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92岁的老人,名叫萧家福。从1946年起,他便迁徙至台湾生活。如今,他已儿孙绕膝。本是安享晚年之时,萧家福却执意要完成一生夙愿。虽然失败过,放弃过,但随着年龄增长,萧家福的思乡之情却越来越浓。所以,萧家福决定,再次寻亲。
可是,年事已高的萧家福,其实对故乡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模糊。他常常在家自言自语道:“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家在哪里?”可见,萧家福的寻亲难度不小。毕竟,随着时间流逝,他的记忆会更加的模糊。
也许,他会再也记不清,找不到回家的路。这一次寻亲,或许是萧家福能与亲人团聚的最后机会。萧家福,究竟遭遇了什么?他为何会独自远渡重洋?他又是否,能如愿和亲人团聚呢?
台湾老兵寻亲七十年,找到时重庆四个弟妹均已过世。
被抓壮丁,满是身不由己
萧家福出生于重庆一个普通农户之家。他是家里的长子,底下还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虽然生活艰难,却也知足。生活本应该就这样,平淡且幸福的继续下去。
可是,乱世之下,安有完卵。萧家福,正是生活在了动荡的抗战时期。国家安全尚且危在旦夕,萧家福想要守住自家和平自然是难上加难。
在抗战时期,最紧迫且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征兵。最初,征兵政策是三丁抽一,也就是三个男丁里,只抽一个去当兵。后来,变为五丁抽二,五个男丁里,有两个必须去当兵。再后来,无忠无孝地被强制征兵。最后,就变为,看到男丁就拉。
萧家福不是没有想过躲起来,能躲的地方都躲过。但是,他还是被抓住,强行带走。这一年,是1943年,他16岁。
萧家福被抓走后,先是被安排当运输工,然后才被强制征了兵。萧家福最初当兵的这段日子并不算苦,因为离家近,他有盼头。
一年后,日本打进贵州,萧家福第一次被迫离乡。因为,他所在的部队要前往贵州,参加战斗。在贵州的战斗,十分惨烈。萧家福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以为,再也回不去家了。
幸运的是,他挺过来了,战斗胜利了。劫后余生的萧家福,从未如此庆幸。他,也许马上能回家了。
但是,随着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军队也节节败退。于是,1949年,懵懂的的萧家福随60万军民迁徙台湾。那时的他,以为这只是,又一次普通的离别,暂时的离别。
抵达台湾后,萧家福和其他初来台湾的外省人一样步履维艰。他们只能在寺庙、学校空地,又或是在部队周围闲置地落脚。最初,他们在这些地方简单的搭个棚子,以此作为临时住所。因为,萧家福他们都坚定地认为,很快,他们就将接到攻回大陆的指令。
但日复一日,萧家福等人深切的感受到,他们想要重回大陆的心愿难以实现。政府也默认了这一点,逐渐为萧家福等老兵统一兴建村舍。这些村舍聚集的大多都是外省人,和萧家福一样的背井离乡之人。大家都把这类村舍称之为眷村。
萧家福和大多的眷村异乡人一样,虽然思乡心切,却没有丝毫办法。于是,萧家福被迫在眷村安定下来。他在眷村的日子,一过,就是七十几年。
命途多舛,无奈错失团圆
从1949年到了台湾后,萧家福被迫接受现实。他对故乡的思念只能深埋心里。由于前半生的命途多舛,萧家福决定,为自己改名为萧运骞。因为“骞”这个字,有高起、飞起之意。萧家福希望,借此能让自己获得一点好运。
尽管萧家福依旧不能回家,他也要尽量离故乡近一些。于是他报考了装甲部队,这支部队驻扎的地方在金门。金门的环境非常艰苦,萧家福仍坚决前往。因为在金门,萧家福可以随时眺望到日思夜想的大陆。如此,他便满足了。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萧家福一过就是二十来年。终于,萧家福在40多岁的时候结了婚。他的妻子是台湾本地人。婚后,他有了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成家后的萧家福越发地踏实肯干,不怕辛劳。
因为,萧家福想让家人过好一点的日子。但他拼尽全力,也只挣得一些微薄的工资。生活的重担压在萧家福的身上,让他无暇顾及谋生以外的事。
很快,到了1988年,海峡两岸开始恢复交流。萧家福远在重庆的弟弟妹妹,托人给他带来了一封信。时隔多年,萧家福再次得到亲人消息本应该十分的高兴。
但是,在信中,萧家福得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萧家福的父母在他来台湾后不久相继去世,他的三弟也已去世。
萧家福想立刻回到故乡,可是,他有太多的顾虑。因为他微薄的薪水只能勉强养活家人,回去也不能给予家人什么帮助。那会,大陆人普遍认为,当兵的都非常的有钱,然而萧家福生活很困难。
再者,当时台湾的舆论宣传,对大陆人并不是很友好。因为那会儿有很多自称是来自大陆的“假亲戚”到处认亲,目的就是想骗取财物。萧家福的妻子也很担心萧家福遇到假亲戚,非常反对他回重庆核实。
于是,萧家福只回寄了一张与台湾家人的全家福给故乡的亲人。
萧家福本以为,即使这次没能回乡探亲,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的。但很快,萧家福又遭遇了一次重大打击。萧家福的妻子因为再也受不了贫苦的生活,独自离开了他和孩子们。
这对萧家福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萧家福本就因为生活困难而不敢回乡。现在连自己的妻子也因贫穷离开了,萧家福觉得更无颜返乡。
从那以后,萧家福决口不提重庆老家的事,也没有再与重庆亲人联系。后来,因为搬家和城市变迁,萧家福再次失去了和重庆亲人的联系方式。在有生之年,萧家福是否还能和大陆亲人团圆呢?
思乡情切,决定再次寻亲
很快到了2018年,距离萧家福上一次和重庆亲人联系,过去了整整30年。萧家福也已经92岁。92岁的萧家福记忆越来越模糊,甚至于,记不太清自己的具体出生年份。
虽然萧家福的记忆大不如从前,但他对故乡的思念已深埋进骨髓。时不时地用重庆方言念叨着:“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家在哪里?”萧家福虽然没再主动对儿女提起过回乡之事,但他的儿女们都看在眼里。他们明白,能再次回乡是父亲一辈子的心愿。
巧合之下,萧家福的女儿萧慧蓉看到了一个名为“两岸寻亲”的节目。萧慧蓉非常的激动,她觉得父亲的心愿或许很快就能实现了。因为这个节目是由大陆“头条寻人”项目组发起的一项公益项目。并且此节目已经帮助了很多台湾家庭,使他们成功和大陆亲人团圆。
于是萧慧蓉记下了栏目组的邮箱地址,试着给栏目组发了一封邮件。邮件中介绍了自己父亲的情况,并希望能得到栏目组的帮助。很快,萧慧蓉收到了栏目组的回信,栏目组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她父亲的情况。
为了更加方便联系沟通,萧慧蓉加上了栏目组工作人员的微信。
工作人员希望萧慧蓉能提供父亲故乡的具体地址,这样为她父亲寻亲的难度会小很多。
但是萧慧蓉只从父亲那里得知,父亲的故乡在“重庆巴县鱼洞镇仁厚乡南岸”。经过多年的城市变迁,萧慧蓉父亲萧家福记忆中的故乡,早已经变了样。“仁厚乡”这个地名也早已经消失。
幸好,“两岸寻亲”栏目组遇过不少这种情况,好多来寻亲的台湾老兵都记不清自己故乡的具体地址。栏目组首先根据萧慧蓉提供的地址,查阅大量资料。
接下来,栏目组确定了萧家福故乡的大概所在地。再利用现代科技,在萧家福原故乡所在地周围,做方圆十几公里的弹窗。因为现在即便在农村地区,大陆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
当然,栏目组也不能百分百保证,一定能帮萧家福找到大陆的亲人。毕竟,萧家福现在能提供的有效寻亲线索,太少。萧家福除了隐约记得自己故乡的大概位置外,连任何一个大陆亲人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
即便如此,栏目组也没有放弃帮萧家福寻亲。栏目组还联系上了重庆晚报的记者。除了在网上发布寻亲弹窗外,这位重庆晚报的记者,也会去实地寻找有关线索。重庆晚报的记者实地走访了,可能是萧家福故乡的十几个村庄。
一个村一个村的寻找,打动了无数当地村民。可是被问及的村民都表示,没有听说过哪家有人被抓壮丁去台湾的。接着,记者再着重打听这些村庄里姓萧的人家。但,记者被告知,在上世纪50年代,萧家人就已经搬离了这里。
记者在这些村庄走访了一遍以后,没有任何收获。看来,萧家福的寻亲之路,注定充满坎坷。究竟萧家福能否得偿所愿呢?
满怀希望,不想物是人非
即便第一遍的实地走访毫无收获,重庆晚报记者仍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记者进行第二遍走访时,有了些许眉目。记者机缘巧合下采访到一个村民,他似乎听说过,村里有人被抓去台湾当壮丁的事情。这个村民带记者去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荣勇。
虽然刘荣勇今年只有70岁不到,萧家福去台湾时,他尚未出生。但是,刘荣勇表示,他从认识的村民萧邦华那确实听说过。因为,萧邦华的大伯就是被抓壮丁,去了台湾。
记者听闻此事,立马请刘荣勇带他去见萧邦华。很快,记者见到了可能是萧家福侄子的萧邦华。萧邦华得知远在台湾的大伯来寻亲,十分的激动。萧邦华立即将自己叔叔和姑姑的照片,还有30年前大伯从台湾寄过来的全家福的照片拿了出来。
随后,记者将照片发送给了萧家福女儿萧慧蓉进行确认。萧慧蓉进行仔细比对后,确认了这就是父亲在大陆的亲人。
接下来,有了萧邦华的帮助,萧慧蓉很快为父亲找到了其他家人的下落。可惜的是,父亲萧家福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早已去世。原先的兄妹5人,现在只剩萧家福一人了。
幸运的是,此次寻亲还找到了另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叫刘仁贵,今年90岁,与萧家福年龄相当。刘仁贵是萧家福母亲的堂弟,也就是萧家福的表舅。
他和萧家福从小一起长大,经常串门玩耍。刘仁贵是目前唯一一个在世的,并且与萧家福有过直接接触的大陆亲人。
萧慧蓉不知该不该告诉父亲这些,也不知该如何告诉父亲这些事。可谓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令人感慨万千。
终得所愿,却已天人两隔
在“两岸寻亲”栏目组和重庆晚报的记者的帮助下,萧慧蓉找到了父亲在大陆的亲人。最终,萧慧蓉选择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父亲萧家福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表现得并不是很激动。萧慧蓉试探性地问了下父亲,想不想回大陆探亲。
最初,父亲有些抗拒,这在萧慧蓉的意料之中。因为,萧慧蓉明白,父亲觉得亏欠了亲人太多,更无颜面对父母。后来,萧慧蓉经常的开导父亲,渐渐地打开了父亲的心结。
终于,5个月后,萧家福一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们决定,全家14口,一起回重庆祭祖。在2018年10月19日,时隔七十年,萧家福终于再次踏上这片故土。儿时记忆中的家乡,现在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萧家福一行人此次祭祖的第一站,便是萧家福母亲的坟墓。萧家福母亲的坟在一片偏僻的树林中,过去的路非常不好走。萧家福拄着拐杖,走走停停,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到达母亲坟前。
到达后,萧家福先是静静地看着母亲的坟。等到上香完毕,萧家福顾不得自己虚弱的身子,立刻就要跪在母亲坟前。任由儿女如何劝说,萧家福执意跪下。跪在母亲坟前的萧家福,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萧家福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些什么,但没人听的清。
不过,听得出来,萧家福的声音带着哭腔。萧家福从小离家,未能照顾家里,也未能在双亲膝下尽孝。想必,萧家福的心中定是充满了愧疚和委屈。
接下来,是萧家福一家祭祖的第二站。这里不仅是萧家福父亲坟墓的所在地,也是萧家福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以前,萧家福的舅舅刘仁贵就经常和他在这里一起玩耍。这回,听说萧家福要回乡祭祖,刘仁贵专程赶来见他。
在祭祖前,萧家福和刘仁贵聊了很久。刘仁贵跟萧家福聊了好多他们小时候的事。可是,萧家福都记不清了。漫长的时光,不仅击垮了萧家福的身体,也抹去了他的许多记忆。萧家福的儿女看到这一幕,不经感叹:要是早几年回来就好了……
本来,萧家福在与刘仁贵短暂叙旧后,就打算前往父亲坟地。萧家福父亲的坟在一片荒山上,他的身体很显然不适合再走这么远。但是,萧家福执意要亲自前往祭拜。萧家福的儿女决定,不告诉萧家福,悄悄地上山去祭拜。
萧家福的儿女说,萧家福的记性早就不好了,一会他就会忘记这件事的。
果然,在萧家福儿女上山之后,萧家福丝毫没有想起祭祖的事情。萧家福像个孩童一般,静静地坐在老屋残墙前,乐呵呵地笑着。
结语:
这样的结局,未免让人感到唏嘘不已。少年出走大半生,归来不知家何在。萧家福颠沛流离了大半生,尝尽了艰辛,可以说,他是不幸的。但是,萧家福又称得上是幸运的。因为,像萧家福这样的台湾老兵,还有很多。
很多的台湾老兵一生孤苦,直到临终,也未能再踏上大陆。这样的生死离别是那个特殊的时代造就的,只愿往后祖国昌盛,再无战事。
参考资料:
[1] 松松开讲啦.眷村——一个时代的缩影,在那里不只有乡愁,还有美好的人情〔J/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870351891990046&wfr=spider&for=pc
[2] 林桶法.1949大撤退〔M〕.出版地:九州出版社,2010:101-133
[3] 童玉汝.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兵黑幕〔N〕.中国档案报,2019-0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