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它很憨很萌,它却是前苏联的真正黑科技,是空天飞机的始祖,别看现在美国的X-37B空天飞机一枝独秀独步太空和跨界平流层,全球爱好和平国家的噩梦“达摩克里斯之剑”X-37B 70图,但它灵感来源应该就是它-米格-105空天飞机. 更有甚者把它和暴风雪航天飞机联系在一起,说暴风雪是空天母机,它是空天飞机为太空争夺战而准备-想多了。
米格-105,绰号螺旋听名字就知道它来自米高扬设计局,是前苏联载人航天器,1965年开始着手进行可行性研究,1966年项目正式启动,科罗廖夫和图波列夫主持洛齐诺·洛津斯基为项目经理。初期在1976年10月至1978年9月两年间进行过8次飞行,基本都在大气层内,原计划后续还有轨道版及实验试验.第一次靠自身动力进行了低空飞行-只有560米,也只飞了19公里,在莫斯科郊外的土质跑道起飞降落到测试中心。1977年米格105-11由图-95K熊携带升空在5000米高度投放,降落成功。可惜1978年的试验也是第8次飞行着陆过程中发生硬着陆,造成机体严重损坏,因为当时的前苏联雄心勃勃决定重点发展更重型赶超美国的可重复使用的太空船-暴风雪航天飞机。可以说前面的进展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无尾空天飞机米格-105公开参数:长8.5M宽2.8M翼展7.4/6.4M-不同状态下,高3.5M,总重4220Kg,引擎1 x TRD RD-36-35K。 它不仅外形怪异,头部微微上翘底部扁平像“浅吃水型”船体,结构也充满个性,它有可“挥动”的翅膀,起飞在轨和返回大气层时,它的机翼可以变换角度到与水平面成60度夹角,功能类似于舵面,当它作亚音速飞行时,机翼成水平来增加升力,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往返大气层考虑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空间被分割成4个空间,机头舱主要是机载设备,中间位置底部是油箱,而且充分考虑了热负荷,装有大量的热绝缘材料。飞行员被封闭在一个密闭的舱室内-也是救生舱,如果遭遇意外,在大气层内飞行员还有机会打开降落伞与舱室一起降落,在大气层那就很孤立无援只好去面见他们的上帝了。如前文所述,它后续发展计划是轨道飞行,它需要用R-7火箭送入轨道,它自带轨道引擎是由一台主发动机和2台辅助发动机及还有6台微型的修正用引擎及10个迷你型引擎,Crazy,unbeliveable那么多数量的引擎,更为疯狂和令人钦佩的是,这么多玩意儿居然被塞进了那么一个小身板,很明显它被公认为是空天飞机的原型机,但具体能携带武器,攻击谁? 对手的轨道飞行器还是人造卫星? 不过四五天前还发过个帖子,也是近期好像年初解密的关于前苏联的2款太空武器,轨道对轨道的导弹和轨道航炮,看来前苏联真的是“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战斗民族时时刻刻思考的问题怎么跟对手战斗,估计美国也在琢磨和实施着同样的事情,只是没有解密罢了。
看这些图片,造型确实另类,尤其起落架就像一只准备弹跳起飞的虫子,很有动感,关于它的报道描述,看国内有人把它形容成暴风雪航天飞机能携带4-5架的空天战斗机-个人觉得想多了,暴风雪也没有发展到那程度,能有空间携带那么多,再者米格-105充其量是摸索过程中的技术验证机,真要装备,还须设计进一步的原型机,测试改良再装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很多环节,而且还需要装载武器装备,体量也不是目前看到的这个量级,同时暴风雪也需更庞大的身躯才能容下,当然也有可能最初的一个蓝图而已,总之没必要神话它,它只是完成了部分工作,后续很多工作未能实施,最终被放弃了,有些小可惜。当时前苏联的能力还是令人钦佩的,从第一颗卫星及第一艘载人飞船,而米格-105看到了前苏联米高扬的设计能力。
唯一的一架,看图片维护保养不怎么到位的验证机在莫斯科莫尼诺航空博物馆的室外在经受风吹雨打.由此也联想到前几天还贴了个帖子-俄罗斯的封存的那批A-50预警机保养不到位估计都已沦落到只能拆作备件的地步了,类似的例子太多了,还有贴过俄罗斯仅有的一架别-6水上飞机,在岸边都烂成骨架了, 也许好货实在太多了,就不知道珍惜了。
参阅网站astronautix和g1886及friends-partners.org上相关外文报道.有意思的是估计作者是欧美系的,言语之间尽显挖苦奚落冷嘲热讽之味,而且时不时地说,想法参考了美国NASA的某些机型。 而一些俄文报道如avia.pro等的介绍风格就完全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