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志士,他们迎着敌人的炮火,以顽强的意志力,不畏艰险的英勇奋,为祖国为人民赢来了胜利。在这支壮烈的爱国队伍中,鲁瑞林是其中一员,他20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0岁的时候成为了司令员,43岁获得少将军衔,61岁担任贵州省委书记……他的故事,同样充满了传奇。
01
鲁瑞林生于1911年,是甘肃临夏县人。由于家境贫寒,他在少年时期就给地主砍柴、放羊、种地……赚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在贫穷的生活中长大,他尝尽了衣食不保的滋味,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穷困潦倒的命运。
而在那个年代,穷人有一条出路就是去当兵,为此他在1927年投到冯玉祥麾下,由于他的文化水平低,就在里面当了马夫,平时跟随队伍参加军阀混战。
1931年,红军出现在了他的视野,给他带去了希望,于是他通过宁都起义,加入了红军队伍,而第26路军经过起义后,被改编成了红5军团。
在这支队伍中,有着和他一样生活困苦的人,且有着非常严格的纪录,多数人都具备吃苦耐劳的好品质,让鲁瑞林坚定了革命的信念,为此,他努力学习先进思想,在1932年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某天晚上,他在经过马棚时,听到有几个人在鬼鬼祟祟地商量着什么,他觉得很不正常,偷听之后得知他们是反动人员,正商量把红军派来的指导员给暗杀掉,从而引发士兵暴动。好在鲁瑞林阻止了这件事的发生,也因此获得了到红军学校学习的机会。
02
在军校,他学习十分刻苦,所以毕业后就担任了连指导员,并在后来的反围剿战斗中,英勇抗击敌人,立下了战功,因此升任营长。而在长征中,他负责阻击追兵,担任红军主力后卫工作,面临着“以少对多”的艰险挑战。
对此,鲁瑞林无所畏惧,以一身胆魄冲锋陷阵,将比自己队伍多了几倍、十几倍的敌人给击退,并在多场激烈战役中,他的营只剩几十人。
走完长征后,他也在各种艰苦的状况下,迅速成长,能力越来越优秀,之后相继担任了91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等职务。
而在抗日战场上,他勇于与敌人对战,总是冲在前头,积累下了大量经验,为此创造出了一套游击战术,能够多次率领队伍“以少胜多”。
由于他在军事指挥上越来越厉害,就渐渐告别了后勤位置,晋升为优秀战将,30岁就成为了司令员。
经过抗日战争后,他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在担任第62军政委等职务中,不断为党的胜利,祖国的和平做贡献。建国后,他在西南军区担任参谋长,继续为祖国的和平事业做贡献。在革命的道路上,他在流血流汗的功绩中,获得了党和人民的肯定,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遭受“临夏事件”牵连,43岁时被降级为少将。
03
鲁瑞林是无辜的,他坦坦荡荡,且并没有一点抱怨,相信组织会调查清楚真相,而后来组织也证明了他的清白,但那时候授衔仪式已经结束,党就不能再为他更改军衔了,不过首长特批他享受开国中将行政6级待遇,以弥补这个错误,使之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能够享受中将待遇的少将,这也是一份特别的荣耀。
1973年9月,鲁瑞林在贵州担任省委第一书记,在那里主政了3年多,期间他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为贵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77年12月,出任广州军区顾问,在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7月,为祖国奉献了一生的鲁瑞林,在广州去世,享年88岁。他的一生在为国奋斗的岁月中度过,如此品质,值得后世之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