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伪装成“老师”向家长收学费;诈骗团伙发布医疗物资虚假广告,收钱后拉黑好友……日前,由腾讯110与重庆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共同成立的“西南净网安全宣传中心”发布2019年《西南地区网络安全反欺诈专题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共五个省市区)进行反欺诈大数据分析发现:仿冒老师、物业等新型骗局频现、“杀猪盘”交友诈骗大有回归势头、网络诈骗趋向低龄化,腾讯110呼吁广大用户保持警觉,提高警惕慎防被骗。
骗子网上伪装成“老师” 向家长收学费
《报告》指出,2019年腾讯110受理西南地区网络欺诈举报量54.8万,占全国举报量的10%。除了交易诈骗、交友诈骗等常见的诈骗类型外,仿冒诈骗手法已经上升至第六位,占比达6.5%。
诈骗团伙往往会仿冒成财务、客服、物业、老师等身份实施诈骗,让人防不胜防。去年8月,重庆的杨女士收到一位老师的消息,对方称杨女士的小孩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培训班,需要尽快支付学费。随后,对方发来了一个二维码让杨女士扫码支付。杨女士信以为真,没有验证和核实就支付了款项。事后和其他家长交流时才发现,这位“老师”其实是伪装仿冒潜入家长群的骗子。通过私下联系家长,逐个实施诈骗。
通过非法手段掌握老师、家长、学生的信息,并将帐号伪装成与老师一致的头像昵称,骗子往往伪装潜入班级群以老师的名义发起群收款,或者私下联系学生家长收取班费、学杂费等费用。
在这种诈骗手法中,骗子主要仿冒小学老师,多数80后家长上当受骗。腾讯110提醒各位用户与家长,在支付学校各项收费时应与学校老师电话或当面确认,避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利用疫情实施诈骗 网购医疗物资需警惕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诈骗团伙利用广大群众对口罩等医疗物资的需求,发布虚假广告、坐地起价、哄抬稀缺物资等方式实施诈骗,广大群众需引起高度关注。
1月28日,腾讯110上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违规行为举报入口。截至2月18日24时,腾讯110联合腾讯守护者计划协助警方进行线下打击抓获诈骗嫌疑人1529名,侦破案件3539起,联合腾讯举报中心处理涉疫情相关违规账号45424例。
来自四川的彭先生看到朋友圈有好友在出售双黄连口服液,想购买以备不时之需。下单付款后,对方却称当前属于特殊时期,药品紧缺而需求较大,需要每盒药品加价50元。愤怒的彭先生拒绝加价的要求时,对方随即把他删除拉黑了,彭先生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骗。
腾讯110提示广大用户,疫情期间与口罩、消毒液、药品等医疗物资相关的购买须认准可靠的渠道,在支付前必须核实清楚对方身份。一旦发现被骗,及时向腾讯110举报。
受骗群体趋低龄化 90后成举报主力
从举报人的年龄分布看,90后人群占比超过一半。值得注意的是,贵州00后的人群在西南各地区比例最高,超过了23.2%,网络诈骗更趋低龄化。
从用户举报信息分析,年龄越大的受害人易被非法购彩所骗,年龄越小的受害人易被返利、免费送等“可获利”的诈骗类型所骗。
去年暑假,四川的高中生符同学无意中在网上找到一份殡仪馆工作人员的兼职工作。招募说明规定,只接受18岁以下的学生,工作内容简单、时间灵活。符同学虽然害怕,但听到有工作服和工作鞋,薪水日结,就决定一试。
不料,在符同学约好报到的前一天,对方提出需缴纳工作服和工作鞋押金费用,否则不接受新职员。符同学无奈下支付了费用,对方收取后便将其拉黑。符同学这才发现自己已经上当。
腾讯110提醒广大用户,诈骗团伙往往会巧立名目,利用90后、00后涉世未深的特征实施诈骗。一旦涉及线上转账时务必保持小心谨慎,提前确认对方身份,转账后保留转账凭证。一旦发现被骗,即时向腾讯110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