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已经过去71年。多数时候,我们只是用几个词来概括这场战役,比如:惨烈、悲壮、残酷、激战……
但这些词语背后,是怎样的战争景象?有着多少触动人心的故事?
在查阅资料时,我总为这些战场上的细节惊恐而感动,而这些细节,一部电影,终究无法呈现全貌。
我梳理了6个细节,以此纪念为国牺牲的志愿军战士。
第1个细节:不拿朝鲜百姓一针一线
冰天雪地,战火纷飞。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最难的,就是后勤。
根据战士回忆,后勤补给被中断,战士吃不上饭,只能吃雪。
一日,志愿军在山沟里,找到一家老百姓的房子,家里翻出一袋稻草和一袋土豆。
即便当时志愿军战士已经快饿晕了,但依旧恪守“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纪律——战士背走了土豆,给朝鲜老乡留下了一条军毯和缴获的美军鸭绒袋。
试问,得是怎样的钢铁部队,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仍坚守纪律?只有解放军。
第2个细节:被炸飞的身体
美军战俘大卫在回忆录中,记录下了这一个细节:
“一颗手榴弹,落在一个中国军人的两腿之间。
他的腿被炸断了,胃挂在外面,到处是血。
但他还活着。他一直跟我说中文。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和我说有关他家庭的事?还是在求我把他迅速了结?”
多年之后,他才在中国电影中,听到相似的、“willer”打头句子。
那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
第3个细节:冰皮土豆
在战场上做饭、吃饭,都是拿命做饭票。
志愿军战士回忆这战场惊魂时,还开起玩笑:做饭时,美军一个燃烧弹,战士自己成了“被烤的土豆”;送饭路上,天上掉下个美国“林妹妹”,搞不好也少个胳膊断个腿。
土豆煮好,再送到阵地时,土豆都成了冰疙瘩。战士们饿啊,怎么办?硬啃,夹在腋下化,化一层啃一点儿,再化,再啃。
这就是冰皮土豆。
第4个细节:冰雪担架
朝鲜多山、多雪,在又陡又滑的大山上,怎么运送伤员?
卫生员们便把担架放在腿上,坐在冰冷的山坡上,手把住担架,从山顶滑到山脚,棉裤和棉鞋,都湿透冻成了冰块。
换句话说,冰雪担架,不是担架,而是卫生员自己的身体。
除此之外,卫生员要敲开冰河,为伤员洗血衣,用嘴里的热气,哈着洗。
医疗设备?人,就是医疗设备!
第5个细节:“不怕死吗?”
这个细节,是从英国牛津大学奥内尔博士的《和钢铁较量的意志》一书中挖掘的。
他采访了长津湖战役中的幸存的战士夫妇。他问老战士:难道你们不怕死吗?
老战士回答果断:没想过这个问题。
“不怕爸妈担心?”
战士妻子抢着回答:“怎么会?爸妈要是知道我牺牲的话,一定会为我自豪!”
第6个细节:遗言
战士们的遗言,最不忍读,越读越心酸。
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在长津湖战役中,冻死在了阵地上。他在怀里珍藏的遗作录上,写下来最后的话:
“我爱亲人,
爱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绝不屈服你,哪怕是冻伤与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阵地。”
这便是朝鲜战场上令人动容的六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