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真实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影片中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而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让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尤其是当电影中出现了冰雕连的情节,更是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很多九兵团的战士们把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他们是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
令人痛心的是,现实比电影中更加惨烈。在参加长津湖战役的九兵团中,有28954人被冻伤,1000多人直接被冻死,冻伤后不治身亡的有3000多人,由此可见九兵团伤亡巨大。宋时轮的秘书穆俊杰晚年含着泪水说:“九兵团一共15万人,只有5万套棉衣。”这也成为了很多人疑惑的地方,为什么作为中国的精锐之师,九兵团没有足够的棉衣呢?这事还得从战争之初开始说起。
入朝准备不足,缺少御寒棉衣
1950年11月,九兵团的战士们急匆匆地乘坐火车准备奔赴战场,由于此次调动紧急,他们在出发前还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朝鲜。当时的车厢内只有干草,条件十分简陋,当战士们切实地感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时,他们才意识到作战目的地已经改变。战士们服从指挥的信念已经深入骨髓,只知道国家需要他们,心里想着能够快点到达指定的作战地点。
九兵团为什么要这么急匆匆地入朝呢?这其中自然是因为前方遭遇了紧张的战况。在同年的10月份,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就已经开始行动了,第一次交手虽然击溃了美军,但谁也不敢在此时掉以轻心。这次的胜利只是一个小小的击溃战,并不是大规模的战争,双方仍都在互相试探。对方的指挥官麦克阿瑟擅长战术,为此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安排。
麦克阿瑟是一个过于自信的人,他自以为凭借自己拥有的实力可以一举成功,但是他正在走进志愿军给他设置的陷阱之中。当时的志愿军高层故意让前线部队撤退,做出逃跑的假象,还故意放出消息说没有后方补给要退出战争,这才让麦克阿瑟以为胜利在望,甚至直接在公告上发布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在战场上,敌人与我方部队人数基本持平,但为了让计划万无一失,必须扩充部队人数,因此九兵团需要尽快入朝。
火车途经沈阳站时,东北军区的副司令贺晋年特意前来慰问九兵团的战士们,当他看见战士们身上并没有穿着足够御寒的衣物,这根本不足以抵抗北方的寒冷天气,更不要说朝鲜的寒流,副司令的内心十分着急。
多数战士们都是头上戴着单帽,脚下穿着胶鞋,不仅没有足够的棉衣,配套御寒的棉帽和棉鞋更是没有。南方的战士们没有在寒区作战的经验,他们没有体会过北方的寒冷天气,这才让负责此次慰问工作的贺晋年十分着急。贺晋年命令火车不许开动,他动员相关部门去给战士们筹备棉衣,短时间内,想要筹措十几万人的棉衣可谓是难如登天,好在最终在一个日军投降后遗留的军火库里调来了棉大衣。
军火库里面只有5万件棉大衣,可是九兵团有15万人,棉衣数量远远不够,衣服厚度也没有达到要求,但情况紧急,这些大衣总归能派上用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贺晋年这一补救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受冻的战士们更多,后果也更加严重。
贺晋年看到棉衣数量远远不够,就想让部队的火车再给他一点时间,但情况紧急,战士们实在没法再耽搁下去了。贺晋年带头脱掉了身上的棉衣,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战士们,还动员随从的战士们也把自己的棉衣送给即将远行的九兵团。就这样,火车慢慢驶出车站,很多人把自己的棉衣棉帽脱下来扔到火车上,虽然数量远远不够,但情义无价。
美军飞机轰炸,物资供应困难
九兵团到达朝鲜后,遇上了大寒流,气温降到零下40摄氏度,战士们穿得太单薄了,未到达作战位置的前夕,很多战士们就被冻伤。后来,在从前线传来的关于九兵团的战报中显示,九兵团非战斗减员的人数将近三万人,这让司令员宋时轮的内心感到无比痛苦。那么,零下40摄氏度的朝鲜到底有多冷?据后来的战士们回忆,一些没有棉帽的战士们耳朵都被冻掉了。
一些战士只能自己想出应对的办法,那就是把毛巾裹在头上,寒风呼啸,毛巾显然作用不大。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皮肤千万不能暴露,一旦裸露出一点皮肤,很快就会被冻伤。在作战时,一些负责装炮弹的战士们免不了和炮弹接触,战士在装弹的过程中也必须要迅速,因为若是和炮弹接触的时间过长,皮肤就会和炮弹冻在了一起,强制分开时,很多战士们痛苦欲绝。
九兵团的战士们在长津湖沿线坚守阵地,敌人是武器先进,弹药充足的美军,因此无法单纯地靠火力输出取胜,只能利用迂回战术分割敌人的部队。为了完成任务,战士们冒着严寒在野外作战,不仅没有厚衣服御寒,食物也十分紧缺,那我们的作战物资呢?
提到作战物资,一方面是部队在奔赴战场作战前本身具备的,另一方面是靠后方源源不断地供给前线。九兵团是一支江南部队,仓促入朝,来到了陌生的环境,遇到了从未体验过的严寒天气,战士们都感到难以适应。而位于另一个战线的四野部队情况有所不同,他们的战士多数来自东北地区,本就有着足够的御寒衣物,有着丰富的寒区作战经验,各种御寒装备基本都有。一些土生土长的东北战士对这样的恶寒天气适应很快,其他一些不是出身东北的战士也不畏惧,因为在他们的后方,后备资源十分丰富。
时间回到入朝前的七月份,东北军区的后勤部调动了所有的资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东北几个军团的棉衣准备好了,都是足以抵抗东北寒冷天气的标准,应付朝鲜寒流也是不在话下。九兵团入朝后,原本的计划是让部队先行,后方也深知这批志愿军战士们没有棉衣,也努力组织了人员连忙筹措和赶制,希望尽快把紧缺的御寒物资输送过去。
战场上局势变化太快,谁也无法预知美军飞机上的炮弹会对准物资车,即使后勤部队已经派出了运送棉衣物资的车辆,但有些车辆中的物资被炸毁了。开往朝鲜战场的物资车被炸毁了几百辆,仅存的车辆还要运送更加重要的弹药物资。
运送弹药,就意味着车上没有位置再运送御寒的衣服。物资供应在路上遇到了困难,到达的物资也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九兵团战士,因为九兵团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军团,相比四野的兵团,九兵团的人数更多,这也在无形中加剧了物资供应上的困难。
宋时轮的秘书穆俊杰晚年也揭示了真相:“因为入朝仓促,五万件棉服已经很珍贵了,而且美军飞机的轰炸让我们的运输部队很困难。”
后方供应困难,根据在国内作战的经验,我们还可以把希望寄托在朝鲜当地吗?
答案是不能。以往我军战士在国内参战,后勤供应从来都不会成为部队的困扰,因为不管打到哪里,都能获得物资。老百姓永远都是部队最坚实的后盾,部队缺人,可以就地征兵。部队缺少物资,那可以从百姓那里购买。有些百姓心疼战士们,也会主动送来紧缺的衣服和食物。除了百姓的供应,在战场上也会从敌人那里缴获很多物资。总之,在国内作战时,我军从没有把后勤供应当作难题。
此次出国作战,和国内情况大有不同,敌军拥有各种火力十足的大型武器,处在战区的朝鲜已经被炮弹炸得支离破碎,甚至一间完好的房子都没有。在如此严峻的战场环境下,当我们自己后方的物资无法到达战场时,想要依靠当地的朝鲜人民根本就不现实。
后来,我军决定在晚上运输物资,这才让情况有所好转。当然了,晚上运输意味着车灯都不能开,战士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悬崖峭壁之上谨慎地慢慢前行。美军飞机炸毁了公路和桥梁,炸一次,我军战士就修一次,即便是冒着炮火,也奋勇向前。
结语
九兵团不愧是一支精锐之师,在恶劣的环境下仍完成了任务,志愿军战士们趴冰卧雪,用不屈的意志促成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战士们把美军困在原地无法动弹,把美军逼到了绝境,甚至还有一支主力团全员都被志愿军歼灭了,该团的团旗还被保存在了我国的博物馆里。九兵团的坚守是抗美援朝胜利的助推剂,美军部队受到了重创,曾经狂妄的麦克阿瑟也不得不面对自己计划失败的事实。
指挥部也知道九兵团的战士们在临行前缺少抵御朝鲜寒冷天气的棉衣,但在严峻的战争局势面前,只能无奈地做出让部队加速前行的决策,并尽力让后方把缺少的棉衣物资运送过去。九兵团战士们的牺牲都是为了确保总体战术的有效运行,我们面对在装备上强出我们许多的美军,只能采用奇袭战术。
九兵团在长津湖地区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中央的赞扬,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宋时轮的秘书晚年也含着泪水说:“那些娃娃兵,在冰天雪地之中屹立不倒,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