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9日上午,贺龙元帅的骨灰安葬仪式正式开始。
安置在追悼会礼堂中央的骨灰盒上,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贺龙元帅的遗像悬挂在礼堂大厅的正上方,四周摆放着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贺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这几个白底黑字的巨大横幅,显得十分醒目。
在庄严肃穆的气氛当中,300多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社会各界同志,齐聚一堂参加这场特殊的仪式。但就在仪式即将开始的时候,八宝山负责骨灰安放的同志突然接到了同志,他们被告知周总理要从医院赶来,让大家等一下。当时的总理身体非常虚弱,他已经在医院住院很久了,为了不耽误他的治疗,中央在这一天并未邀请总理前来八宝山。
但即便是如此,总理在得知贺龙元帅的骨灰安放仪式要举行后,还是决定抱病前来送他最后一程。作为多年并肩作战的老战友,总理怎么能不来呢?他的心里始终记挂着贺老总,记挂着薛明一家人。
“我来晚了”,总理连鞠七个躬在大家的翘首以待中,接送总理的车停在了礼堂门口,人们见到了左臂上戴着黑纱的他。
总理瘦了,头发几乎全白了,脸上也有了很多老年斑,疾病将他折磨得不像样子。一言不发的总理走到签到桌前,拿起笔吃力地写下了“周恩来”三个字,然后就在邓颖超的陪同下走向休息室。
“总理,您生着病还来这里!”
叶剑英元帅听到总理来了,赶忙上前迎接他,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那一刻,叶帅才感到总理真的老了,他的手冰凉无比,也不如从前那么有力了。看到总理瘦弱的脸庞,叶剑英心里感到一阵悲伤,但他还是努力地调整情绪不让自己失态。
“我已经对不起贺老总了,我哪里能不来呢?”
总理有些悲伤地回答叶帅,他的脸上满是疲惫。这时,叶剑英元帅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悼词,请求总理在仪式开始后致辞。接过悼词的总理招呼大家坐下,随后他自己也坐下了。总理从口袋拿出眼镜戴上,坐在沙发上一字一句地审阅悼词,并不时地提出修改意见。
突然,总理抬起头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薛明来了没有?”工作人员告诉总理,贺老总的夫人薛明在另一个休息室。总理听说后马上站起身来,他要工作人员带自己去看一看薛明同志。
“走,去看看薛明!”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薛明同志,一看到周总理来到面前,眼泪就忍不住地流下来。她拉着总理的手,在叫了一声“总理”后,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周总理也眼含热泪,他的嘴角微微颤抖着,紧紧地握住了薛明的手。
“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正当总理喃喃自语时,工作人员通知仪式要开始了,大家才按照次位入场。
周总理缓慢地步入礼堂大厅,他在话筒前站定后拿出了那份修改好的悼词,忍着心中的悲痛在仪式上致辞。
总理的语速很慢,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真切,每个人的眼里都挂着泪珠。在即将结束致辞的时候,周总理的声音哽咽了,他的眼泪落了下来。总理落泪了,大家也都忍不住啜泣起来,那天的八宝山一片哀婉。
在总理高度评价了贺龙元帅的一生后,邓小平同志宣布向贺龙同志告别,低回婉转的哀乐在礼堂内久久回荡。在这悲戚的氛围之中,大家对着贺龙同志的遗像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当就在大家以为告别仪式结束时,却发现周总理再次低头弯腰,不停地向贺龙同志遗像鞠躬。
“四鞠躬,五鞠躬,六鞠躬,七鞠躬。”
就这样,大家齐刷刷地跟着总理,一连向贺龙同志鞠了七个躬。
周总理一生送走了很多战友,他还从未以如此特殊的方式告别。
但在场的同志们都知道,这是周总理对贺老总的无限眷恋与怀念,也是为自己未能保护他而深深自责、愧疚。总理的身体这时已经不好,他心里也知道自己未来的日子不多了,可能以后再也无法送别其他战友了。
仪式结束后,总理在邓颖超等人的陪同下,乘车离开了八宝山公墓。在出发赶往这里之前,医生特意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能让总理待太久,他需要静养。大家纷纷来到门口目送总理离开,看着总理的车逐渐消失在视线中,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各自散去。
贺老总湖南桑植县老家的乡亲们,带来了一些家乡的小树苗,他们将这些树苗栽在礼堂的东侧。
一生操劳的贺老总虽无法魂归故里,但他在长眠之地也能看到家乡的风景。贺老总的骨灰盒被安放在骨灰堂一室正面右上方的骨灰匣内,与罗荣桓、陈毅这两位战友靠在一起,这些昔日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在这里团聚。他们的事迹必将深入人心,受到子孙万代的敬仰和怀念,因为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元勋。
贺老总的一生是不平凡的,18岁就参加革命的他,就表现出了自己英勇不凡的一面。“两把菜刀闹革命”更是成为了这个湖南桑植县走出的农家子弟,广为人知的标志性事件。戎马倥偬、几经生死,这位共和国的元帅为了革命事业呕心沥血,才将苦难中的中国人民解救出来。
今天,让我们再度重温贺老总可歌可泣的一生,铭记先辈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与辉煌。
两把菜刀闹革命
1896年3月22日,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的一户贫苦农民家中,诞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婴,家里人给他取名叫“贺龙”。
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贺龙很快就到了上学的年纪,他在附近的学堂读了五年的私塾。但后来由于家庭实在是贫困,少年贺龙不得不从辍学以维持生计,他在此期间饱受剥削阶级的欺凌。
但现实的黑暗并未摧毁贺龙的人格,反而养成了他嫉恶如仇、仗义疏财的性格,贺龙在穷苦人当中很有威望。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深受震撼的贺龙投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开始了他光辉灿烂的革命生涯。
那一年,贺龙才将将18岁,但他很快就表现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贺龙参加革命后一直活跃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地,他在这些地方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武装力量,对抗那些鱼肉百姓的剥削阶级。英勇无比的少年贺龙总是一马当先,因此他曾三次被捕入狱,所幸威武不屈的贺龙屡次被人救出。
1916年,年满20岁的贺龙开始自己组建队伍,他当时的武器就是两把菜刀,这也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由来。
清末的湖南当局为了控制四川来的川盐进入湖南境内,特意在芭茅溪设置哨卡稽查,将川盐挡在湖南境外。如此一来,食盐稀缺的湖南人民就要花费高价去购买,白花花的银子落入官商的口袋。贺龙看到乡亲们辛辛苦苦赚的钱,竟然连盐都买不起,他十分愤怒地号召大家起来反抗。
这一年3月17日,贺龙带着与他要好的壮丁20人,趁着夜色赶往芭茅溪。当时大家手上都没有枪支,他们携带都武器都是平常的农具、刀具,贺龙更是双手各自提着一把菜刀去闹革命。
一行人赶到芭茅溪后,雄壮威猛的气势将芭茅溪的士兵吓得半死,他们没怎么抵抗就缴械投降了。晚清的政府已经腐朽到了极点,谁真的肯为它去卖命呢?这些士兵在做做样子之后,就向上级交差了事,上报芭茅溪哨卡被贺龙一行人占领。
而贺龙则在芭茅溪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批武器——九子毛瑟枪12支,这算是他革命生涯的重大突破。
除了缴获毛瑟枪外,贺龙等人还收缴了食盐9000余斤以及一些重要的货物,在库房内,他们还发现了两箱铜钱。贺龙没有拿食盐和货物去换钱,而是马上将它们分给了当地穷苦的百姓,只是收下了那两箱铜钱。利用这两箱铜钱,贺老总订制了200套军服,正式开始招兵买马。
从此以后,湖南桑植地区出现了一支“讨袁军”,它的总指挥就是贺老总。
利用在芭茅溪缴获的毛瑟枪、大刀、梭镖、棍棒等武器,贺龙元帅初步武装了自己的部队。这支队伍在当时军阀林立的湖南地区日益壮大,先后参加了“讨袁运动”和“护国运动”,贺老总坚强地领导大家走出一个又一个困境。
在1924年到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老总坚决地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投身到北伐战争之中。
但随着蒋介石与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走到了生死关头,这个时候,贺老总英勇地站了出来,领导了南昌起义。
在南昌起义之前,贺龙已经多次请求加入共产党,因此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家常委的周恩来接见了他。在见面之后,周恩来问贺龙将来有什么打算,贺龙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共产党是帮助工农过上好日子的,我坚决听共产党的,和蒋介石、汪精卫干到底。”
此后,贺老总也确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心迹,他并非是嘴上说说而已。当时蒋介石也派出高官去见贺龙,拿出500万光洋的重金以及汉阳兵工厂、武汉卫戍司令的官职,企图收买当时贺老总。对于这些诱惑,贺老总连看都没看就直接拒绝了,他是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的革命者,怎么会被这些糖衣炮弹打倒呢?
不久之后,贺龙就召集了连以上的军官开会,他在大会上申明了自己的宗旨。
“我们现在有三条路。第一,队伍解散,大家都回老家;第二,跟着蒋介石、汪精卫去干反革命;第三,跟着共产党的道路走,坚持到革命胜利!我已经下定决心走第三条路,你们愿意跟着我干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就离开,我送你们盘缠,绝不为难任何人。但只有一条,自己走可以,不能拉队伍走。”
在说完这一番话后,贺老总一言不发,而下面的军官没有一个选择离开的。他们都是跟着贺老总在桑植成长起来的,与贺老总一样,这些军官都是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他们亲眼目睹了剥削阶级的残暴与腐朽。回到老家是死路一条,跟着蒋介石、汪精卫是背叛革命,只有共产党的道路才是正确的。
这些不忘初心的第二十军军官们,在贺老总等人的英明领导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
7月23日,贺龙率领部队“东征讨蒋”抵达江西九江,谭平山告诉他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希望第二十军能够参加。
对于谭平山的话,贺龙的回答只有一句——“我完全听共产党的。”
27日,第二十军在贺龙的带领下在南昌集结,战士们都在等待命令的到来。次日,周恩来亲自来到了第二十军军部,与贺龙商讨南昌起义的细节,并且委任他为起义军总指挥。在接受任命后,贺龙与刘伯承一起制定了更为详细的作战计划。31日,在第二十军军部召开的会议上,做出了在8月1日于南昌发起暴动的最终决定。
“未达到解决南昌城敌军的目的,明日4时开始向内外敌军进攻,直到达成最终的胜利!”
就在贺龙对全军下达命令后不久,副营长赵福生突然叛变,原定于8月1日凌晨4时的起义,被提前了2个小时。
凌晨2时,第二十军的7500多名将士,按照原定的计划负责主攻任务。他们的重点放在朱培德的第五路军指挥部,这里驻扎着朱培德的精锐警备团,也是起义军内外交通的必经之路。贺老总与朱培德隔街相望,指挥师长贺锦斋率先抢占鼓楼制高点,居高临下以火力猛攻,逼迫朱培德部所缴械投降。
此后第二十军乘胜追击,在突入敌军大校场后歼灭敌七十九团。二十军第二师与我方十一军第十师汇合后,先后占领了小营盘、大营盘两处要地,围歼了守在那里的敌军。
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8月1日早上6点钟,我方共歼灭敌军3000多人。南昌起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这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
从此以后,8月1日成为了人民军队的节日,这是我们光辉灿烂的起点。
在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朱德、林彪、贺龙、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七人都参加过南昌起义。在新中国的十位大将中,张云逸、许光达、陈赓、粟裕等四位都参加过南昌起义。
周恩来总理更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1957年的《解放军报》中,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排序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当时周总理负责审阅这篇关于南昌起义介绍的文章,关于主要领导人排序的问题他曾与朱老总商议过。起初的提纲中,刘伯承并不在主要领导人的名单中,但朱老总将其加了进去。而一开始的领导人名称排序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老总以为不妥,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了叶挺之后。
这不仅是朱老总虚怀若谷的性格使然,也是贺老总的赫赫战功使然。他在南昌起义时投身共产党,为起义的初步成功奠定了基础,第二十军7500名将士,占据起义军总数的40%。南昌起义之后,贺老总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
1927年9月,经由谭平山与周逸群介绍,贺龙同志在江西瑞金入了党,周总理主持了他的入党宣誓仪式。此后,贺龙正式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全心全意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即便是后来王明、博古与张国焘等人走上了错误的路线,贺老总也从来都没有偏离党的领导。长征时期,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成为了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贺龙被任命为总指挥。在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毛主席曾赞扬贺老总:“出发是一万人,会师还是一万人,你真了不起!”
贺老总是红二方面军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聚集着我党、我军的英才,他们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除了贺龙被授元帅外,红二方面军走出了一位开国大将,他就是许光达。此外还有萧克、王震、贺炳炎等8位开国上将,开国中将27位、少将165位。这些开国将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名字将永载史册。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红二方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贺龙元帅担任师长。贺老总率领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并且建立了晋西北根据地,毛主席赞叹地称其“撒豆成兵”。在歼灭吉田大队后,蒋介石更是发来贺电,称赞“贺师长杀敌奋不顾身,堪当嘉奖。”
解放战时期,贺老总坚决服从中央的指挥,将陕北地区的晋绥第2、3纵队全权交给彭德怀指挥,自己在大后方负责后勤工作。
由此,贺老总从抗日战争时期决胜千里的“韩信”,成为了解放战争时期运筹帷幄的“萧何”。但对此他没有任何的怨言,以种种的方式供给前方,保证了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作战需求。
贺龙元帅就是这样忠诚朴实的一个人,他在前线从不退缩,但在胜利之时也从不邀功。新中国成立之后,贺老总又成为了“首位体委主任”,听任组织的调遣与安排。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贺老总更是严格无比,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特权意识。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1949年以后,贺龙元帅与邓小平、刘伯承等人一起奔赴大西南,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以及大西南的解放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1964年以后,长期从事国防工作的贺老总又兼任国家体委主任,成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
对于工作岗位,贺老总从来都不挑挑拣拣,组织上派他到哪里去,他就在哪里努力工作。在被任命为国家体委主任后,有人为贺老总鸣不平,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但贺老总却从不这样认为,他将我国的体育事业主持得如火如荼,尤其是令他念念不忘的“三大球”——足球、篮球和排球。
这诸多的体育项目中,这三大球类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乒乓球事业很快就有了起色,但这“三大球”却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在百年以前,中国人就被扣上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为此贺老总很是着急。
“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都不瞑目!”
贺老总将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三大球”上,它们也确实出现了一定的起色。贺老总多次派中国球队去海外取经,让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在赛场上为祖国争得荣誉。
中国女排无疑是“三大球”中的代表,1954年就成立的女排曾取得多次荣誉,象征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贺老总无论是对自己的子女,还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要说这句话,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只有认认真真地去耕耘,才会取得不错的收获,只有老老实实地做人,才能获得大家的尊重。贺老总一生都朴实无比,大家想起来总是离不开三件事情——菜刀、胡子与烟斗,他是一个完全不在乎钱财与虚名的人。
贺老总的子女也是如此,他们从未在生活中享受任何特权,即便他们的父亲是如此重要的一位人物。贺龙的子女在长大后在各行各业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希望这样良好的家风,能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每一个人都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干实事、干好事。
1969年6月9日,共和国伟大的贺龙元帅与世长辞,享年73岁。让我们以最崇高的敬意,一起缅怀这位共和国的长者,他的功勋必定在天地之间流转而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