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铁原阻击战打响了。
以美国为首的十个国家,纠集了4个师,共计4.7万的士兵,还有将近500辆坦克,1300多门火炮,以及数不清的飞机。
反观志愿军,63军由于减员严重,全军不到2万人,不仅严重缺少弹药军需,就连最基础的粮食都供不应求,甚至连伤病员一天也只能吃喝一碗面汤。
而铁原又是保卫志愿军基地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被敌人突破,那么将会对整个战局都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对此彭老总下了死命令:“就算拼光63军也要守住!”
不仅要守住,还要守住10天到15天。
我军与敌军不仅在人数上相差两倍以上,武器装备更是有着巨大的悬殊。
那么这场仗该怎么打?还能打吗?
事实证明,不仅能打,而且还赢得很漂亮。
在连长郭恩志的“三朵花”的战术下,将敌军打得满地找牙。
仅仅40人便歼灭了800美军,尸体多到下不去脚。
那么这“三朵花”战术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我军又是如何奇迹般地取胜的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但这时却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看似是在进攻朝鲜,实际上是想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威胁我国东北地区。
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丝毫没有畏惧,就算是武器装备、参战人数都远远落后于敌军,但为了保家卫国,依然毫不犹豫地奔赴朝鲜战场。
凭借着战士们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的精神,还有我军战士的高明战术,以及过人的智慧。
很快便赢得了前四次战役的胜利,将敌军赶回了三八线外。
但就在志愿军一路高歌猛进,即将开展第五次战役时。由于我军的战线越拉越长,无法长时间保障后勤。
于是在将敌人追击到三七线时,便停止了进攻,开始修建工事。
麦克阿瑟一看我们停止了追击,便桀骜不驯地认为我们是怕了。但李奇微却不这么认为,李奇微是出了名了阴险狡诈,而且特别喜欢思考,喜欢研究对手。
通过他几天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了我军存在后勤保障短缺的问题,而且前部防线也未能巩固,这就表明各个志愿军间是没法很好的联系的。
于是他便想趁此机会,向我军发起进攻。
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铁原,铁原是前部志愿军与后勤基地之间的枢纽。同时也连接着东线与西线部队,因此,此地万万不可丢失。
如果一旦被美军占领,很可能会扭转朝鲜战局。
而且战场形势对我们也很不友好,因为此时的大部队都在前线,这时只有刚刚撤下来的63军在铁原附近。所以63军完全来不及休整,就又向铁原前进。
彭老总下令:“就算拼光了63军,也要守住10到15天。”
要知道,彭老总爱兵如子,绝不是只看重战争结果,不顾战士生死的无情将领。
只是当时事态非常紧急,战争刻不容缓。
为了中朝联军,他必须下这个死命令。
因此63军没有退路,此战只能胜,决不能败!
傅崇碧军长临危受命,并且表示一定完成任务!于是63军将在铁原与敌人展开一场场艰苦的硬战。
6月1日,崇尚“武力覆盖”的美军总司令范弗里特率领美军多个师团、以及南韩的第1师还有英国的29旅,共计约为五万人,开始向铁原进攻。
美军敌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有飞机坦克开路,一路走,一路开火。在他看来,不管你有什么计策,在我们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下,都没什么用。
他就是要利用坦克还有飞机炮弹来摧毁阵地。
而63军,只有不到2万的士兵,更没有重武器,只有少量的手榴弹以及迫击炮。更加残酷的是,63军虽然是王牌部队,但这支部队已经连续作战一个多月。
战士们根本来不及休养生息,便又回到了战场上,此时的63军,是真的筋疲力尽,弹粮匮乏。
因此面对敌人的全覆盖式炮弹,我军遭受到了十分猛烈的火力,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但即便如此,我军战士们依旧视死如归,把阵地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在战争中,一直喊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
面对敌人猛烈的火力,傅崇碧想出了一个新战术。必须要拉长阵地,然后纵深梯次配备,这样能够减少伤亡,还能守住阵地,最主要的是要消耗敌人的战火,少和他们纠缠。
不过这个战术只取得了一点成效,不少阵地都被占领了。就在他焦头烂额时。彭老总的一个电话,使他幡然醒悟。
“要爱惜战士,要保护战斗力,你们的任务不是固守阵地,而是防御狙击。”
意思就是,不要固执地固守某个阵地,要灵活狙击,注意保存兵力。阵地失去了可以再拿回来。
傅崇碧领悟后,立刻转换战术,由坚决防御变为机动防御。并且让战士们发明新战术,在这期间,连长郭恩志提出的“三朵花”战术最得人心,我军也因此扭转战局。
郭恩志是河北任丘人,1945年加入了八路军,隔年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
他从小就立志要参加革命,是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在抗战时期,参加了多次战争,并且多次立功,而且他特别善于思考,对排兵布阵有着独特的看法,总是能出奇制胜。
想要打胜仗,就必须要对地形有足够的了解,于是在接到任务后,郭恩志便带着部下开始考察255.1高地。
随后他发现,在阵地的正前方,是一条公路,此公路往南正好是敌人的阵地。往北正好是我军后方基地,高地东侧是200高地,南侧则是一个无名高地。
也就是说,敌人想要纵深攻击,就必须会经过255.1高地。
研究完地形后,郭恩志便立刻得出了狙击方案:2排负责200高地的防御,擅长战斗的1排负责无名高地的防御,3排在原地时刻准备着,随时支援。
没过多久,敌军骑兵便来了,他们还是以前的战术,在进攻前,先用炮弹以及汽油将我军阵地一阵狂轰滥炸。还好我们事先有准备,就算阵地被烧焦了,我军也没什么伤亡。
敌军见我方阵地一片焦土,也没什么动静,还以为已经攻下了呢。随后他们便出动了两个连的兵力,开始向200高地进发。
谁知他们刚走了几十米,就被地下的2排战士们打了个措手不及。只见战士们钻出掩体,拿着机枪一顿扫射,顿时敌军前排全灭。
吓得他们赶紧撤退,随后便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先是上飞机,然后是坦克,就这样,整整炸了一个多小时。200高地再次化为一片火海。
但郭恩志早就料到了这点,于是大家藏进了隐蔽部,一边听着外面的声音,一边为接下来的激战做准备。
没想到另一支敌军却盯上了无名高地,他们利用树丛以及烟雾弹,一点点向着无名高地靠近。
郭恩志立刻下令,让3排的六零炮手以及重机枪手前去支援1排。
郭恩志知道,再好的部署,在美军这样不计代价的狂轰滥炸下,也会大打折扣,想要真的赢得胜利,就得想办法,将他们一击即溃才行。
如果仅靠着“死守”,那么阵地早晚会丢。
于是他便向大家解释了“三朵花”的战术构想。
首先是“梅花”:在敌人进到阵地时,就用迫击炮向敌人的前后左右各打一炮,这就会将四面八方的敌人全都赶到中间。
其次是“一串红”:利用重机枪向敌人中间扫射,迫使敌人分散在两侧。
最后是“荷花”:我军在敌军两侧设下埋伏,等待敌人分散后,便让埋伏在此的反击小组迅速出击,用手榴弹、匕首或者刺刀歼灭敌人。
但次战术郭恩志从来没用过,所以他也很忐忑。没想到的是,此战术居然真的发挥了奇效。
随后大家按照郭恩志的部署,做好充足的准备,各自进入阵地,等待敌人的进攻。
此时,敌人已经成散兵队形,慢慢向阵地进攻,在距离1排战士只有五六十米时,郭恩志当机立断,与战士们约定以枪声为信号,一枪代表一朵花。
只听“啪”的一声!郭恩志打响了第一枪,战士们按照部署,利用迫击炮向着敌人的四周发射。只见四周的敌人死了几个后,剩下的敌人便开始向着中间进攻。
随后又是“啪”的一声,在敌军惊魂未定时,重机枪手们便向着敌人的队伍中间疯狂扫射,敌人顿时又倒下一大片。
为了躲避机枪,他们只好往旁边分散。
紧接着,郭恩志打响了第三枪,他带着突击部队,拿起手榴弹与刺刀,喊着响亮的口号,杀向了敌军。
就这样,依靠着精妙绝伦的战术,我军硬是与敌人激战了一整天,抗住了敌人13次进攻。
最重要的是,他们面对的是美军的王牌师团。
夜晚,敌人终于打累了。但志愿军却没休息,而是在郭恩志的命令下,打扫战场,修筑工事,并且要拿到敌人遗留下来的装备。
最重要的是,要撕下敌人的领章,这样才知道击毙了多少敌人。
仅用了一天,郭恩志带领的8连便撕掉了敌人200多个领章。
美军吃了个哑巴亏,第二天便故意将进攻策略泄露给我军,想让我军进入防空洞,然后搞偷袭。
郭恩志立刻下令,全体戒备,不要进防空洞。然后又采取了三朵花战术,虽然我军才仅仅40人,但却像400人一样,打得敌人抱头鼠窜,狼狈不堪。
美军又损失惨重,这下可恼羞成怒了,立刻派了大部队向阵地袭来。郭恩志见状身先士卒,带好武器装备,辗转各个阵地,哪最危险就去到哪里。
子弹打光了就上刺刀,刺刀没了就上匕首,一个个英勇无畏的战士,前仆后继地冲向战场,坚定地守卫着阵地,丝毫不让。
就这样,战士们顽强地坚守了六天六夜,敌人始终没能前进一步。
最后,我方伤亡16人,却击毙了800名敌军。
等到9连战士来接应时,却发现敌军的尸体已经铺满了整个阵地,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战争结束后,郭恩志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回国后官至副师长。
正是由于我军巧妙的战术以及战士们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争,创造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