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忆起杨至成,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曾这样说:“在我军优秀的高级干部中,与我们家关系这么密切的,杨至成同志是一位特殊的人物。”
“红军大管家”杨至成
1928年4月下旬,朱德率部去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合,这也是杨至成第一次见到仰慕已久的毛主席。
5月4日,朱毛两支红军举行了会师大会,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十军,随后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主席任党代表,6月下旬,在保卫井冈山的龙源口战斗中,杨至成英勇杀敌,身负重伤,被送往红军医院去疗养,7月上旬,毛主席、朱德率红军主力外出作战,战伤伤未痊愈的杨至成被任命为井冈山留守处主任。
当时,山上的伤病员达到800多人,占全体人员的六分之一,困难巨大,不仅医疗院所设施简陋,而且医生极度缺乏,最困难的是缺乏医疗器械和药品。
许多红军伤员就因为得不到起码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小伤被拖成了大伤,大伤导致残疾,甚至到最后失去了生命。
为了挽救战友的生命,杨至成和医院、医疗所的同志们,绞尽脑汁想办法,上山采挖中草药,用来为红军战士医伤治病。
可医院的艰难困苦,是杨至成解决不了的,他常常能听到伤病员同志痛苦的呻吟,这使杨至成感到揪心的痛,最后他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的办法,在讨论中,有同志提出:“到永新去找党代表毛委员吧!请他想想办法。”
就这样,杨至成顾不得自己尚未痊愈的伤口,动身前去永新寻找毛主席,毛主席听完杨至成的汇报后,极为关切地说:
“是呀,我们好人没有吃,没有穿,是不大成问题的。但伤员就不一样了,他们为革命流了血,我们一定要照顾周到,不然会影响战斗情绪。这不单是个伤病员的问题,而是看作一个战斗问题。如果不医治好伤病员,传到部队去,就会在战士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说对伤病员的医疗看护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政治任务!”
毛主席明白杨至成前来找他想说什么,便主动问:“具体需要我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钱和药的问题。”
毛主席直接说:“好,你到31团,到军医处去分点药带回去,要经理处想办法分一些钱给伤病员用。你看需要多少钱呢?”
杨至成不好意思地张了张口:“200块大洋吧!”
“好,就这样!”毛主席随手写了一张条子,要杨至成交给31团团长朱云卿前去办理。
朱云卿见到毛主席的条子,赶忙找来两位处长进行落实,军医处长先是给杨至成分了一些碘片和酒精,经理处长杨三立却手头无钱,但也答应马上筹措,两天后才筹到160块大洋,虽然没有自己要的那么多,但是有160块大洋,杨至成也十分满足。
带回160块大洋后,杨至成将这些钱分成了两部分,60块大洋用作补助伤病员的伙食费,剩下的100块大洋交给王佐,让他利用老关系,到吉安市去卖急需的药品。王佐避过敌人的检查,才为井冈山的伤员同志们买回了一批急需药品,这才使红军伤病员的治疗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1929年3月中旬,红四军在毛主席、朱德的率领下,进入福建省内,胜利占领了闽西重镇长汀县城,也是在这时杨至成被调任为红四军副官处长,当时他的工作是既管通讯联络,也负责军部的服务,这也让他与毛主席的接触多了起来。
杨至成担任副官处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协助军需处为全军制作军装,改善红军的后勤供应。
杨至成在红军接收的敌军被服厂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临时红军被服厂,为全军赶制统一的军装,为了购得足够的优质布料,杨至成亲自走访有关商界人士,找布店老板交涉,由于红军买卖公平,不少商家都很乐意与红军做买卖。
同时,杨至成也向毛主席、朱德等首长提议:为了使红军的军装统一美观,给每套军装都配上布质的红领章和红帽徽。
毛主席听了杨至成的提议后,高兴地表示:“好啊,只要条件许可,就把我们红军装扮得更漂亮、更威武一些!”
几天后,4000套崭新的灰布军装发到了全军,看到崭新的军装,毛主席高兴地说:“杨至成和后勤的同志们干得很好啊!”
解决了红军部队的服装问题后,杨至成又开始为红军伤病员的治疗奔忙起来,为此,杨至成曾多次拜访了有名的长汀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
傅连暲与红军初识是在1927年8月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一些受伤的将领路过此地,就曾找傅连暲治过伤。
而这次,在经过杨至成的联系后,毛主席又抽暇会见了傅连暲,这使这位医生深受感动,自此傅连暲成为了与毛主席等人交情至深的朋友,后来,傅连暲还带领医院中的许多医务人员参加了红军。
初到军部时,杨至成对所有的情况都不是很熟,也不了解毛主席的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一次毛主席见到杨至成就问:“至成同志,有报纸没有?”
杨至成赶忙说:“没有,我这就去找来。”
很快,杨至成找来了一些报纸交给毛主席,也是从那时起,杨至成才知道毛主席喜欢及时搜集各地能找到的一切报纸,因为他要通过报纸来了解敌情。
此后,杨至成就把为毛主席找报纸、买报纸当成了自己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每当部队到一个新的地方,杨至成就会带着人一同去搜集与敌人有关的报刊,以便为毛主席分析了解敌情。
1933年,杨至成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毛主席笑称杨至成为:红军大管家,自此开始,作为“红军大管家”的供给部长杨至成也更加忙碌了起来。
那时,杨至成领导的总供给部,还要负责管理红军的军工厂,那时,毛主席对军工厂的事情极为关心,经常找杨至成谈论军工厂的工作,并帮助他解决军工厂的难题,就这样,在一天一天的相处中,毛主席同杨至成的感情变得越发深厚了起来。
杨至成去苏联,毛主席:请代我去看看贺子珍和我的孩子
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毛主席住在云石山上的一座古寺里,面对严峻的形势,毛主席十分郁闷。
1934年8月中旬的一个闷热的下午,杨至成从驻地赶向几公里外的云石山,去看望毛主席,为了能尽快见到毛主席,杨至成从一片稻田里斜插了进去,当他带着两脚烂泥,满头大汗,爬上近百米高的云石山,来到云石寺,第一个看到的是贺子珍。
贺子珍见杨至成来了,赶忙给他递了一碗凉开水,并告诉他:“润之正在后面的树林里乘凉,和人聊天呢。”
杨至成喝完水,便赶往贺子珍刚才所说的地方,只见在一棵大樟树下,毛主席正和一个和尚模样的人,面对面地坐在石头上,一边摇扇子一边谈古论今。
看到杨至成,毛主席略略一愣,很快便笑了起来:“噢,至成同志,你来看我了?”
不等杨至成说话,毛主席就指了指那和尚模样的人说:“他叫骆能和,比我小4岁,原先是云山寺的主持,我们来后,占领了骆大师的地盘,他就搬到村里去住了,我劝他干脆还俗,娶妻生子算了,他正在考虑呢!”
和尚笑了笑,说:“毛先生是个有学问的人,经常和毛先生聊聊天,能受到许多教益呢!”
和尚走后,毛主席便引杨至成回到屋里,说:“至成同志,你能来看我,我很开心啊!”
杨至成看着脸色有些憔悴的毛主席,心头一热,眼眶不禁红了起来,说:“毛主席,您比过去可瘦多了,要多多注意身体啊!”
毛主席点了支烟,摆摆手说:“没事,没事,我的身体很好。”
杨至成原本想说一句安慰的话,但始终没有说出口,随后毛主席又同杨至成聊了一会儿,杨至成看到时间不早了,起身告辞,毛主席说“不忙”,又领杨至成去旁边的屋子里看望了住在那里的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
张闻天看到杨至成很高兴,紧紧握着他的手,十分关心地慰问了几句后,杨至成才离开,在云山古寺门口子,毛主席和杨至成紧握双手告别。
1934年10月中旬,杨至成跟随军委踏上了长征的道路,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中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和军内的领导地位。
在遵义会议后,军委鉴于长征途中的物资供应工作主要由各级自行解决,决定撤销总供给部。根据需要,杨至成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先遣工作团主任,作开辟路线,发动群众、筹措给养物资等工作。
正是在毛主席等首长对后勤工作时刻关注、及时作出具体指示,以及杨至成认真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及时提出建议的情况下,才胜利完成了部队的兵员中转、运输和后勤供应、卫生服务等保障工作。
因杨至成在战斗中曾三次负伤,加上工作一直十分繁忙,医疗条件也十分有限,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治疗,所以导致他的身体状况很差,高血压、肺结核、癫痫等症状时有发作,但杨至成却始终咬牙带病坚持工作。
直到1938年上半年,杨至成彻底病倒了,当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十分担心,并嘱咐他先卧床静养,等身体好些再好好工作。
当时,党中央和共产国际达成了意向协议,决定从抗大、党校和部队中挑选一批身体较差的领导人,去苏联莫斯科一边养病,一边学习,为未来的持久战争储备指挥人才。
毛主席对杨至成的身体健康极为关心,便将他列入了此次赴苏的高级干部的名单之中。
1938年6月,杨至成赴苏前夕,曾主动去和毛主席告别,毛主席同杨至成寒暄了许久,临走时,毛主席对杨至成说:“希望你好好养病。方便的话,请代我去看贺子珍和我的孩子,我很想念他们。”说完,毛主席把一封信托他交给贺子珍。
来到苏联的杨至成始终没有忘记临走时毛主席托付他的事情,他先找到贺子珍将信交给她,并向她表达毛主席的思念。
在身体稍微恢复一些后,杨至成便参加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员特别班的学习和政治理论班的学习。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由于战争的影响,杨至成等一批人滞留国外长达8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曾同毛岸英、毛岸青住在一起,并悉心照料这两个孩子,彼此之间也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1946年1月,杨至成回国前,毛岸英、毛岸青依依不舍地拿出自己的照片,在背面题上字,送给杨至成作留念。
毛岸英题的字是:
亲爱的至成同志:
决不要忘记我们在莫斯科的同居,谨以此留念。
毛岸青的题字,前面是俄文,后面为中文,写的是:
给亲爱的老太爷作永远的纪念,您的小孩子永寿(毛岸青)。不要忘记我们在莫斯科的同居。
在毛岸英、毛岸青的字里行间透露着杨至成与毛家两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毛主席见到杨至成就问:你怎么不来看我呢?
1948年杨至成回国后,因工作需要没能直接见到毛主席,而是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直到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就结束后,就在东北野战军准备南下入关之际,杨至成接到通知:12月下旬,中央军委将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军后勤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也邀请了杨至成参加。
听到这一消息,杨至成心头一热,自1938年离开延安去苏联养病、学习,已经整整10年,这10年来他一直没有机会再见到毛主席,如今,这个机会可算是来了。
杨至成便带着一件皮大衣和毛岸英、毛岸青送他的照片,来到西柏坡,当毛主席看到杨至成的时候,十分高兴,他与周总理等人听了杨至成的工作汇报,夸赞东北野战军的军服生产搞得好。
1949年3月,毛主席从西柏坡进入北京,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时,穿的就是杨至成送来的皮大衣,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在汇报完工作情况后,杨至成还向毛主席汇报了在苏联见到贺子珍、毛岸英、毛岸青的情况,还主动把毛岸英、毛岸青给他的照片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瞅着两个儿子的照片,眼里充满了无限深情,良久后,毛主席看着杨至成说:“谢谢你啊!”
会议开完后,杨至成告别了毛主席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此后的岁月他鲜少再见到毛主席,但是毛主席对他的惦念并不少。
1957年12月下旬,人们都忙着准备欢度1958年的元旦,北京城里一派繁忙景象。
一天下午,杨至成正在家中休息,突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他拿起话筒一听,里边传来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那浓重的湖南口音:“杨至成同志吗?我是彭德怀!”
“彭老总,您好!我是杨至成!”
“是这样,毛主席说想要见见你,请你带上夫人和孩子,晚上十点钟到中南海去。”
放下电话,杨至成好久没有移动身子,他知道这通电话是毛主席托彭老总打来的,一时间他想毛主席日夜操劳国家大事,总是那么忙碌,却还在惦记着他这么一个老兵,这让他不由得想起这年国庆见到毛主席的情景:
10月1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人民一起,在大南门广场举行建国八周年庆祝大会,会后,工农商学兵各界几十万人的队伍将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会前,杨至成接到通知,请他到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国庆观礼。
10月1日上午,杨至成准时来到天安门城楼,工作人员先将他带到楼正中的休息室,一进门,杨至成就碰见许多老战友、老首长,他们热烈地握着手,畅谈着新中国成立八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光彩。
他们谈兴正浓时,突然有人小声说:“主席来了!”
杨至成刚刚站起身,毛主席已经来到他身边,还没等他开口说话,毛主席已抽出一根中华牌香烟递给他:“至成,你身体还好吧?”
杨至成接过烟,心里一阵激动,他想:几十年了,毛主席还没忘记他这个副官长爱抽烟的嗜好,还惦记着他的身体啊!
杨至成赶忙回答:“主席,我身体很好,您呢?”
毛主席看着杨至成点着火,说:“我也好啊,你怎么都不来看看我呢?”
“主席,现在不比战争年代了,您工作更忙了!我怕打扰您。”
毛主席佯装生气地说:“我工作忙,你就不来了吗?”
不等杨至成说话,毛主席又笑着说:“再忙你也应该去啊!”说完,毛主席和杨至成握了握手,便去招呼别的同志了。
参加完国庆观礼回来,一连几天,杨至成一直处于激动之中,但他怎么好轻易去打扰毛主席呢?
让杨至成没想到的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毛主席竟然来电话约他去见面,这是何等的厚爱啊!
杨至成赶忙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妻子唐慧文,叫她快准备准备。
唐慧文得知这一消息后,更是激动得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彭德怀在电话中通知让带上孩子,这显然是毛主席的意思,但是他们夫妻商量过后,怕几个孩子调皮,打扰了毛主席,最后便决定不带孩子去了。
晚上9点半时,杨至成和妻子乘车出发,前往中南海毛主席住地。
毛主席在紫云轩的小会客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杨至成夫妇,一见面,毛主席紧握杨至成的手,眼神中满是失望的神色:“你怎么不来看我呢?我上次还同你说来看我,你也没来.......”
杨至成看着毛主席失落的样子,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低下头。
毛主席见杨至成夫妇没带孩子,又问:“怎么,没带着孩子来呢?”
杨至成赶紧回答:“他们都睡了。”
毛主席又转身看了看唐慧文,笑着问:“这位是杨夫人?”
杨至成点了点头,毛主席又示意他们坐下,坐下后,毛主席便同杨至成夫妇聊起了家常,问唐慧文是哪里人?父母还是干什么的?家里生活好不好?几个孩子了?
一阵寒暄过后,唐慧文紧张的心情也渐渐消失了,她感到毛主席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那样和蔼可亲,于是说起话来也无拘无束了。
接下来,毛主席便海阔天空和杨至成聊起了他们走过的道路,话题有井冈山、瑞金、长征、延安......
毛主席还特别问起了杨至成在苏联的情况,杨至成都一一回答,随后,杨至成又向毛主席汇报了他最近去广州军区检查工作时看到的一些情况:“主席,我主张我们的部队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艰苦奋斗,要坚持业余劳动生产,要自己养猪种菜,补助生活......”
毛主席和蔼地笑笑说:“你这个老后勤,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呀!在延安时我不就说了嘛,我们的部队要执行打仗、生产、搞群众工作三项任务嘛!”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已是夜里11点,毛主席又邀请杨至成夫妇共进了晚餐。
在旁边的过厅的一张圆形的饭桌上,摆着四个菜,一个汤,一盆米饭,落座后,毛主席说:“没啥好吃的,家常便饭,随便尝尝。”
随后,又转过脸对杨至成说:“你这个供给部长,管了我好多年的饭,今天我就管你一顿饭。”
席间,毛主席又问起杨至成的病情,关心地对他说:“我们的革命已走过了30多年,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任务更重了,你要把身体养好,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呢!”
餐毕,已近凌晨,杨至成夫妇向毛主席告辞,毛主席把他们送出屋外,他们一直劝毛主席留步,但毛主席一直把他们送到丰泽园门外,看到车的时候,毛主席再次握着杨至成的手:“你要常来看我啊!”
杨至成看着毛主席郑重地点了点头,才上了车,汽车开动了,杨至成夫妇扭头朝后望去,灯影里,毛主席还在向他们挥手,一时间,两行热泪,顺着杨至成的脸颊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