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仅仅是为了博眼球,实际上说驳壳枪是“最差”和“最好”的手枪是有各自依据的。
先来说驳壳枪为什么是最差的手枪:
这里先要说明一点,如果说驳壳枪是二战“最差手枪”,这里的手枪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自卫手枪,也就是一直发展到现代的手枪,比如大名鼎鼎、漂亮得一塌糊涂的经典-勃朗宁HP:
那么驳壳枪的最差是差在哪些地方呢?
一、体积过大,不便于隐蔽携带。
勃朗宁HP手枪多长?
全长197毫米,全枪质量 0.99kg(含空弹匣)
柯尔特M1911A1,也就是使用11.43毫米子弹的大眼撸子呢?
全长216毫米,全枪质量1.13 kg (含空弹匣)
需要说明一下,这两种手枪都可以算是大师勃朗宁设计的(勃朗宁HP前期设计),一枪二马三花口中的一枪二马也是。
而百年手枪史中争头把交椅的就是这两把手枪,在美国人看来是柯尔特M1911A1第一,勃朗宁HP第二,欧洲则持相反意见。但一二名肯定是它们。
再来看看驳壳枪,标准型C96:
全长311毫米,全枪质量1.25kg(不含弹匣)。
重量可以克服,但这尺寸明摆在那里的,腋下枪套是不用想了,别在后腰,很容易被看出来的。锯掉准星是为了拔枪更快,对于隐蔽携带没有任何帮助。至于枪管更长的长苗盒子咱们就更不用提了。
尺寸过大不利于隐蔽携带这是常识,不必多说。
二、弹匣在扳机前面,导致重心没在持枪手上,前重后轻,单手据枪瞄准时枪口易下垂。
也因为如此,将固定弹仓或弹匣置于扳机前方的方式在驳壳枪之后彻底销声匿迹。
(咱们的80式冲锋手枪算开历史倒车,身居高位的老兵用惯驳壳枪的老观念作祟,所以很快消失)
三、完全没有人机功效可言的扫帚柄握把,牢实握持是不可能的,指向性奇差。就算垃圾手枪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年式)总有个指向性好的优点吧。
说起来,当时驳壳枪这种弹匣或固定弹仓在扳机之前的还有德国另外一个难兄难弟:
看看,是不是很像20响?
这是设计出花机关的德国设计师博格曼设计的。但不是全自动而是半自动,弹匣容量是15发。总的来说,这种二战前丹麦军队少量装备的手枪影响力、装备量跟驳壳枪完全不能比,但是握把可是强于驳壳枪的。
驳壳枪的这三大缺点就算是现在学枪械设计的入门者也要回避,所以现代手枪少有尺寸这么大的,而弹匣弹仓在扳机前面的设计则在二战后完全消失,扫帚柄握把也不见了踪影。
尺寸过大、重心前重后轻、握持不牢的握把是奠定驳壳枪作为二战最差自卫手枪的三大原因。
那为何又说驳壳枪是二战最好手枪呢?
这是从冲锋手枪的角度来说的。
谁是冲锋手枪的祖师爷?
不好意思,就是毛瑟M1932!
只要能全自动射击的20响、快慢机、大肚盒子,都应该归类于冲锋手枪。
后来的这些:
还有意大利的伯莱塔m93R式9mm冲锋手枪
前苏联的斯捷奇金冲锋手枪:
仿得最成功,最原汁原味的80式冲锋手枪:
上面这些种种冲锋手枪都是驳壳枪(更准确地说是M1932全自动驳壳枪)的徒子徒孙,驳壳枪是世界上第一支大规模装备的冲锋手枪,也因为驳壳枪(M1932),手枪里面才出现了冲锋手枪这个细分品种。
所以说驳壳枪是二战最好的手枪,是作为冲锋手枪而言,因为二战中也只有这一款货真价实的冲锋手枪。
那看上去很像驳壳枪的博格曼手枪呢?
那这个呢?
华沙起义时,起义军将博格曼M1910/21型进行了改造,加长了枪管和弹匣,还增加了快慢机,这算冲锋手枪还是微型冲锋枪?
这恐怕应该算冲锋枪,因为冲锋手枪要求“必要时,可单手发射”,这么长的枪管和大容量弹匣,单手射击实际意义不大,除非改成像以色列乌兹冲锋枪那样,弹匣置于握把内,才能真正做到单手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