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
“国学”是对中国学术的简称。而“大师”则是指某个人在某一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的尊称。而“国学大师”则是对国学研究透彻的人的尊称。国学大师,不仅仅是在国学的学问上有很深的造诣,还需要在道德、人品、文品等十分卓越统一才能被称之为“国学大师”。近代被称之为“国学大师”的人主要是章太炎、钱钟书等人。“国学”为什么如此受人喜欢和尊敬?
原因是19世纪末,西方文化渐渐占领了中国文化,但是日本人却在反思和重视本国的文化,这加深了对中国人的刺激,于是便力倡“国学”,保存国粹。所以“国学大师”便意味着以研究中华文化和学术为基础,发扬中华为主,所以才被人敬佩和喜爱。
于丹曾经作为“国学”大师,就十分受人尊敬和欢迎。但是她却最终被拉下神坛,这是什么原因?而于丹又是为何被北大学子轰下台?
于丹的平坦道路
于丹,在《百家论坛》节目中凭借惊人的对国学的理解能力而被人所知,在当时被人称之为“国学教母”。于丹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才高八斗的国学界一代大师。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于丹从小便开始接触一些国学文化,对《论语》等更是反复阅读品味,因为从小聪慧加之父亲的指导,于丹开始对于《论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热爱国学的于丹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了对国学有更深的理解,毕业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学继续深造,1995年,任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影视系主任……可以说一路走来道路十分平坦。
2006年10月,于丹开始有意识的运用人际传播的策略,将传统的文化和现代形式结合,目的在于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于是于丹先后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解读《论语》和《庄子一》。而后还在《文化访谈录》中讲解昆曲艺术。在2007年又在讲坛中解读自己对论语的感悟。于丹用了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将自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教授变成了被人们信仰的“国学大师”。随后于丹更是出现在一些国际化的文化活动中,宣扬自己对“国学”的理解。于丹还为汶川地震等拍摄公益宣传片,2007更是以“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排名第二引人热议。
于丹被轰下台的真正原因
但是好景不长,在2012年,于丹先后数次被人质疑其学术研究,更是在2012年11月18日被北京大学学子轰下台,后还被交通大学学子轰下台。这样一被世人称之为“国学大师”的人,为何会遭受如此抨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于丹的心态变化,已经不在精心钻研学术。可以说于丹是一个被市场摧毁的知识分子。同样在百家讲坛中走红的易中天对她的评价是:于丹把重点搞错了,她将谋生放在了首位。她是一个被市场经济耽搁了的知识分子。从易中天对于丹的评价我们就知道,于丹在出名后改变了最初传播崛起中国文化的想法,反而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迷失了方向。
在当今的社会,人们出名的方式越来越多,社会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嘈杂。在于丹因为百家论坛出名后,也出了几本书,但是读书逐渐发现,于丹的书大多数都是改版,从以前的书中摘抄复制下来的,新思想完全得不到展现。而很多人对于丹的评价,大多数都是说她讲课华而不实,纯属是心灵鸡汤,感觉听起来说得很正确,但是实际听过以后完全得不到心灵的洗涤,还是很迷茫。这样的评价一针见血的之处于丹的问题所在:于丹不再苦心钻研学术,一而再的为活跃在舞台上而“努力”。
第二点原因便是于丹的虚荣心作祟。在北京大学被轰下台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于丹当时在北京大学与北大师生一起交流昆曲的感受。11月17晚,北京大学剧院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表演,其中有很多古稀老艺术家出场。据当时有观众声称,在北大听昆曲的很多都是昆曲的爱好者,很多都是慕名而来的社会人士,都是买票入场的,所以观众中大多数是对昆曲有基础的人。
事故发生在表演结束后,支持人邀请于丹上台讲感受,当时的于丹身穿短裙,踩着高跟鞋,化着浓妆,这样的打扮让观众就有些反感,认为于丹并不是专门来欣赏之人。本身不是昆曲出生的于丹,上台之后首先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代表大家”,于是台下便有人让于丹下去,认为于丹这种穿着打扮配不上代表大家,也不配和艺术家们站在一起。于是便有了于丹被轰下台这一故事。
原因很简单,受惯大家吹捧的于丹,虚荣心作祟,认为大家都会崇拜接受她,并且她认为只要是自己说的话都会被认同,但是她忘记了自己不是昆曲出生之人。于丹被轰下台后,她还没有反过之心,反而在微博上对此事做出评论,大谈当晚艺术家的表演,想让人认为自己在这行是十分的熟悉。这自然让大家十分反感,于是于丹便在世人心中 存在裂缝,并且这个裂缝越来越大。
被市场摧毁的知识分子
在这个社会,有很多方式能够出名,但是这也同时意味着,你会以更快的速度陨落,而真正的受人尊敬,是需要用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让人们知道你确实为之努力。越来越多的人被市场摧毁,因为他们抵挡不了出名的诱惑,而出名以后往往就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比如于丹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在众人吹捧下变得迷茫。所以一个人只有安心的做学术研究,并且永远这样坚持才能对其学术有所贡献,那些投机取巧的人,终究会耽误自己的一生。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