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结束后,在九兵团驻地,老远就能听到宋时轮司令员的怒吼:26军打得什么仗,老子要撤了你的番号!
紧接着26军军长张仁初也梗着脖子吼道:番号是毛主席定的,你说了不算!
是什么事情让宋时轮如此愤怒?让张仁初如此委屈?这一切都得从26军在长津湖之战中的表现说起。
长津湖之战可以说是我人民志愿军入朝以后打得最为荣耀的一战,在这场志愿军王牌对阵美国王牌的战斗中,志愿军用铁脚板在冰天雪地里撵着坐着卡车开着坦克的美军到处跑,成建制的消灭了美军北极熊团,这也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唯一一次成建制的消灭美军团级部队,若非预备队没能及时抢占下碣隅里 ,我军险些全歼美军头号主力陆战一师!
而抢占下碣隅里的任务恰恰就被宋时轮安排给了作为兵团预备队的26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26军没有能够及时赶到目的地,导致美军逃脱,作为兵团司令宋时轮确实有理由发火,但是这个锅真的都得由26军来背吗?
我认为,这不能怪二十六军的志愿军战士们,在当时如此惨烈的情况之下,换谁都不行。
长津湖战役参战了三个军中的20军和27军,可以说是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赞誉,而同样参战的26军非但没有受到表扬,还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严厉批评,尤其是兵团司令宋时轮上将,更是气得要撤了26军的番号,许多参与指挥的解放军指战员甚至因为这一战而背负了一辈子怯敌畏战的骂名。
但是我要为26军说句话,能够踏上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军人就没有一个孬种,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勇敢,有的胆怯,但是唯独没有畏敌怯战的志愿军军人!
志愿军26军的指战员们已经竭尽全力了,他们已经不能做得更好了。在战场上26军一直在追,一直紧追不舍,一直在竭尽全力地追,但是确实没追上,在长津湖战场上26军的表现确实远远不如20军和27军如此亮眼,但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26军的整个指挥体系出现了大的变化
打仗最忌讳的就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照理说这种军校一年级学生都懂得道理不应该发生,但是在抗美援朝中恰恰就发生在了26军的身上。可以说在长津湖之战中,整个二十六军的指挥体系就处于一个分工不明确,责权不清晰,处处是漏洞,一直在互相磨合的阶段。
我们中国人的语言体系可谓是博大精深,有时我们会说临阵换将,兵家大忌,有时我们也会说换帅如换刀。但是很显然,在26军身上发生的事情属于前者。在临战前,26军的指挥班子还在进行调整,被调往26军担任副军长的张铚秀甚至是在作战计划制定之后才由原来的师长调任二十六军,担任副军长。
不仅副军长是刚刚来到26军的,作为部队三首长之一的参谋长也缺编,军级干部中政治部主任也同时缺编,26军下属的几个师的情况也差不多,76师的师长没有到位,77师的师长也是刚刚提拔的新人。
而且当时的九兵团作为我军的主力,为了加强九兵团的战斗能力,上级临时还划拨了一个师给九兵团的各个军,所以在当时九兵团的20军,26军以及27军都下辖4个师,总兵力差不多比其他的兵团多出了一个军!
配属给26军的88师,这支队伍也是战前刚刚划拨26军,26军和88师虽同属于志愿军,但双方缺少足够的默契与配合,所以说整个26军的情况就是整个可以的军一级和师一级的指挥体系都没有理顺,需要在战场上进行磨合。
这种临战状态下的指挥机构的调整,对于26军彻底发挥其战斗力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因为指战员之间相互不认识,军的领导不认识下级的科室负责人,对于下属的参谋的特点不了解,也就是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这样一来指挥效率能高吗?可是这种情况的发生,板子应该打在26军身上吗?难道作为兵团司令员的宋时轮就没有责任吗?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作为二十六军的副军长张铚秀刚刚到位就得前去开辟部队的前方指挥所。熟悉我军战术打法的朋友都知道,在一场战役的初期,前方指挥所有多重要,在基本指挥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承担战役初期的指挥工作。这么一个重要的岗位却交给了一个刚刚到位副军长,所以在26军的行动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指挥上的问题。
比如与上级部门联系的电台已经到了,但是掌握密码的密电员没有到,想向下级联系呢,又发现这个电台没有带。所以26军的前进指挥看上去到了,又像没到一样。这些问题应该由参谋长负责,但是当时的情况就是26军的参谋长没有到位。
其次,后勤保障上的问题也很大
在朝鲜战场上行军作战,我军不得不和美国的轰炸机以及严寒作战,由于整个朝鲜的天空都属于美国人,美军的飞机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我后勤补给线,整个九兵团的后勤压力都很大。相对于前期经过的20军和27军,26军的问题更大。至少前期经过的这两个军可以向当地的朝鲜人征集一定的粮食,而轮到26军过去的时候,当时朝鲜人家里的粮食全都没了,对于后来的26军而言,他们除了挨饿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缺少当地人当向导。长津湖听上去是一个湖,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湖,而是因为修建水电站而形成的人工水库。最要命的是我军使用的地图是老地图,根本就没有标注长津湖,所以极度地依赖向导。
但是在该地区的适合做向导的朝鲜人,早已经被前两个军请去了,轮到26军的时候,他们只能自己转悠琢磨,这样一来消耗在路程上的时间将会呈几何级数的增加,自然使得26军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
美军的轰炸拖慢了26军的脚步
前面的部队是隐蔽入朝的,再加上麦克阿瑟等人,颇有几分中国股民的风采,熊市来了不相信,牛市来了不确定,志愿军来了,美国人压根就不相信,根本就不重视,所以前期入朝的部队可以采用昼伏夜出的方法奔赴目的地,他们在行军过程中遭到美军轰炸干扰的次数较少,受美军轰炸的影响较小。
轮到26军入朝作战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作为兵团预备队,轮到他们上场时,战役已经打得非常的激烈了,美军已经认识到志愿军的厉害,再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狂妄轻敌,而且上级指挥机关严令26军加快行军速度,所以在行军过程中,二十六军不可能像兄弟部队那样昼伏夜出,而必须昼夜兼程。
这样一来,26军的很多单位不得不在白天行军,这为美军的轰炸提供了便利,26军的行军过程中遭遇了大量的空袭,美军不间断的空中打击,使得26军前进的步伐变得缓慢。
所以由于以上种种困难的存在,使得26军难以向志愿军总部期望的那样及时赶到目的地拦下美军。
其实长津湖虽然我军取得了胜利,但是宋时轮在准备和指挥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
首先我军存在轻敌的思想。
九兵团作为一支44制的部队,每个军都配置了4个师,每一个军几乎都有5万人,可以说是兵多见广士气高昂,这支部队在国内可以说是非常的凶,国民党的部队几乎都不是他们的一合之将。
正是因为在国内没有对手,所以在指战员心中,对于美军也存在着轻敌的思想,认为美国人充其量就是大号的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也就那么回事。有些将士甚至只带了半管牙膏,认为战争不可能持久。 OK,这种轻敌思想对于后续我军的指挥调度,排兵布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九兵团严重缺乏在严寒天气下作战的经验
九兵团入朝前,由于准备不足,他们身上的棉袄只有一斤半,而在朝鲜这种动辄零下40度的天气下,适合山东地区的那种一斤半的棉袄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尤其是向长津湖这样的严寒天气,4斤的棉袄才是起步价。
20军作为先锋,进入朝鲜时准备的最不充分,而26军相对入朝作战的时间比较晚,准备的较为充分。在进入朝鲜之前,26军的士兵们住在老乡家里,老乡的家里相对比较温暖,这就使得这些从来没有见识过北方严寒厉害的南方士兵对于北方冬天的严寒产生了误判,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他们有的嫌麻烦,将厚棉袄放在了老乡家里,穿着薄棉袄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到了朝鲜战场上,他们才发现一斤半的棉袄相对于朝鲜的严寒,和没有穿衣服差不多。不过相对于20军,26军的御寒装备已经好了很多,几乎是人手一件厚棉袄,缺少的是棉手套,棉鞋。
千万不要小看了棉手套的作用,没有棉手套的保护,手指冻僵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开枪射击,部队为了保证战斗力,干起了针线活,拆棉被改成手套,以及其他的御寒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战斗力,但是拆棉被的做法,影响了我军的休息。
第3点,排兵布阵上也存在问题。
宋时轮的九兵团号称有15万大军,但是真正前期投入战场上的只有20军和27军,总共10万人,对面的美军以及联合国军总数也达到了10万人,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军并没有在兵力上占据优势。
只不过当时联合国军的几个师相距比较远,如果我军能够集中兵力围歼其中一两个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此时面对美第十军这么大一块蛋糕,作为战役组织者,宋时轮贪功了,他也相应地将部队进行了分散,造成我军在主攻方向上的进攻投入不够。
再加上26军被部署在距离预定位置70公里以外的地区,导致无法及时赶到下碣隅里,而这一切,都是宋时轮的指挥失误造成的。
所以在长津湖战役中放跑美军陆战一师,并不是26军一家的责任,作为兵团司令员的宋时轮也应当承担相当大的责任。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6军知耻而后,连克强敌,杨威上甘岭,终于把在长津湖战役中丢掉的荣誉重新捡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