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党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为解放军全军授衔时,有至少11万名女性军官也在其中。但是因为女性身体素质的局限性,尉级以上军官只占了全军总数的0.85%。
这其中最高军衔由李贞少将获得,其次就是大校,被授衔者为林月琴。
林月琴出生于一个地下党员家庭,他的父亲林维尹在安徽省金寨县经营一家杂货店。以这小杂货店为依托,林维尹为组织提供了很多消息,也庇护了一大批革命同志。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林月琴12岁时就参加了革命,20岁出头就跟随红军长征。
爬雪山过草地,同时还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作为后勤部长的林月琴却还要抽空教队伍中的小红军们读书明理。
可以说,是林月琴和像她一样的其他姑娘们,给血肉筑成的钢铁部队增添了母性光环。
然而林月琴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大概还要数她的两次婚姻:
前夫是开国中将,第二任丈夫更负盛名,是开国元帅罗荣桓。
与前夫: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建立起的深厚感情
1929年5月,中共在商城县发动了立夏节起义。15岁的林月琴受到校长的鼓励,召集了一群同学一起去参加游行。
因为在活动中优越的组织领导能力,林月琴被推举为县儿童团指导员,5个月后升任为鄂豫皖边区儿童局局长。
自从加入革命,林月琴一直以大公无私的态度解决一切问题。即使后来由于父亲被错误划分成分而导致的自己被革职羁押,林月琴也依然毫无怨言,出狱后继续在军中服务。
16岁时,林月琴参加红四军,后来被选举为后勤供应部妇女工厂的厂长,同时与前夫吴先恩相识。因为林月琴负责的是后勤工作,跟时任军需处长的吴先恩多有交集,两人便渐渐熟悉起来。
见过林月琴的人,对她的第一印象都很一致,就是她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再加上她总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与她花季少女的年龄和那双大眼睛十分不相称,忍不住就让人多看几眼。
吴先恩也是一样,觉得这个姑娘特别有意思,就很喜欢跟跟她搭话;而林月琴呢,也对这个沉默寡言但办事认真的军需负责人很有好感。一来二去,再加上旁人起哄,二人便结成了夫妻。
婚后不久,红军就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虽然两人是夫妻,但吴先恩要协调各处部队的供给,也就总是在东奔西跑中,林月琴便总是要单独处理遇到的问题。
胆大心细敢作敢当,被军中交口称赞
长征时的林月琴已经成为妇女工兵营的营长,她的手下有四五百位女兵。
因为人数庞大,并且都是女性,所以妇女工兵营相较其他部队有着更严格的纪律,其中就包括男兵不得擅闯女兵营地。
过草地时,警卫团发现了一伙疑似国民军装扮的间谍。为了搜捕他们,警卫团在各个营地展开了突击搜查。
因为没有收到命令,林月琴对擅闯警卫们毫不留情,在黑暗中率人包抄,轻而易举将几人的武器都给下了。收到消息的警卫团团长气得跳脚,带着人来二话没说就将林月琴看管起来。
后来误会解开,警卫团还邀请林月琴等女兵来给小战士们演示近身擒拿,成为长征路上的一个插曲。
但是由于张国焘的私心,红四军面临了比其他部队更多的磨难。尤其是1936年11月红四军被划分为东西两路军,西路军被迫直面国民党军队铁骑,没有援军缺少供给,最终西路军全军覆没。
牺牲的人员中,就包括了林月琴的前夫吴先恩。由国民党军队散发的劝降信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那场战役:国军的汽油弹打中了西路军作战指挥中心,全身是火的几人冲出帐篷等等让人心痛的场面。
林月琴不相信丈夫就这样死去,多方托人询问详情,最后甚至问到了康克清(朱德夫人)面前。康克清不忍心她这样神思不属,便向她承认了前线战况。
在林月琴看来,这就是向她宣告了丈夫的死亡。
浑浑噩噩中遇到了偶像一般的罗荣桓,最终喜结连理
跟着林月琴一起加入红军的刘桂兰很是看不过眼她这幅神游的样子,便在家中举办聚会,邀请了众多军中单身汉参加。
刘桂兰性情豪爽,且思想前卫。在她看来,丈夫为国牺牲那是光荣的事,可以伤心一阵子,但接下来就该好好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对别人付出的生命的尊重。
所以,刘桂兰十分热心地想为林月琴再找一个情投意合的夫婿。
几次聚会之后,刘桂兰就问林月琴:“有没有对谁印象比较深刻?”
林月琴睁着一双大眼睛,很明显根本就没明白她办聚会的原因。
刘桂兰气得几乎厥倒,无奈继续循循善诱:“坐在你斜对面那个,你觉得他怎么样?”
“很沉默啊,都不说话,没注意过。”
刘桂兰耐着性子:“那是军委后方政治部的罗主任,罗荣桓!”
一听是罗荣桓,林月琴的眼里立刻有了光彩:她第一次参加的立夏节起义,以及后来的学生运动,不都是向着罗荣桓的方向靠近吗?
只要说起运动,她们这群“小”字辈的对罗荣桓这三个字一向都是如雷贯耳。
见她欢喜雀跃得像个小女孩,刘桂兰倒多了几分腼腆:“罗主任对你很有好感,想问问你什么想法。”
经过半年的相处,林月琴嫁给了自己的偶像罗荣桓。
但是现实总是比小说还要精彩。
婚后一个多月,被传牺牲在前线的吴先恩却出现在了延安。原来爆炸时他并不在指挥部,而是被国民党俘虏了,在经历了千般折磨后,最终被组织营救。
坚定的革命者没有死去,这原本是好事,但妻子已经与别人结婚,这就让人难堪了。
为了避免让三角恋上升成两个方面军的仇恨,林月琴将两任丈夫请到了一张桌子前坐下,最终吴先恩大方退出,祝福二人白头偕老,成为一段佳话。
结语
从1947年开始,林月琴就始终致力于军烈属孩子的教育。她在东北担任组织部副部长期间,筹建了东北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
前线条件艰苦,她就身兼数职,既是校长又是厨娘,更兼缝缝补补的校工,偶尔还要当老师,学校的孩子们都称呼她“林妈妈”。
建国后,又是她牵头成立了北京十一小学。并且依托国情,她制定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校训,同时将革命解放军传统带进校园。
虽然她的两任丈夫都功勋卓著,但被授衔大校,完全是因为林月琴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