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旅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总会看到一些警卫员跟随在军官身边,这似乎已经成了固定标配。这些警卫员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护首长的安全。
说起最典型也最惹人喜爱的警卫员形象,当属影视剧《亮剑》中的魏和尚。
这些警卫员们官职不高,但是肩负的任务却一点也不轻松。
那么,在部队中,军官究竟要到什么级别才能配备警卫员呢?
不威风的警卫员
在影视作品中,警卫员总是与各自的长官形影不离,长官走到哪里,他们便也跟到哪里,而且似乎总是在为长官们跑腿,职位也并不高。
比起那些在前线战场拿着武器与敌人拼杀,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战士们,警卫员总显得没那么威风。甚至还有的人觉得,警卫员就是分配给军队长官们拎包提水的,他们衣着光鲜,没有什么太高的军事素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警卫员并不是你想当就能当上的。
在战争年代,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枪炮是不长眼睛的,更何况作为指挥的首长们常常会成为敌人们打击报复的第一对象。为了保护这些首长们的安全,部队就会选择一些精干的年轻战士们,作为警卫员跟在首长们身边。
如果大家去到那个年代就会发现,那些被挑选出来成为警卫员的战士们,大多从外表一看就很有精神气,而且个个憨厚老实,有时甚至会显得很不起眼。但是绝对不能因为外表的原因,就小瞧了他们。
能被挑选出来成为警卫员的战士们个个都是精英,至少都是在前线阵地上与敌人真刀真枪拼杀过的,拥有优秀的单兵作战能力,身手要好,枪法要准,反应也要足够灵敏,能在遭遇各种突发事件时,准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且进行解决。
有时,这些被挑选出的小战士甚至能以一敌十的,是各自部队中的佼佼者,或许并不是很有名气的人物,但往往会是战友们心中的英雄。
比如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在中南海办公的毛主席身边曾有一位名叫奉孝同的警卫员。他在被选拔出来,加入中南海的警卫团之前,响应号召,作为志愿军战士,前去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奉孝同是个天生的神枪手,又经过朝鲜战场荷枪实弹的磨炼,练就了堪称“百步穿杨”的好枪法,立下了不少战功,是战友们心目中的英雄。
等战争结束,奉孝同回国后,组建中南海警卫团的负责人看到他的档案就对他产生了兴趣,很快就把这个军事素质过硬、部队风评也极好的小战士调来中南海,成为了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
在中南海护卫毛主席的那段日子里,奉孝同还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射击能力,拿下过“一级射手”的荣誉称号,连毛主席都忍不住为他拍手叫好。
不过,光是军事素质优秀还不够,想要成为合格的警卫员,在文化水平方面也是有要求的。
作为首长们身边最近的工作人员,有时首长们有紧急消息需要传达,这些警卫员就必须担负起传递消息和情报的重任。
这可能也是警卫员们会被有些人误会,觉得他们就是挑选出来给首长们跑腿的原因。
而为了能够准确无误地帮助首长们传递消息和情报,这就决定了接下任务的警卫员们最好是有充足的文化水平,不然极有可能会因为文化知识不高,错把“张三”说成了“李四”,从而导致情报出错,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延误战机。
在长征的时候,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当时部队驻扎在村外,喜欢阅读的毛主席手边没有书,就想让警卫员帮他去村里借两本。结果那位小战士没读过书,错把毛主席说的《水浒》和《三国》当成了“水壶”和“三国”,结果稀里糊涂地从村子里借来水壶和锅。
这让毛主席哭笑不得,也让他越发重视起战士们的文化知识培养。
后来的警卫员奉孝同也是不怎么识字,毛主席知道后专门把他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告诉奉孝同作为一名优秀的战士,不能只有枪法好,文化也不能落下。
奉孝同牢记毛主席的叮嘱,时常在身边带着一本字典,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翻开来查,争取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样样都好”的警卫员。
除了军事素养和文化水平之外,警卫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所有警卫人员的政治素养非常重要,所有的警卫员都要接受严格的审查。
尤其是在战争年代,军队生存和作战条件十分艰苦,所有参军战士都要做到随时随地跟党走,接受党的领导教育和熏陶,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非常纯洁而坚定地跟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前进,警卫人员更要如此。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现在的影视作品,就觉得警卫员的工作非常轻松,能成为警卫员的战士个个都很优秀。
配备警卫员的资格
说完了成为警卫员的条件有多么严格,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问题,在部队中,究竟要到什么级别,军官才能配备警卫员呢?
在不同的年代,配备警卫员的资格也不一样。
在战争年代,具体来说就是截至抗美援朝时期,为了更好地协助首长们开展工作,在部队中,基本是师级以上才能配备警卫员。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因为在《亮剑》中,主角李云龙在最初一段时期,只是八路军中的一个团长,但他却先后有过魏和尚和段鹏两个警卫员。
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影视剧会这样安排也是合理的。这主要是因为在建国之前,我军的警卫工作体系还未完全成形,对配备警卫员的条件和要求也没有非常硬性的规定。甚至在1935年的时候,警卫员还被叫做“特务员”,警卫工作更是被称为“特务工作”。
我军首次设计专职的警卫机构和警卫部队是在1939年的2月份,这在我军的警卫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之后,虽然基本上要求师级以上才能配备警卫员,但战争时期,有的部队任务格外繁重,所以有些部队的团长也会配备警卫员来协助自己工作。
甚至有时连长和营长身边也会跟着警卫员,不过他们的警卫员叫做“通讯员”,虽然称呼的方法不同,但是警卫员与通讯员的工作是一样的,都是负责首长们的人身安全,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而等到了和平年代,我们国家在1955年首次确立起了军衔体制,军队不断加强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而警卫员的配备也跟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和平年代,警卫员依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够配备的。部队中的军官有上校以上的军衔,才有资格配备警卫员。
了解的人都知道,能成为上校及以上级别军衔的人非常稀少,换到战争年代,他们一般都能成为最高指挥官了。为了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配备警卫员显得非常必要。
所以,如果来到军营,想要简单地分辨迎面走来的军人是什么级别的军衔,首先就可以观察一下对方身边是否有随行的警卫员。
一般来说,首长们身上都随身携带着手枪,跟在他们身边的警卫员除了会配备手枪,很多情况下还会带着自动步枪。
而除了部队中的军官,那些对国家国防事业和军工发展起着重要建设作用的科学家们,我们国家一般也会为他们配备专门的警卫员。
这些科学家们基本都掌握着国防建设领域的关键技术,能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他们为国家带来的帮助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来形容的,国家为了保护他们而配备专门的警卫员非常有必要。
比如说曾被美国人成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他因为想要回国,曾受到美国的百般刁难。等他平安归来后,国家专门安排了警卫员前去护卫。
还比如说“两弹元勋”邓稼先。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毅然回国,带领着科研人员废寝忘食地工作,最终成功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
刚开始,保护邓稼先等人的工作是保卫部的工作人员,但是保卫部也要下班回家,而科学家们却经常会工作到很晚,有时收到紧急文件,或者参加会议,身边没有人保护。
考虑到这种情况,国家便为邓稼先等人专门安排了一批警卫员。
邓稼先的最后一任警卫员名叫游泽华,他们的工作一方面是保护科学家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要协助科学家们做一些琐事,照顾生活起居,全天24小时陪伴在老先生身边。
不过工作虽然忙碌,任务也很繁重,但是心甘情愿成为警卫员的小战士大有人在。这不仅是因为成为警卫员后能与首长们近距离接触,还因为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经验。
游泽华在成为邓稼先的警卫员时还很年轻,邓稼先就像是长辈一般关照着游泽华,对游泽华来说,这位老人家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另一位父亲。
作为邓稼先的最后一任警卫员,游泽华陪伴邓稼先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为了照顾好邓稼先,游泽华在那段时间里暴瘦20斤。而邓稼先在去世前,还曾问游泽华:“你以后想做什么呢?”
游泽华回答说:“想要成为一名医生。”
他在邓稼先身边工作时,看到了无数科研工作者们默默无闻地为人民作贡献,他可能成为不了这样的科学家,但依然希望能够帮到别人。
在邓稼先去世后,游泽华离开部队,果然成为了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而警卫员的工作以保卫警卫对象的安全为核心,直接表现出来就是在为少数人服务,但是实质上还是在为人民服务。
警卫工作的存在是必要的,警卫员身上也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但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
即便如此,我们也该心存敬意,对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