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是由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0、第13旅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改编而来。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商南、六霍起义部队。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0、第13旅及豫西军区3分区、6分区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军长周希汉,政委训有光,隶属第2野战军第4兵团陈赓序列。下辖第37师(原第10旅)、第38师(原第13旅)、第39师(原豫西军区一部)。
第一部分,第13军55年授衔前师级以上领导人序列:
(1),1955年9月前的第13军领导人:
- 军长:周希汉(49.2-52.3),陈康(52.10-56.5)
- 政委:刘有光(49.2-51.3),金如柏(51.3-54.5),张力雄(54.5-55.11),孔俊彪(55.11-61.4)
- 副军长:陈康(49.2-52.10),龙泽江(50.10-55.6),黎锡福(第一,52.9-54.9),周学义(第一,54.9-55.11),汪家道(第一,55.11-57.7),孙大坤(55.8-61.9),王长有(55.11-56.9)
- 副政委:廖冠贤(49.2-51.5),张力雄(52.9-54.5)
- 参谋长:周学义(53.1-55.11),汪家道(兼,55.11-56.9)
- 政治部主任:廖冠贤(兼,49.2-50.2),南静之(50.2-51.11),雷起云(51.11-54.4),张丕绪(54.4-56.7)
- 政治部副主任:南静之(49.2-50.2)
- 后勤部部长:任学恭
(2),1955年9月前的第13军所辖三个师的领导人:
第10旅,其前身最早追溯到1930年12月组建的红1军第3师第7团。1931年1月,红7团改为红4军独立团。2月,独立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2师,3月,中央教导第2师和鄂东警卫第2团组成红4军第12师。10月,以红12师师部、第34团、第28团和第31团改编为红25军第73师,刘英任师长,吴焕先为政委。1933年7月,以红73师为基础扩编为红4方面军第31军,红4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兼军长,张广才任政治委员。1937年8月,红31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陈赓任旅长,王新亭任政治委员。1945年10月,第386旅奉命改编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旅长周希汉,政治委员刘忠。1949年2月,第10旅改编为第37师。
- 师长:周学义,吴效闵;
- 政委:雷起云,何云峰
- 副师长:崔致堂(未授衔)、赵华青,吴效闵(后),
- 参谋长:崔致堂兼任,后吴效闵兼,
- 政治部主任:刘德裕(60大校)。
第13旅,1945年10月由太岳军区一部分部队改编而成。旅长陈康,政委廖冠贤。1949年2月,第13旅改编为第38师。
- 师长:徐其孝,王长有;
- 政委:南静之,张丕绪,
- 副师长:王长有、李慕愚(未授衔),
- 参谋长李慕愚兼任,
- 政治部主任:张丕绪,薛波(后)
1949年2月,豫西军区第6军分区39团、40团,第3军分区第164团,改编为第39师。
- 师长:黎锡福,赵华青,王传训,
- 政委:侯德才(51去世),张钧
- 副师长:胡绵弟(后),
- 副政委:朱兆林,
- 参谋长:毛凯(未授衔),韩宪良,
- 政治部主任:张钧
第二部分,1955年11月授衔时陆军第13军授予大校以上人员统计:
(1),1955年9月授衔时陆军第13军授予中将(1人):
- 陈 康:13军军长(正军级)
(2),1955年11月授衔时陆军第13军授予少将(3人):
- 孔俊彪(准军级):13军政委(55,11)
- 周学义(正师级):13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
- 汪家道(正师级):13军副军长(55,10)(原49师师长
(3),1955年11月授衔时陆军第13军授予大校(9人)
- 张力雄(正师级):原13军政委(54,5~55,5)(61年晋升少将)
- 孙大坤(正师级):13军副军长(55,8)
- 张丕绪(正师级):13军政治部主任(54.4任,原38师政委)
- 吴效闵(正师级):13军37师师长(64年晋升少将)
- 何云峰(正师级):13军37师政委(64年晋升少将)
- 王长有(副师级):13军38师师长(55.11任13军副军长)
- 王传训(副师级):13军39师师长
- 赵华青(正师级):原13军39师师长(64年晋升少将)
- 张 钧(正师级):13军39师政委(61年晋升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