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游记》影视剧永远绕不开由杨洁执导,六小龄童、马德华等主演的央视版《西游记》,因为该剧于1982年10月1日播出了试集《除妖乌鸡国》,所以它也被称为“82版《西游记》”,又因为它于1986年首次以电视连续剧的方式播出了前十一集,所以它也被称为“86版《西游记》”。
86版《西游记》的拍摄历时数年,因其是实地取景,也决定了该剧故事的拍摄顺序与原著不同。许多人都知道该剧拍摄的第一集是试播集《除妖乌鸡国》,这一集在 1982年的国庆节播出,其目的就是看一下观众对该剧的反响,并吸取一些有用的建议。在这一集播出后,剧组便紧锣密鼓地进入《西游记》的正式拍摄中,在10月6日就远赴四川拍摄《偷吃人参果》,也就是说《西游记》真正意义上拍摄的第一集是《偷吃人参果》。
《偷吃人参果》是最先拍摄的一集,所以这一集对86版《西游记》有重大意义,毕竟此时剧组尚是摸着石头过河,经验并不是很足,所以幕后的故事也颇为有趣。
一、改编精妙
《偷吃人参果》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在此也就不再多述。86版《西游记》中这一集在故事上对原著有着一些改编,其中改编最好的一幕便是孙悟空重回三星洞。
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授业恩师在孙悟空离开三星洞后便再无戏份,
但86版《西游记》却在人参果这一集中加入了菩提祖师的戏份,这一处改编对该集乃至该剧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孙悟空被镇元子为难四处寻找救树药方无果后重新回到了三星洞,然而此时该处已是物是人非、一片凄凉,孙悟空想到祖师的教诲,悔恨得流下泪水,随后响起了祖师的声音,告诉他观音菩萨有救药良方。
86版《西游记》的这处改编不仅煽情也极具现实意义。菩提祖师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犹如孙悟空的父母,而孙悟空则像在外闯祸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警戒顽劣的孩子在外不要闯祸,否则自己承担后果,这就像极了孙悟空学艺归去时菩提祖师的告诫;但一旦孩子们真的在外惹祸时,父母又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无论孩子们多么叛逆,多么自强;一旦在外惹祸难以解决,最终想到的永远是父母,父母和家永远是他们的港湾……
86版《西游记》将菩提祖师和孙悟空塑造成传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仅符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道德思想,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更是让菩提祖师和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立体,这处改编非常妙!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五庄观和三星洞的取景都是四川青城山古常道观,如此看来剧中加入孙悟空求助菩提祖师或许也是杨洁导演的“因地制宜”了。
二、造型符合原著
孙悟空求助菩提祖师的情节被六小龄童演得有血有肉,有些观众甚至怀疑这个孙悟空不是六小龄童扮演而是他的父亲六龄童,实际上这个质疑并没有任何有力证据,大抵有此质疑也是因为孙悟空造型的缘故吧!
《偷吃人参果》是紧接着试集《除妖乌鸡国》拍摄,所以这一集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造型都与试集的相似。孙悟空满面毛、雷公嘴、 孤拐脸、磕额头,查耳朵;猪八戒嘴边和脑后有硬毛,嘴和鼻子连在一起形成猪豕……这才是原著中描写的样子,可惜的是在试播集中这种妆容并不被观众看好,杨洁导演也觉得不美观,所以在后来就慢慢被改了。
除了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形象比较符合原著外,其他角色的形象也与后来的有很大不同。
这一集中的唐僧由汪粤扮演,因为他在拍摄该剧前曾到法源寺体验过生活,所以他的一举一动其实比后来的迟重瑞和徐少华更有僧人气质。剧中曾出现过“铜铃”这一佛家法器,它是佛家念经时必备的法器,在剧中也只有汪粤的唐僧有过敲木鱼、摇铜铃念经的场景!
镇元大仙的装扮就宛若书中走出来一般。
穿一领百衲袍,系一条吕公绦。手摇麈尾,渔鼓轻敲。三耳草鞋登脚下,九阳巾子把头包。飘飘风满袖,口唱《月儿高》。
观音大士的妆容也与后面剧集中不同。
三、幕后趣事
在拍摄《西游记》时剧组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问题,所以为了完成拍摄想了各种办法。
在这一集中,人参果让观众拍手称奇,貌似婴儿、红润饱满,到底是如何做成?实际上剧中的人参果是用豆薯雕成,豆薯也就是平时说的地瓜,在当时为了拍摄这集共雕了100多个人参果,拍完后这些人参果就被剧组人员全部吃掉了。
剧中的人参果虽假,但道士却是真的,除了清风、明月和镇元大仙是剧组人员外,那些道士都是真道士客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