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7年10月23日,郭汝瑰因车祸逝世,享年90岁。
在追悼会上,中央军委对他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赞颂郭汝瑰的一生是“惊险曲折,丰富深刻的一生”,并肯定了他对革命做出的贡献······
坚持入党,路途漫长
郭汝瑰于1907年生于重庆的一户书香之家。虽然家道中落,但郭汝瑰依然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并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
1926年,郭汝瑰考进了黄埔军校,并在周恩来等教官的影响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萌发了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就在他考入黄埔军校的第二年,蒋介石就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让中国共产党人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就是这样的形势,让郭汝瑰更加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决心。但遗憾的是,就在他如愿入党后不久,就同组织失去了联系。
在与组织失去联系的那些年里,郭汝瑰先是到日本的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又考入了陆军大学。
就在郭汝瑰考入陆军大学不久,校长换成了蒋介石。就这样,郭汝瑰再次成为了“天子门生”。
在学习期间,郭汝瑰成绩优异,深受学校领导的器重。郭汝瑰毕业后,留校担任了教官,后来又成为陈诚手下的一名参谋长。
卢沟桥事变后,郭汝瑰随部队参加淞沪会战。当时淞沪战场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战斗也是异常惨烈。
就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士气高涨,但有部分军官却贪生怕死,产生了怯意。这时,郭汝瑰果断出击,带着部队来到前线进行战斗。
面对日军的强烈的进攻,郭汝瑰不怕困难,不断激励将士们,并带着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淞沪会战期间,郭汝瑰度过他30岁的生日。何香凝得知淞沪会战的惨烈后,有感于将士们的热情,她特意派遣慰问队前来阵地慰问,给将士们送来了好酒,还将自己亲手做的毛衣送给了郭汝瑰,作为他的生日礼物。
慰问队还不曾离开,敌人便开始了疯狂的炮击,阵地上一时硝烟弥漫。郭汝瑰幽默地说:“日本人为郭某放礼炮庆祝生日,自感鸿福不浅。”
这一天的战斗是极为惨烈的,甚至部下都提出了要撤,但郭汝瑰留下遗书后继续坚持。虽然淞沪会战失败了,但郭汝瑰带着部队守了七天七夜,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阵地仍未丢失······
这一战,郭汝瑰成名,吸引到了蒋介石的注意,并被委以重任,渐渐进入到国民党军队的高层之中。
但在同国民党军官的交往中,郭汝瑰渐渐发现在国难当头之时,前方的战士们在浴血奋战,而稳坐后方的官员们竟然争权夺利,大发国难财。
面对国民党的腐败,郭汝瑰坚定了寻找组织的决心。在重庆谈判期间,郭汝瑰与聂荣臻、陈毅等人有所接触,也见到了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后内战又起,郭汝瑰曾作为张治中的副手,参与到三人军调小组中。他也对和平抱有幻想,但最终和平的愿望还是破灭了,而郭汝瑰也对国民党,对蒋介石彻底失望了。
多年后,郭汝瑰回忆道:
“三人会议曲终人散是坏事,但教训了我,使我世界观发生了变化,这以后我间接参加了用武力批判国民党的伟大人民解放战争。所以我对三人会议的回忆是痛苦的回忆,也是幸福的回忆,是三人会议擦亮了我的眼睛,是三人会议给我的机会,让我回到共产党的怀抱。”
后来,在郭汝瑰的努力下,他通过任廉儒,与南方局的董必武取得了联系,并急切地表达了想要回归党,回归延安的愿望:
“我对共产党十分怀念,我请求组织恢复我的党籍。我愿意接受组织对我的考验。我很想去延安工作,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董必武经过慎重的考虑后,决定让郭汝瑰继续留在国民党,这样更有利于工作,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最终郭汝瑰还是决定听从组织的安排:留在国民党内,为党提供情报,同时董必武还任命任廉儒为郭汝瑰的单线联络员。
从此,郭汝瑰放弃了眼前的富贵生活,毅然投身于异常艰险的地下战线,提供了一份又一份有价值的情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汝瑰被任命为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每次的作战计划,郭汝瑰都认真抄写送蒋介石审阅,但同时也会准确无误地抄写一份送到联络员任廉儒的手中。
这些情报包括了: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国民党军在大别山的调度计划,徐州的兵力配置等。
郭汝瑰传递的这些有价值的情报,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难以计算的重要作用。
在国防部工作期间,郭汝瑰虽然是在为蒋介石运筹帷幄,但也是在助力毛主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已经被损失殆尽。国民政府也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绝境。
郭汝瑰认为大局已定,再次提出去延安的愿望。经过组织研究过后,决定让他前往西南,掌握一支军队,然后在关键时刻率部起义,以达到瓦解国民党军队的目的。
于是,郭汝瑰再次决定冒着风险,去西南。
接着郭汝瑰提出了引咎辞职的报告,提出要去西南带兵。几经周折后,郭汝瑰被任命为七十二军军长,并要前往四川。
临别前,任廉儒紧紧握住了郭汝瑰的手,说:“汝瑰同志,你接受了组织上的新任务,从国民党的心脏位置出来了,祝你在西南早日成功。”
为了完成带兵起义的重大任务,郭汝瑰夜以继日进行着紧张的筹划和积极的准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郭汝瑰在军队的人事安排上也做了精心的调整。
在解放军攻入西南后,郭汝瑰于1949年12月公布了《起义告官兵书》,向全国发布了起义通电,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贡献。
起义的通电公布后,已经败走台湾的蒋介石非常生气,连声辱骂郭汝瑰。至此,蒋介石在西南进行决战的美梦彻底破碎了······
身份未定,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郭汝瑰在为组织提供绝密情报,并助长蒋介石的瞎指挥的同时,自然会被少数的明眼人看出端倪,也差点被国民党的特务发现。
而这少数的明眼人里就有杜聿明,早在淮海战役之时,杜聿明就开始怀疑郭汝瑰了,只是一直没有证据。
当年杜聿明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司令,主持被蒋介石重视的徐蚌会战,但他在总结东北等地失败原因中意外发现,蒋介石做出的很多错误的重大决策都与顾祝同和郭汝瑰有关。
就在徐蚌会战的作战方案中,杜聿明又看到了这两个熟悉的名字。
顾祝同,杜聿明是不能怀疑的。因为他多年来跟着蒋介石忠心耿耿,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那郭汝瑰自然就成了杜聿明怀疑的对象,而且他还是作战厅长,是能接触到最绝密的作战计划的。
想着想着,杜聿明越来越觉得郭汝瑰有问题。
某天,杜聿明特意到郭汝瑰的家中做客,希望能找到一些证据。虽然郭汝瑰明白杜聿明的这次来访,肯定是有深意的,但也热情地招待了他。
虽然杜聿明的这次来访,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证据,但也不是一无所获。于是,为了战役的胜利,为了能让蒋介石有所防范,杜聿明控制不住向蒋介石告密了。
刚开始蒋介石没说什么,只是让杜聿明说怀疑郭汝瑰的理由。杜聿明分析到:“郭汝瑰身为我党的高官,既不贪财,也不好色,而且还简朴得不像话,就连家里的沙发都是带着补丁的,这些分明都是共产党的生活作风。而且我都去他家看过了,可以确定。”
蒋介石听了以后,大怒:“要贪财好色,到处捞钱才是我党的作风?洁身自好就不是?”
杜聿明顿时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来,接着蒋介石拍拍杜聿明的肩膀,安慰道:“光亭啊,私下的恩怨可不能带到工作上来啊!”
其实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杜聿明找到了郭汝瑰提供情报的切实证据还好,但只是通过生活作风来判断确实有些破坏将领间和谐的嫌疑在内。
淮海战役后,杜聿明的大军被解放军歼灭,就连杜聿明自己也成了俘虏,杜聿明对郭汝瑰的怀疑也越来越重了。
他认为自己这场战役的失败除了蒋介石的指挥有失误外,就是有人将作战计划透露了出去。至于是谁,杜聿明的心里早已有了答案,只是一直都不能确定。
多年后,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中回忆道:
“蒋介石、顾祝同完全听信郭汝瑰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的局面。我想质问郭汝瑰为什么不按照原定计划将主力撤到蚌埠附近,但见顾祝同等人同意,就觉得争没有益处,如果争吵起来,反而会失去蒋介石的宠信······”
后来,杜聿明被特赦后,与郭汝瑰也有所来往,但他对这件事情还是无法释怀。
1981年,杜聿明病重,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来,便提出要见郭汝瑰。等到郭汝瑰来到病床前,杜聿明先是和他闲聊了一些别的事情,而后杜聿明情绪激动,紧紧抓住郭汝瑰的手突然问:“你当年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但郭汝瑰并没有点头,只是很平淡地说了一句:“光亭啊,当年,我们是政见不同。”
杜聿明失望了,虽然他知道不是满意的答案,但他还是想问一句,他只是想求一个明白。不久后,杜聿明病逝,不知他内心的疑惑是否解开?
郭汝瑰在提供情报的时候,也在很多时候差点被发现。某次,郭汝瑰把情报交给了任廉儒。不巧的是任廉儒的直接联系人因为工作不在身边,任廉儒只得把情报交给地下党员王葆真。
这时,王葆真所在的地下党组织遭受破坏,他还没来得及将情报送出去就被捕了。万幸的是,王葆真及时销毁了这些情报。
他被捕之后,受尽酷刑,也没有将任廉儒和郭汝瑰供出来,自然也断了国民党特务追查的线索,让郭汝瑰转危为安。
多年坚持,终得所愿
郭汝瑰原来认为只要完成了任务,接受了考验,自己重新入党只是时间问题。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入党的过程是曲折而又漫长的。
郭汝瑰在起义后,担任川南行署委员兼交通厅厅长,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在1951年,又被调往南京军事学院任教,直到退休。
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不断申请入党。由于郭汝瑰的单线联系人任廉儒自己也在潜伏,而后又去世了,就没人给他证明了。
岁月荏苒,郭汝瑰还在为入党的事情努力,想到自己奋斗多年,依然没有达成愿望,感慨万分,写下了一首诗:
向日勤诚未减,入党差距益多。转瞬六旬将届,不红不专奈何!
南京军事学院解散后,郭汝瑰被安置到四川。他再次提出了入党申请,由于他曾经官至国民党中将,需要由中央审批。
就这样,郭汝瑰又等了很多年,直到改革开放后,他才实现了入党的愿望。在实现愿望的那天,郭汝瑰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
“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几十年的企盼一夜之间便如愿以偿了,对党的一颗拳拳之心终于得到了慰藉。我追求加入共产党,是追求在中国实现无剥削压迫、有民主法治,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科学昌明,民生富裕的社会。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在党的领导下,脚踏实地,进行新的长征。”
从1945年到实现愿望的那一刻,郭汝瑰走了35年,虽然历经曲折,但他心中的那个信仰始终未变。
当年,郭汝瑰在身份未定的情况,依然坚持奋斗提供情报,这与他坚定的信仰是分不开的。
在污浊的国民党内部,郭汝瑰洁身自好,永远坚持自己的初心,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有一次蒋经国去郭汝瑰家做客,看见他吃着朴素的饭菜,不由自主地感慨道:“要是我们的将领都像郭汝瑰这样,党国就有救了。”
郭汝瑰是以副兵团级干部待遇离休的。他的住房是房管局安排的,一直住到自己离世都没装修过。期间,有关部门提出重新安排住房,他也拒绝了。
他的家里很简单,除了两个大书柜外,只有一台小电视,没有成套的家具,睡的是旧床,客厅里用的也是破旧的木椅。
当有关部门提出给郭汝瑰修建别墅,并配备炊事员、护士、警卫员、司机等人之后,郭汝瑰立即亲笔给相关部门写了报告:我经过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知道目前国家经济有困难,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要体谅国家困难,为国分忧。
他断然拒绝了组织上给予的各种待遇,也谢绝了组织的照顾,只要还是担心麻烦组织和国家。
高龄的郭汝瑰在入党之后干劲很足。他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就积极参加各种报告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教育青少年们。而且只要是那些报告,不管多忙,他都会去,而且还要提前去。
他想要为传播红色文化做贡献,就不顾高龄,坚持编写巨著:《中国军事史》《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史》《郭汝瑰回忆录》和《郭汝瑰回忆录(续集)》·····
他不惧辛苦,为完成这些巨著而奔走。《中国军事史》前前后后历经10年,有8大部,10卷本,600万字,弥补了我国军事研究的空白。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发挥的作用。
《郭汝瑰回忆录》回忆录是在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下,对着录音机录制了半个多月,最终根据录制的内容写成的。
不幸的是,郭汝瑰在1997年遭遇车祸去世了。郭汝瑰逝世后,《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郭汝瑰同志道德高尚,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廉洁奉公,胸怀坦荡,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平易近人,对子女要求严格,保持了一位爱国将领的可贵情操和共产党员的本色
纵观郭汝瑰的一生,他留下的不仅是他曲折动人的人生经历和丰硕的功绩,更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贞的信念·······
能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在前线杀敌的那些将士们,也不能忘记那些隐秘于地下默默付出的人。
他们一样用生命守卫了我们的领土,他们值得我们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