9兵团原本就很稀少的汽车也被炸得所剩无几,无法将辎重武器送到前线。
因而,所有的重武器都被留在了后方,战士们肩上扛着轻便武器火炮徒步行军。这就使得第9兵团在战斗时,火力严重削弱,导致一些歼灭战打成了拉锯战。
反观敌人,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象:
美陆战1师装备有150辆坦克,200多门各类火炮,各类车辆共计1400辆,平均10余人一辆车。这还不算在新兴里的美步7师第31团以及南朝鲜首都师的重型火力。
除了地面部队先进强大的火力配备外,美军还有上千架飞机能够随时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美军从下碣隅里向南兴港撤退的时候,先头是坦克开路,后面是步兵车辆。空中,数百架飞机在严密地掩护。
这是美军自朝鲜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空中掩护,从9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以及美军第5航空大队的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依次轮番起飞,在整个陆战1师撤退的必经之路形成了严密的火力网。
在后勤保障方面,志愿军与美军的差距更加巨大。平均一个前线美军士兵的后勤补给,由13名后勤兵负责。而且,美军的空运补给可以直接到达连级。
在长津湖作战期间,美军的冬装包括防寒帽、厚呢军装、毛衣、大衣、毛袜、皮靴和鸭绒睡袋,连队备用帐篷、火炉等。每班、每辆车除配备汽油炉外,阵地上还有专门供热的电炉。
食物方面,有充足的肉类、豆制的熟食罐头,奶制品、蔬菜、水果罐头供应。而且是敞开了吃,无限供应。
就连战斗力最差的南朝鲜军队,专用口粮有饼干、大米、沙丁鱼和牛肉罐头,泡菜、饮料、香烟等。一个士兵能把一天的配给吃完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而在联合国军里,南朝鲜军队的待遇也是最差的。
即便是面对阵容如此豪华的钢铁洪流,手里只有轻武器的第9兵团将士们,以顽强的意志,对敌人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凶猛攻击。
12月2日,27军80师和81师一个团在新兴里,全歼美军王牌主力“北极熊团”,外加美步7师32团一个营,共计3191人。
12月1日,美陆战1师5团、7团从柳谭里向下碣隅里撤退。22公里的距离,这两个团用了59个小时才走完,平均每小时300米。
22公里的路上,敌人一共伤亡了1500余人。
12月6日,美军从下碣隅里撤向古土里。短短18公里的路程,全机械化的美军然走了8个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500米。
18公里的路上,美军损失了616人。坦克开道,机械化行军,上千架飞机掩护,一小时只能走1里路。
炸不断的水门桥
古土里以南5.6公里处,有一座水门桥,跨度8.8米。这里是美军南撤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无路可绕。
如果炸断水门桥,就可以堵住依赖机械化的美军。
12月1日,志愿军60师的炸桥小分队成功穿插至水门桥,并成功将桥炸毁。但是,美军工兵部队很快就修复了桥,并增派兵力加强守卫。
12月3日,志愿军60师的炸桥小分队再次将水门桥炸毁。但是,美军的工兵营又在原桥址上,迅速地架设了钢木桥梁,再次恢复通行。
12月6日 ,志愿军小分队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再一次将水门桥炸毁。这一次,愤怒的战士们索性连桥梁和基座连根炸上了天。
水门桥第三次被炸毁后,60师的一名领导亲自视察了一番,认为没有半年时间,美军休想再将桥梁再架起来。向兵团部请示后,60师在这里安排了一个连监视敌人。
但是,仅用了两天时间,美军再次重新架设了一座足以载重50吨的钢铁桥梁。
美军用8架C-119运输机,空投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美军的工兵部队于12月8日下午,完成了钢铁桥梁的架设。
负责监视敌人的那个连,因为已经全部被冻死在了阵地上,因而未能阻止敌人,也无法向上级汇报。
炸不断的水门桥背后,突显出的是敌我双方在工业水平和认知上的巨大差距。
9兵团的指战员,包括宋时轮在内,都认为美军不可能再次修复或者架设桥梁,敌人已是插翅难逃了。
这不是宋时轮大意轻敌,而是我们与敌人工业技术水平的差距实在太大。
实际上,这时候的20军和26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在几乎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半个月的急行军加上十余天的连续激烈战斗,将士们全靠着意志和精神在浴血搏杀。
即便是再次炸断了水门桥,堵住了敌人,而换上全新装备的26军也全军赶到战场,但要全部吃掉敌人,付出的代价同样也会很大很大。
长津湖血战中,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才能在如此艰苦困难的条件下,毅然发起凶猛进攻,重创敌人。换作其他任何一支军队,都不用敌人攻打,自己早就崩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